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進入了台11線的路口後,這條小路還真的很小,除了幾處較寬的地方可以會車以外,幾乎只能容納一台車輛進出,所以當假日車多的話,會車請小心,還好路算蠻平的,轎車進出不成問題。
經過壟長的蜿蜒下坡路之後,來到牛山呼庭的門口,等我的是一道關閉了的鐵門.......

旁邊圍了鐵絲網,從中找了一個較大的縫隙,就這樣穿了過去,基本上我能穿的過去的縫隙,大慨90%以上的人要穿越是沒問題吧。
後來知道為什麼還沒開門了,因為開放時間是早上10點,我到的太早,大慨八點多就到了.....

穿過那道鐵門,路旁都是些藝術家採用飄流木所作的作品,這些都是阿美族藝術家吳千來的作品。

接著來到一處廣場,赫然發現這裡別有洞天啊,四周佈滿了裝置藝術,儼然走進了一處藝術家的自由天地。

小弟來的太早,整個牛山呼庭沒有人在,不過倒是有幾條盡責的看門狗前來迎接我,還好牠們不會咬人,不然一場人狗大戰可能就要上演了。

從門口稍走個30秒的路,在書上看到的那棟建築物就矗立在我的眼前,這裡是民宿的餐廳及阿美族文物展示會場,這裡是牛山,取名 "呼庭" 在阿美族語中是放牧之地,所以牛山呼庭這個名字表示這裡是很多水牛的放牧之地,而在我回到11號省道之後,也的確在牛山這附近發現了一些水牛。

除了這些裝置藝術外,牛山呼庭最吸引我的莫過於這處海灘了,台灣東部的海灘,真的是比西部的要乾淨許多,從宜蘭的東澳灣,漢本的海灘,到七星潭及牛山這,每一處都是這麼的美麗漂亮,要不是要趕下一個景點,真想待在這補上一覺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