
蘭嶼!這座位於台灣東南方的海島,不僅被湛藍的西太平洋環繞之外,對比同樣為火山島地形的綠島,更為陡峭高聳的地形,更似曾造訪的冰島景致,而且在這座由椰油、漁人、朗島、紅頭、東清、野銀六個雅美(達悟)人所組成的島嶼生活圈,更有人之島“Ponso no Tao”之稱。計畫許久終於能前往這座島嶼,這次就與映像生活一同探索充滿人文色彩、奇岩怪石火山地貌的湛藍島嶼【蘭嶼】!
蘭嶼旅行分享開始前,我們先透過影片一同感受蘭嶼的魅力吧!
2.5小時的航程、航向大海的勇氣
前往蘭嶼的交通方式除了在台東機場搭乘德安航空DHC6-400的19人座飛機之外,最多人選擇的即是從屏東恆春後壁湖漁港或台東富岡漁港搭乘交通船前往蘭嶼,因此從台北家中前往蘭嶼的我,選擇搭乘全新自強號的EMU3000,感受前往台東火車站僅4.5小時的全新體驗之後,再轉往富岡漁港搭乘前往蘭嶼的交通船,而在前往距離約90km航程2.5小時的蘭嶼旅途中,由於台灣天氣為陰雨狀態,因此面對西太平洋的黑潮,出航前30分鐘還是吃暈船藥總是比較保險且避免精神不濟的掃興。

計畫許久,終於要前往蘭嶼旅行了,首先從松山車站出發去台東車站吧。
機身:Canon EOS R6、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80s、光圈:f/9.0、ISO 200

而且此行我訂到了全新自強號的商務艙(騰雲座艙),至於這段火車旅行的感受如何,就等我之後的新自強號台北-台東(商務/經濟)的來回分享體驗囉。
機身:
快門:1/20s、光圈:f/7.1、ISO 3200

搭乘騰雲座艙從松山前往台東車站,附有可選擇的餐點、飲料,車艙內有獨立座椅、Wi-Fi與插座跟USB孔各一,因此相當愜意舒適,4.5小時的旅程感覺僅2小時的快意。
機身:
快門:1/80s、光圈:f/8.0、ISO 400

抵達台東後,在市區過了一夜,隔天一早抵達富岡碼頭,準備搭乘第一班船前往蘭嶼。
機身:
快門:1/60s、光圈:f/8.0、ISO 640

機身:
快門:1/80s、光圈:f/8.0、ISO 250

早上6:17分,準備搭7點的船,真的令人想睡,此時吃暈船藥也剛剛好。
機身:
快門:1/60s、光圈:f/8.0、ISO 320
在這段2.5小時航程中,運氣相當不錯的遇上平穩的浪況,以及從台東出發時的陰雨綿綿,到抵達蘭嶼轉為晴朗豔陽的好天氣,在這段交通船的航行過程中,不禁讓我想著與菲律賓巴丹島有著相同血脈的雅美(達悟)族,在幾百年前是有著何種航海技術,得以探索這片一望無際得太平洋,卻僅靠著獨具巧思的拼板舟技術,在這兩座相距超過百公里的海洋間自在航行。因此在每年2-6月飛魚季過後,除了接續能盡情玩水的夏季之外,在每年的6-10月,更能登上雅美(達悟)族的拼板舟,划著槳出海的季節限定體驗活動呢。

到櫃檯領取預訂好的船後就準備登船出發啦。
機身:
快門:1/50s、光圈:f/6.3、ISO 2000

出發時台東市還飄著細雨,一出港這陰雨綿綿的狀態伴隨著不穩定的風浪,還好有吃暈船藥。
機身:
快門:1/250s、光圈:f/8.0、ISO 640

2.5小時的航程後,蘭嶼卻是晴空萬里,相當幸運呢。
機身:
快門:1/200s、光圈:f/8.0、ISO 125

這樣的艷陽高照,隨意站在制高點遠眺大海,隨時能享受透澈見底的珊瑚礁藍海呢。
機身:Canon EOS R6、鏡頭:RF14-35mm F4 L IS USM
快門:1/125s、光圈:f/8.0、ISO 125

走吧,划著拼板舟一同體驗航海生活。
機身:
快門:1/20s、光圈:f/8.0、ISO 100
為了避免在當地尋找拼板舟體驗的時間與預約場次的不確定性,出發前網時發現KKday的蘭嶼活動行程中,即有著划拼板舟的體驗活動,不僅費用與活動時間一目了然,更能省下尋找體驗店家的時間,相當方便。此行的拼板舟體驗安排於蘭嶼北面的郎島部落,抵達朗島灘頭,岸上即停泊著從1-2人小舟(tatala)到8-10人大船(cinedkeran)的各式拼板舟,而無論是由21片板子組成的小舟或是27片板子的組成大船,在雅美(達悟)族傳統的造船工藝中,這些船隻的製造依照龍骨、船舷等各種不同的部位,選用強度與浮力佳的各式木材進行卯接,並以蘭嶼花椒和馬尼拉麻作為板材縫隙的填塞料,這樣的架構為拼板舟大致的製造過程,其更為細膩的工法則是每個部落、每個家族皆有自己的製作工序,而造船更是雅美(達悟)族的海洋文化中,一個男人證明自己有能力上山選材、伐木到獨力完成單人拼板舟製作的成熟指標。

此行拼板舟體驗在朗島部落灘頭,灘頭上則停放雅美(達悟)族大大小小的各是拼板舟。
機身:
快門:1/80s、光圈:f/8.0、ISO 500

透過大小拼板舟停靠在一起所呈現的比例,即可瞭解其身形與近海、遠洋之用途,唯一不變的是,全船不用任何一根鐵釘,而是以卯接與桑木釘接合而成,造船工藝相當精湛。
機身:Canon EOS R6、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80s、光圈:f/8.0、ISO 125

在蘭嶼必定隨處可見紅黑白塗裝的同心圓圖騰,這稱為船眼,當拼板舟製造完畢後,即會將此圖騰繪製於船艏與船尾上,意其指引方向,確保航行平安。
機身:Canon EOS R6、鏡頭:RF14-35mm F4 L IS USM
快門:1/100s、光圈:f/9.0、ISO 100

機身:Canon EOS R6、鏡頭:RF14-35mm F4 L IS USM
快門:1/100s、光圈:f/9.0、ISO 100
隨著教練分享著拼板舟的製作以及一同將此行體驗的小舟推向海上,登上船隻,隨著教練的引導下,雙手抓著櫂(音同詔),一前一後的擺動雙臂,開始將拼板舟航向大海,雖然體驗划拼板舟的時間很短暫,但是透過推向海洋、登船、划槳,感受海浪從港灣內的平靜到進入大海時隨著海風伴隨的起伏與晃蕩,想著百年前雅美(達悟)族是如何在沒有設計圖,靠著長老的口述與記憶,製造這身形細長的船隻,並能遠渡重洋的穿梭於巴丹島與蘭嶼之間的海域,而近年還能划著它環遊台灣本島,這些傳統的造船智慧,在這以玻璃纖維、GPS導航的科技輔助下,更是令人欽佩他們面對大海、取自大海、迎向大海的堅實勇氣呢。

將船從岸上拉至海上船準備出航囉。

雙手各執一支櫂,透過前推後拉的划動方式,讓拼板舟產生動力。

但其實這並不容易,因為划船行進方向為背對,因此更考驗抓著櫂向後划水的節奏感與效率。

因此請偉偉教練示範順暢的划舟前往大海,透過他不時轉頭看著遠方海面,進而划舟破浪,更能體會雅美(達悟)族與生俱來的航海天賦。
機身:
快門:1/100s、光圈:f/8.0、ISO 160

如果只是想拍照為主,短暫體驗划舟的過程,那麼教練則是會穿上蛙鞋,踢動雙腿作為拼板舟移動之動力。
機身:Canon EOS R6、鏡頭:RF70-200mm F4 L IS USM
快門:1/125s、光圈:f/8.0、ISO 100
走進地下屋感受生活
可能你注意到了,這次的旅程分享講的不是雅美族、也不是達悟族,而是雅美(達悟)族,一開始我也對於政府官方稱雅美族、民間多稱達悟族而感到困惑,但這樣的困惑當我們隨著野銀部落的黑妞大哥,走進他的地下屋後,開始慢慢了解他的雅美(達悟)族故事。而雅美(Yami)一詞的由來,源自於19世紀末的日治時代,日本人類學家鳥居龍藏探訪蘭嶼時,原住民們向他說出雅美(Yami)一詞的介紹,其意思為“我們”,但他誤認這是這支原住民族的稱呼,因而沿用迄今,但部分的原住民則是以達悟(Tao)這以“人”為意的一詞自稱,所以才造成兩種不同的民族稱謂,因此至今稱呼這支原住民族的正確說法,應為政府官方訂定的雅美(達悟)族,象徵“我們這群人”之意為最恰當的稱呼,也因生為人(Tao)居住於這座島上的崇敬,也衍生蘭嶼原為人之島“Ponso no Tao”之稱的意象。

接著前往野銀部落,隨著黑妞大哥一同參訪他的家【地下屋】吧。
機身:Canon EOS R6、鏡頭:RF14-35mm F4 L IS USM
快門:1/80s、光圈:f/5.6、ISO 125

進入地下屋參觀前,他在曬著飛魚的前庭倚著靠背石與我們分享地下屋的概念,而靠背石不僅是家庭大小事的聚會中心,以及與客人在此話家常之用。
機身:Canon EOS R6、鏡頭:RF14-35mm F4 L IS USM
快門:1/80s、光圈:f/5.6、ISO 125

機身:
快門:1/125s、光圈:f/7.1、ISO 100
若要參訪地下屋,是無法擅自進入的,因為現今的地下屋依舊屬於傳統領域以及雅美(達悟)族人居住的家中,因此身為人應有的禮貌與素養,透過預約的引領導覽不僅能一窺神秘的地下屋結構,同時也能更感受到別人家作客的自在歡迎,而一座傳統地下屋的環境共分為涼台、工作房與主屋三座建築設施,因此隨著黑妞大哥前往他家拜訪的路線中,首先映入眼簾的即是能面向海洋的涼台,在這涼台中或許你會想到蘭嶼島上隨處可見的涼亭,但可別稱之為發呆亭唷,雖然對於遊客的我們,進入涼台看海放空,是一件愜意的休閒,但傳統的涼台建置其用意為注視著眼前海洋的氣候變化,隨著時間、季節、風向與浪況的不同,思考著出海捕魚的最佳時機以及無法出海時在岸上工作的節奏。

走進涼台,除了想像雅美(達悟)族在此瞭望大海藉此判斷魚訊之外,也能感受其太平洋海風的沁涼。
機身:Canon EOS R6、鏡頭:RF14-35mm F4 L IS USM
快門:1/80s、光圈:f/8.0、ISO 250

透過地下屋、涼台與工作房彼此的相對位置與比例,即可發現作為眺望大海的涼台,在構築時會考量鄰居彼次遠眺的視野,所以會交錯建築,這也是人與人之間的尊重禮儀。
機身:Canon EOS R6、鏡頭:RF14-35mm F4 L IS USM
快門:1/80s、光圈:f/5.6、ISO 125

在涼台看海,是在蘭嶼感受海洋的一種生活體驗。
機身:Canon EOS R6、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160s、光圈:f/8.0、ISO 100

雖然是地下屋,但房屋的地板還是由鵝卵石塊做為墊高的地基,雨天時屋內即可保持乾燥涼爽。
機身:
快門:1/80s、光圈:f/5.0、ISO 2500
隨著黑妞大哥彎下身鑽進主屋內,才發現外觀看似一棟房屋的結構,其實內部有如閩南建築三進式向內延伸的空間設計,從對外連接像是半開放式做為飯廳、迎賓的第一層,鑽進門房後做為煮飯、睡覺等主要生活起居的第二層,到最後第三層做為整座地下屋建築、精神核心的“宗柱”大樑空間,每一層皆有著不同的設計巧思與居住用途,對我來說,能進入過往僅能於教科書上得知的雅美(達悟)族人獨有的地下屋參觀,除了感受其空間結構之外,最具巧思的則是雅美(達悟)族過往其實居住環境為地上屋形式,而是因為位於台灣東南方的蘭嶼是颱風來襲時首當其衝之地,因此逐漸轉為利用地形地勢,依靠著山,像是如梯田般的地基格局向下1-2尺的深度蓋起地下屋,藉此能抵擋颱風強勁的風勢,但卻很巧妙的讓雨水、溪水能順利排出,而不會淹水,而且地下屋內透過柴火炊煮的燻煙,更能保持建材不受蟲蛀腐蝕的保護,以及最令我難以理解的是即便低於地平面之下的地下屋,內部空間卻能有著沁涼通風的空氣流通感,這樣的建築設計與構建拼板舟的技能,真的很佩服雅美(達悟)族的生活智慧展現呢!

發現了嗎?地下屋還是有著門牌號碼的,鑽進門房後的第二層,則是真正的生活起居空間,我們也能一窺開口大小與人之間的比例。
機身:Canon EOS R6、鏡頭:RF14-35mm F4 L IS USM
快門:1/40s、光圈:f/5.6、ISO 2500

在這相當幽暗的地下屋內,聽著黑妞大哥分享小時候每個人的床位即是地板上一片木板的大小,看似悶熱,其實海風會吹進門房,相當涼快。
機身:
快門:1/50s、光圈:f/5.0、ISO 2500

第二層除了起居睡覺之外,同時也有一口灶進行炊煮的廚房功能,而屋頂掛滿燻黑的魚皮、獸骨,更是象徵其身分地位。
機身:Canon EOS R6、鏡頭:RF14-35mm F4 L IS USM
快門:1/40s、光圈:f/5.6、ISO 6400

同時一旁也有著以藤蔓為材編織而成的傳統頭盔與魚皮戰甲。
機身:
快門:1/50s、光圈:f/5.0、ISO 2500

魚皮戰甲腰身處以魚皮做為裝飾而得名。
機身:Canon EOS R6、鏡頭:RF14-35mm F4 L IS USM
快門:1/40s、光圈:f/5.6、ISO 6400

機身:Canon EOS R6、鏡頭:RF14-35mm F4 L IS USM
快門:1/40s、光圈:f/5.6、ISO 6400

一座地下屋的核心即是這梯形的宗柱,不僅是結構大樑的核心,同時也是精神的象徵。
機身:Canon EOS R6、鏡頭:RF14-35mm F4 L IS USM
快門:1/40s、光圈:f/5.6、ISO 6400

參觀的最後,穿上傳統的服飾拍張照做紀念,原來有著阿美族血統的我在蘭嶼,還是曬的不夠融入!



機身:Canon EOS R6、鏡頭:RF14-35mm F4 L IS USM
快門:1/40s、光圈:f/5.6、ISO 6400
騎車環島賞奇岩怪石
划完拼板舟、參觀地下屋感受著雅美(達悟)族傳統生活智慧的展現後,造訪蘭嶼豈能不租著車環島感受這座火山噴發形成的獨特島嶼呢?因此同樣在KKDay網站上也能輕鬆找到租借機車的服務,而且無論是搭飛機或是搭船,皆能於蘭嶼機場或開元港旁領取預定好的機車,相當輕鬆方便,所以我抵達開元港後,隨即走向一旁加油站後方的雯雯機車領取預定好的租車服務,並將行李放置於下榻於野銀的民宿後,正式開啟環島公路旅行,而在這一圈約為37km的環島公路上,我想除了導覽地圖上所標示的軍艦、雙獅、鱷魚、龍頭等知名奇岩怪石之外,在這趟環島公路中,更讓我眼睛為之一亮的,反倒是這座島嶼因火山噴發後所形成的高聳陡峭島嶼地形。

抵達蘭嶼的開元港時,走個幾步路即可抵達租借機車的雯雯機車行領取點。
機身:
快門:1/125s、光圈:f/8.0、ISO 100

車源眾多且車況狀態穩定,因此不太需要費心檢查車輛。
機身:
快門:1/125s、光圈:f/8.0、ISO 100

騎車環島吧,透過湛藍為美的八代灣欣賞遠方的小蘭嶼,真是夢幻。
機身:Canon EOS R6、鏡頭:RF14-35mm F4 L IS USM
快門:1/160s、光圈:f/8.0、ISO 125
因此我們先走入蘭嶼的中橫公路,前往【蘭嶼氣象站】這能一覽東西海岸的制高點欣賞一番吧,雖然在中橫公路轉進氣象站的路上必須以步行的方式前往,同時這段路相當陡峭的累人,但是抵達氣象站後,太平洋海風沁涼而來,以及一眼能眺望從西岸、南端的蘭嶼翠綠山勢,最後到隨著環島公路欣賞東岸海岸線的壯闊,更是心曠神怡的自在暢快,而下了山前往西岸的八代灣,透過夏季炙熱的艷陽照耀下,八代灣多層次的湛藍海水映襯著遠方的小蘭嶼,更是種海天一色的浪漫氛圍。

登上至高點蘭嶼氣象站,欣賞海天一色的壯闊吧。
機身:
快門:1/80s、光圈:f/8.0、ISO 160

在氣象站能一覽野銀部落往南岸延伸的高山,與環島公路的壯闊景致。
機身:
快門:1/80s、光圈:f/8.0、ISO 100

往東北面則是能遠眺軍艦岩矗立於海上航行的英姿。
機身:
快門:1/80s、光圈:f/8.0、ISO 100

在此處吹著像是冷氣的海風,欣賞居高臨下的海島風景,真是爽快。
機身:
快門:1/80s、光圈:f/8.0、ISO 125

若使用超廣角,更能欣賞蘭嶼島西岸(右側)連結島嶼南側至東岸(左側)的海岸全景。
機身:Canon EOS R6、鏡頭:RF14-35mm F4 L IS USM
快門:1/80s、光圈:f/8.0、ISO 100

不過天氣也隨著風勢變化的相當快,此時遠眺海岸線,已充滿雲霧朦朧氣息。
機身:Canon EOS R6、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80s、光圈:f/8.0、ISO 100

但離開氣象站,朝西岸的八代灣邁進,此時又是碧海藍天的壯麗。
機身:Canon EOS R6、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160s、光圈:f/8.0、ISO 100
除了蘭嶼氣象站這樣的制高點欣賞海岸之外,前往【新蘭嶼燈塔】的路上更是另外一種獨特的珊瑚礁海岸風貌,有別於緊鄰開元港舊燈塔的湛藍港灣海景,雖然新燈塔無法進入參觀,但前往新燈塔緊貼山崖的陡峭道路上,暢快的俯視海岸視角,更能欣賞著這座島嶼從海底深入,隨著海水漸層的變化,一路抬升至岸上的珊瑚礁地形變化呢。

高聳直立的抬升峭壁地形,卻充滿著植披的綠蔭,此時此刻的公路景致好像冰島的公路。
機身:Canon EOS R6、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200s、光圈:f/8.0、ISO 100

新蘭嶼燈塔並未開放遊客參觀,但遠方的羊正在靠近欣賞燈塔的樣貌。
機身:Canon EOS R6、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200s、光圈:f/8.0、ISO 100

而新蘭嶼燈塔的門牌正好300號,同時又是位於椰油部落,因此騎車至此看到椰油300,讓我不禁會心一笑的想,加了以後能騎多遠?
機身:Canon EOS R6、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200s、光圈:f/8.0、ISO 100

雖然燈塔無法參觀,但道路卻有著欣賞西北海岸線的絕佳視野,遠方的港口即是開元港。
機身:Canon EOS R6、鏡頭:RF14-35mm F4 L IS USM
快門:1/200s、光圈:f/8.0、ISO 100

若是俯瞰環島公路的海岸線,更能欣賞多層次的湛藍海水變化以及珊瑚礁海岸的地形呢。
機身:Canon EOS R6、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125s、光圈:f/8.0、ISO 100

透過移軸鏡的濾鏡效果拍攝,更有其特色呢。
機身:
快門:1/125s、光圈:f/5.6、ISO 100

舊蘭嶼燈塔位於開元港一旁。
機身:Canon EOS R6、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125s、光圈:f/8.0、ISO 160

登上舊燈塔,不僅能欣賞開元港的透澈港灣,同時也能遠眺新燈塔的西北角。
機身:Canon EOS R6、鏡頭:RF14-35mm F4 L IS USM
快門:1/125s、光圈:f/8.0、ISO 125

將目光轉向南岸,則是椰油部落的饅頭岩海岸。
機身:Canon EOS R6、鏡頭:RF14-35mm F4 L IS USM
快門:1/125s、光圈:f/8.0、ISO 160

機身:Canon EOS R6、鏡頭:RF14-35mm F4 L IS USM
快門:1/125s、光圈:f/8.0、ISO 125
不僅在制高點欣賞蘭嶼獨特藍海之外,同時也靠近岸邊吧,走向這火山熔岩冷卻後經珊瑚附著而後形成石灰岩的獨特海岸地形吧,你會發現無論是在東清秘境、朗島秘境抑或是任何一處緊鄰環島公路的海岸,皆能發現處處如同上述秘境一樣,有著落差不小的海蝕斷崖地形,當然這樣的地形不僅因火成岩與珊瑚礁岩經過海水長年沖刷,讓行走時帶來銳利的擦傷風險之外,更值得欣賞的是礁岩外浪濤在此轉化為平靜水域的靜謐感,也因為這座島嶼受到太平洋的強勁沖刷,因此【五孔洞】這座龐大的海蝕洞地形除了能一探其海水沖刷而成的紋路與力道之外,緊鄰一旁【像水渠一樣】的公路景點,更是能呼應其蘭嶼的海蝕洞與湛藍大海的唯美神秘!

在新燈塔山腳處的環島公路上,必定會經過這處【像水渠一樣】的山洞。
機身:Canon EOS R6、鏡頭:RF14-35mm F4 L IS USM
快門:1/125s、光圈:f/8.0、ISO 100

靠近山洞,不僅有著相當強勁的落山風吹拂之外,洞外湛藍的海水更是此處相當熱門的網美打卡點。
機身:Canon EOS R6、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125s、光圈:f/8.0、ISO 100

透過機車經過的穿梭樣貌,更像從湛藍太平洋騎上岸的奇幻感。
機身:Canon EOS R6、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125s、光圈:f/8.0、ISO 100

再往東北角方向行進,距離像水渠一樣景點的不遠處,即是相當巨大的海蝕洞地形【五孔洞】。
機身:Canon EOS R6、鏡頭:RF14-35mm F4 L IS USM
快門:1/100s、光圈:f/8.0、ISO 100

走進五孔洞,除了海蝕洞塑造的碩大空間之外,其沖刷的線條紋理更是相當為美優雅。
機身:Canon EOS R6、鏡頭:RF14-35mm F4 L IS USM
快門:1/80s、光圈:f/8.0、ISO 500

透過低角度仰望五孔洞,更顯得其震撼。
機身:Canon EOS R6、鏡頭:RF14-35mm F4 L IS USM
快門:1/60s、光圈:f/8.0、ISO 400

以遊客做為五孔洞的比例,可見此處海蝕洞的巨大規模。
機身:Canon EOS R6、鏡頭:RF14-35mm F4 L IS USM
快門:1/100s、光圈:f/8.0、ISO 125

透過洞外的光線照耀著岩壁,更是一種深不可見的獨特神秘感。
機身:
快門:1/40s、光圈:f/8.0、ISO 320

而洞外公路舊稱寫著最深處,更能呼應此處海蝕洞的規模。
機身:
快門:1/320s、光圈:f/8.0、ISO 100

其中一處的海蝕洞更做為教會祈禱的聚會場所。
機身:Canon EOS R6、鏡頭:RF14-35mm F4 L IS USM
快門:1/100s、光圈:f/8.0、ISO 125

走向海岸邊仔細觀察,隨處可見海水沖刷而成的天然泳池,而朗島秘境的狹長地形,更是在潮水漲退之間聚集豐富魚種。
機身:Canon EOS R6、鏡頭:RF14-35mm F4 L IS USM
快門:1/125s、光圈:f/8.0、ISO 125

若是早晨時分走向東清秘境,當陽光灑落於底部,更像是一座夢幻的私人泳池。
機身:Canon EOS R6、鏡頭:RF14-35mm F4 L IS USM
快門:1/80s、光圈:f/8.0、ISO 100

走向海岸除了火山熔岩冷卻的痕跡之外,隨著地殼變動上升隆起的珊瑚礁地形也是相當值得觀察的樣貌,不過走進這些堅硬銳利的地形務必小心腳步,避免跌倒。
機身:Canon EOS R6、鏡頭:RF14-35mm F4 L IS USM
快門:1/60s、光圈:f/8.0、ISO 100

機身:
快門:1/100s、光圈:f/8.0、ISO 100
異國野性的絕美晨昏
在蘭嶼環島的路上,除了壯麗的海岸線與奇岩怪石林立之外,還有隨處可見的可愛山羊群們不時出現在難以想像的峭壁或是在路上悠游散步吃草著,這些山羊看似野生,但其實有大部分是有人圈養,像是採游牧形式的概念令其自在的生活著,而羊兒愜意吃草的情景,真的好似冰島旅行時看見的羊群與冰島馬,當時2017年冰島公路自駕的奇幻旅行回憶完全湧上心頭呢。

隨著環島公路騎向有如鱷魚仰天咆哮的鱷魚岩。
機身:Canon EOS R6、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200s、光圈:f/8.0、ISO 100

走近一看這火山噴發而成的礫石塊上,有著相當大群的山羊們。
機身:Canon EOS R6、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160s、光圈:f/8.0、ISO 100

山羊站在崖邊,讓海風吹著鬍鬚,遠眺著大海的樣子真是可愛。
機身:Canon EOS R6、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160s、光圈:f/8.0、ISO 100

透過長鏡頭望遠的錯位,山羊像是與鱷魚挑戰的姿態更是有趣。
機身:Canon EOS R6、鏡頭:RF70-200mm F4 L IS USM
快門:1/320s、光圈:f/8.0、ISO 100

而在南端的龍頭岩,同樣也有著山羊聚集於此。
機身:Canon EOS R6、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125s、光圈:f/8.0、ISO 100

始終想不透山羊如何爬上龍頭岩,堅持站在如此險峻的龍頭犄角處。
機身:Canon EOS R6、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100s、光圈:f/8.0、ISO 100
對比野外的羊群,此行入住於野銀部落中更發現相當有趣的情景,過往造訪村落,其中不乏隨處可見的貓、狗在路上漫遊或嬉鬧,而我卻在晚餐的傍晚時分,看見了有著大獠牙與像是龐克頭般鬃毛的山豬正在路口的餿水盆大快朵頤,過往在農村中頂多是看見家豬有著這副場景,沒想到這頭山豬已轉化成家豬般的寵物狀態,對往來的人們搖著尾巴,毫不警戒的盡情享用牠的大餐,真是一種有趣的野性呢!

傍晚回到野銀部落,第一次看見山豬像是寵物一樣的在村中愜意覓食。
機身:Canon EOS RXXX、鏡頭:RFXXX
快門:1/60s、光圈:f/5.6、ISO 1000

獠牙看似很兇,但牠自在的樣貌實在太可愛。
機身:
快門:1/60s、光圈:f/6.3、ISO 1000

發現位於路口放置的餿水盆時,毫不猶豫地大快朵頤起來。
機身:
快門:1/100s、光圈:f/8.0、ISO 200

機身:
快門:1/80s、光圈:f/8.0、ISO 320

夜裡晚餐吃著炸飛魚時,這隻可愛的店貓也乖巧的覬覦我分牠一口。
機身:
快門:1/13s、光圈:f/5.0、ISO 2000
隨著天色逐漸昏暗,騎著車前往南端的青青草原欣賞夕陽晚霞吧,這處地殼隆起而成的珊瑚礁台地,是一處相當遼闊平坦的草原地形,隨著遊客一同走進步道前往草原,才發現這片草原隨著遠方小蘭嶼、八代灣的海天一色,更顯得其壯闊,而且透過南風吹拂著綠草末梢圈起的波濤,欣賞著眼前夕陽餘暉的晚霞透過雲層散射的壯麗,我想唯一的遺憾是沒帶著點心飲料,若是坐在草坡上,聽著浪濤的暢快、草原婆娑的輕盈以及眼前炫麗的海灣晚霞,那該有多愜意呢!

前往青青草原時,遠方的小蘭嶼已經染上溫暖的晚霞色調。
機身:
快門:1/80s、光圈:f/8.0、ISO 160

從入口步道走向草原相當好走,唯一要注意的是突如其來的強風。
機身:
快門:1/80s、光圈:f/8.0、ISO 200

走向高處時,看著天上雲層看來是沒有夕陽了,但雲隙的霞光真艷麗。
機身:
快門:1/200s、光圈:f/8.0、ISO 250

抵達高處,回頭看來時的路,這片草坡映襯著蘭嶼陡峭的山,海上的小蘭嶼,有如畫作般的不真實。
機身:Canon EOS R6、鏡頭:RF14-35mm F4 L IS USM
快門:1/30s、光圈:f/8.0、ISO 250

懸崖對岸的好望角也能前往欣賞。
機身:Canon EOS R6、鏡頭:RF14-35mm F4 L IS USM
快門:1/30s、光圈:f/8.0、ISO 250

遊客與好望角平台的比例能一窺這遼闊面積。
機身:
快門:1/20s、光圈:f/8.0、ISO 100

而好望角的正下方也是一座相當巨大的海蝕洞。
機身:
快門:1/60s、光圈:f/8.0、ISO 250

很可惜忘了帶零食飲料來青青草原欣賞夕陽晚霞,此時此刻的靜謐感相當唯美。
機身:Canon EOS R6、鏡頭:RF14-35mm F4 L IS USM
快門:1/30s、光圈:f/8.0、ISO 250

機身:
快門:1/60s、光圈:f/7.1、ISO 160
雖然雲層的關係,無法一窺八代灣日落西沉的唯美,但進入夜裡,我還是想賭一把好運,欣賞幻想中的夏季滿天星斗,因此轉往北邊的雙獅岩,果不其然,雙獅岩上空的雲層相當厚實,僅能透過雲隙之間看見些許的星光,但卻也在此時發現海面不時散發出強烈的光束,因此在這段吹著沁涼的夏夜晚風,欣賞著雲星滿佈交錯的雙獅岩夜空的過程中,才發現這些光束是當地人正在進行漁獵的潛水手電筒燈光,當他們上岸時,隨著手電筒照著礁岩海岸一路回到岸上的光影,倒也有著另一種呼應星空的生活趣味呢!

白天的雙獅岩。
機身:Canon EOS R6、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160s、光圈:f/8.0、ISO 125

夜裡雲層佈滿天空,因此無法欣賞每天星斗了。
機身:Canon EOS R6、鏡頭:RF14-35mm F4 L IS USM
快門:198s、光圈:f/5.6、ISO 125

隨著漁人上岸的手電筒行走軌跡,讓此時的夜空更多一分電光石火的趣味。
機身:Canon EOS R6、鏡頭:RF14-35mm F4 L IS USM
快門:235s、光圈:f/5.6、ISO 125

手中的Oris Aquis Upcycle日期錶也有著冷光的指針顯示,一同呼應著雙獅岩夜空也是一種生活樂趣。
機身:Canon EOS R6、鏡頭:RF14-35mm F4 L IS USM
快門:15s、光圈:f/8.0、ISO 2500
不僅黃昏、夜晚,在東岸的東清灣更是欣賞日出的好去處,對比在氣象站的制高點欣賞無死角的旭日東昇,在東清部落的灘頭更是停泊著雅美(達悟)族的拼板舟,因此只要找好日出上升對應拼板舟的相對位置,坐在灘頭海岸即可欣賞蘭嶼限定的拼板舟壯麗日出,我想這樣的日出對應著他們划著拼板舟出海捕魚的海洋生活文化,更是一種造訪蘭嶼才能親身體驗的人文呢。

凌晨4點半,趁著日出前前往東清部落的港口準備欣賞日出。
機身:Canon EOS R6、鏡頭:RF14-35mm F4 L IS USM
快門:25s、光圈:f/8.0、ISO 100

隨著日出時間接近,岸邊的遊客也陸續就定位坐在周圍欣賞日出的到來。
機身:Canon EOS R6、鏡頭:RF14-35mm F4 L IS USM
快門:2s、光圈:f/22、ISO 100

造訪蘭嶼時,陽光的角度正好被身後的礁石擋住無法從海平面升起,但找到正確的角度也能拍下與拼板舟船眼呼應的日出。
機身:Canon EOS R6、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20s、光圈:f/7.1、ISO 100

旭日東昇的橘紅色溫映襯拼板舟真浪漫。
機身:Canon EOS R6、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30s、光圈:f/7.1、ISO 100

若是想划著拼板舟在海上欣賞日出,也能在此詢問當地人。
機身:Canon EOS R6、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250s、光圈:f/9.0、ISO 100

接近日正當中的東清灣灘頭,欣賞拼板舟又是另外一種情調。
機身:
快門:1/125s、光圈:f/9.0、ISO 100

機身:
快門:1/125s、光圈:f/9.0、ISO 100
喜歡本次的蘭嶼旅行(上集)分享嗎?下集映像生活將帶著旅伴們潛入蘭嶼的水下大峽谷唷!

下集我們潛入水下穿梭大峽谷,然後岸上吃吃喝喝囉!
機身:Canon PowerShot G1 X Mark III
快門:1/125s、光圈:f/5.0、ISO 400
有機會的話點進來看看更多好玩的映像生活 Image Life
映像生活Image Life網站
映像生活Image Life粉絲團
映像生活Image Life Instagram
映像生活Image Life Line
KKday官方網站
KKday粉絲團
KKday Instagram
映像生活Image Life feat.Agoda蘭嶼住宿優惠選擇
映像生活Image Life feat. KKday
95折折扣碼:SI5SVV
期限:即日起至2022/07/31
蘭嶼租機車|開元港口 & 蘭嶼機場取還|雯雯機車行
台東蘭嶼達悟地下屋體驗|野銀部落原住民文化
台灣台東|蘭嶼達悟族划拼板舟體驗|6-10月季節限定
台東蘭嶼|夜間生態觀察、潮間帶|達悟文化
【獨家六折】蘭嶼山海露營|星空樹林露營&天然海泳池(免搭帳・有冷氣)
台東蘭嶼SUP 立式單槳體驗
景點/行程資訊(點擊即開啟連結)
台灣
松山火車站:台北市松山區松山路11號
台東火車站:台東縣台東市岩灣路101巷598 號
富岡漁港:台東縣台東市富岡街297號
蘭嶼
開元港
舊蘭嶼燈塔
新蘭嶼燈塔
像水渠一樣
鱷魚岩
五孔洞
朗島秘境
朗島漁港
雙獅岩
軍艦岩
東清秘境
東清灣
新東岸黑妞部落民宿(地下屋導覽)
龍頭岩
青青草原
八代灣
蘭嶼氣象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