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小上海」之稱的林田山-摩里薩卡

簡介:林田山林場位在花蓮鳳林鎮森榮里,日據時代因為紅檜、扁柏等林業資源豐富,因此被稱為「森坂」,森坂意指「森林密植的斜坡」,日語發音就是「摩里薩卡」。
聽說這裡以前是個繁榮的聚落,伐木最盛時,區內聚集了4、5百戶人家,2千多人口,並設有幼稚園、小學部、醫務室、福利社、米店、洗衣部、理燙髮部、消防隊,還有運木的小火車,放電影的中山堂等等設施。
在政府禁伐林木的政策後,林田山終於洗盡鉛華、回歸自然,時過境遷,但林田山的美仍舊保留,由於景色與九份有類似之處,因此,林田山也有「花蓮的九份」之稱。
--------------------------------------------

斑駁褪色的木板路標,彷彿來到時光隧道的入口


懷疑了幾秒鐘,到底路的那頭真的有我們要找的林田山嗎?


終於看到了建築物,一整棟檜木的日式平房,也是昔日的中山堂
當時的屋舍全部為日式木造魚麟黑瓦房。由於全採檜木高腳式建築,
所以通風良好,採光也很明亮,即使面對台灣潮溼的氣候,也不易腐爛。

林田山被稱為「小九份」的另外一個原因是,這裡保留了許多日據時代保留到現在的木造平房,和九份的景色十分相似。


伐木最盛時期,中山堂裡頭還有兩部電影放映機,每個禮拜,居民都有免費電影可以看,名氣大到連附近光復鄉與鳳林鎮上居民都會騎幾個小時腳踏車特地來此開眼界。
如果您造訪該地,別忘了跟門口的阿姨買杯熱呼呼的仙草茶,便宜好喝喲!


當地小販在中山堂門口販賣的山蘇以及手工編製的掃帚




沿著中山堂的階梯往下走,木製的古典路燈,運載鐵道,處處可見前人留下的痕跡


注意看它們的軌道,森林鐵路的軌道比一般鐵道的軌道窄了許多!。


階梯的盡頭,保留了一個廣場,堆著巨大的檜木,重現當時的伐木場景


曾有「小上海」之稱的林田山-摩里薩卡 5
地址: 花蓮縣鳳林鎮森榮里
營業時間:
那天去林田山,並沒有全部逛完,所以有一些景點沒有拍到,
下次會找時間再去一次,如有新增相片,會再補上來。
補充資料:

花蓮縣文化局為保存林田山林場的歷史,特別妥請鄭仁崇編撰「森林故鄉-林田山專輯」一書,將林田山的老照片、長者的口述歷史,全部詳實記載在書內,讓林田山的歷史得以保存萬世,供後代子孫了解;此外,文化局更輔導林田山文史工作室,進行社區總體營造工作,呼籲民眾珍愛林田山豐富的文化資源。  然而對於林田山朝設置森林遊樂區的目標,林務局從善如流,對於林田山的規劃將分階段進行規劃與低密度的開發,首要目標就是將其設置成「文化園區」,後續規劃則將配合萬里溪下游電廠設置,結合成為一個文化森林遊樂區,以讓林田山能展現豐富的文化、休閒功能。

九十年七月間的一場大火,將康樂新村約卅五戶的舊檜木屋全部燒毀,面對珍貴文化景觀在一場大火中付之一炬,令當地努力重建林田山文史的熱心民眾,都感到難過與不捨。協助文史保留的謝玉珍丈夫唐中立表示,對於檜木屋付之一炬後所留下的千餘坪面積,林務局有意將利用該地興建民宿及販賣區,居民也相當讚同,但期盼興建時能保有「原」味,以結合當地的自然景觀。
請教一下有座標位置嗎
新手謝謝
引述蔣大的話:
GPS景點分享網站開放第一階段使用!
chiang wrote:
最後補充一下,因為01目前成長的速度太快,我們也考慮到將來要如何運作下去的問題,所以一般會員只能看到文字和圖片,詳細的GPS座標或下載功能都是要VIP才能看到和操作,希望這部份大家可以瞭解我們的用意,因為如果我們需要想到長遠營運下去的問題,還有頻寬和硬體設備的維護....等等,所以希望大家可以加入01的VIP會員,我想金額不大,但是集合大家的力量我們能作的就會更多,以上和大家分享,有任何使用上的意見和想法都歡迎您告訴我們,謝謝!!

詳細的住址必需加入VIP會員,就會顯示在文章介紹的下面了(包含住址、電話、營業時間、gps座標)。
請支持01,01才能永續經營下去唷!
2004年秋,首次邂逅
2006年秋,再度相約
被遺忘的繁華時光
鉛華洗盡‧林田山




這次的花蓮行,我們又再度來到了林田山。
不曉得是否你也有過這樣的經驗,
到了一個從未來過的地方,但是卻有一種很熟悉的感覺,好像以前曾經來過這兒…
這就是二年前我對林田山第一眼的感覺。

這次同樣沿著台9線,看到林田山的指標右轉之後,卻找不到上次的那塊斑駁的路牌(也許是上次颱風刮倒了?)
只好又繼續順著路開,還好沒多久,又看到新的指標了。
不同的是,上次的路將我們帶到山上一間國小的司令台廣場,這次的路則是帶我們到林田山的停車場。

▼廢棄的運木軌道
看到這張,就想到當時拍照的尷尬情境,
我趴在軌道上取景,因為超廣角的12mm端的入鏡範圍很廣,所以我跟Steven說,可以退後一點嗎?
Steven退了好幾步,但是還在鏡頭範圍內,於是我說:「我還是看得到你耶~再退一點啦!」,重覆了2~3次之後,
拍完照站起來,發現正前方站了一對情侶,用著疑惑、納悶、害羞的口氣問:「我們是不是該離開鐵軌讓你拍照?」
XD…真是Orz,我竟然完全沒注意到前方有人,而且害他們以為我是在趕他們…真是對他們太失禮了。
感謝你們的入鏡,豐富了這張相片。^^



▼日式風格的路燈



▼眷戀‧林田山
林田山雖然已經失去往日的風采,但對於住在這兒的人們,
那份眷戀的感情,就像房子般的根深蒂固,無法輕易連根拔除,
這應該也是少數居民不願搬離的原因吧?



▼沒開的展示館,和我們上次進去的似乎不是同一間…
這兒的屋舍結構以杉木、檜木為主,地板多抬高2尺5寸或3尺,以利通風及保持乾燥。
此外,因杉木取得容易,故以杉木板重疊釘在外牆以防雨水的「雨淋板」亦普遍出現在屋舍建築中。(資料來源:林田山園區"建築智慧"簡介)



▼居家生活館的絲瓜棚
這戶門口掛著「居家生活館」的標示,不曉得真正的功用是什麼?
不過,顯而易見的,這戶住家對於園藝生活非常的有心得,棚架上結實壘壘的絲瓜們,顆顆都長得很健壯唷!



▼微雨的山城
二次來林田山,很幸運的都遇到雨天,
淡淡的哀愁感,瀰漫在飄雨的林田山…
這兒和九份一樣,是個適合雨天的小山城。



▼一小段架高的軌道,沒有起點,也沒有終點。



▼林田山社區咖啡館
由林場宿舍改建而成的咖啡館,因為時間因素,我們沒有入內,這樣也好,給自己一個再訪林田山的好理由。^^



風動?還是鈴動?
都不是…
是我的心,
為你而動…



▼隱沒在樹叢中的藍色木屋



▼通往廢棄木屋的石階



▼走上石階,從高處拍的藍色木屋
似乎仍有人居住,因為裡面曬了一件棉被



▼很喜歡Steven拍的這張相片
綠草叢生的小徑,年久失修的水管,
這張相片讓我想到神隱少女的劇情,
如果走到路的那一端,會不會像電影中的千尋走過隧道那樣,
也許會看到林田山全盛時期,人聲鼎沸的市集,歌舞喧嘩的場面呢!
(謎之音:幻想力未免太豐富了點?…:p)



▼展示著林田山攝影作品及昔日紀錄照片的中山堂,這兒聽說是以前放映電影,林田山居民休閒的場所。
坐在長條椅,凝望著舞台,嘗試著去想像林田山過往的流金歲月,
只是…



隨著這古老的放映機不再播放電影,
林田山的繁華也跟著安靜的停格了。



●林田山簡介:ETtoday旅遊玩家
林田山林場位在花蓮鳳林鎮森榮里,日據時代因為紅檜、扁柏等林業資源豐富,因此被稱為「森坂」,森坂意指「森林密植的斜坡」,日語發音就是「摩里薩卡」。
聽說這裡以前是個繁榮的聚落,伐木最盛時,區內聚集了4、5百戶人家,2千多人口,並設有幼稚園、小學部、醫務室、福利社、米店、洗衣部、理燙髮部、消防隊,還有運木的小火車,放電影的中山堂等等設施。
在政府禁伐林木的政策後,林田山終於洗盡鉛華、回歸自然,時過境遷,但林田山的美仍舊保留,由於景色與九份有類似之處,因此,林田山也有「花蓮的九份」之稱。
★2004年遊記
a.曾有「小上海」之稱的林田山-摩里薩卡
b.林場築夢-林田山展示館
本文同時發表於散步的貓
☆背景音樂:夏川里美/南風/淚光閃閃
按這裡檢視外部影片 (按這裡在新視窗中開啟影片)
散步的貓http://blog.roodo.com/walkingcat
昨天上午特地過去探訪, 不錯的地方, 很有味道!
文章分享
景點說明
  • 曾有「小上海」之稱的林田山-摩里薩卡 5
    地址: 花蓮縣鳳林鎮森榮里
    營業時間:
    電話:
    無線網路: 尚未提供
景點體驗評分
曾有「小上海」之稱的林田山-摩里薩卡
名稱: 曾有「小上海」之稱的林田山-摩里薩卡
地址: 花蓮縣鳳林鎮森榮里
體驗評分: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