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花豈能成為不歸路?

ts.c.c wrote:
環保.........蘇花公路和平附近的山都被剷平了 這些環保人是怎麼不去關心一下呢???? 真是的!!



沒錯...如果你們真要環保 請不要使用花蓮的水泥來做建設和蓋房子嘿...

消極一點...花蓮獨立起來 成為花蓮國好了

自給自足也不錯啊


sunlin300 wrote:


聽你的口...(恕刪)



回答您過路費1000元的問題

香港大欖隧道全長3.8公里, 收費港幣30元, 折合台幣120元
蘇花高隧道部分全長39公里, 收費1200元您說合不合理?


Nirvana_0822



西部高速公路興建成本比打通隧道的蘇花高成本低
況且西部蓋高速公路的錢是要從過路費回收
東部蓋高速公路請你們算一算過路費應該收多少錢

高鐵是私人公司, 盈虧自負, 政府只是借錢給她蓋鐵路,這些錢以後都是要還的,
有錢人也可以在花蓮蓋高鐵沒人說不行.

高速公路是使用的人要付過路費, 並不是免費.
你就沒有使用過國道嗎? 不管是運用任何一種方式.
如果拆了國道一號三號之後能洩你心頭之憤我也同意.

世界各國對於橋梁隧道重大工程都另有設收費站收費
宜蘭的收費站都已經蓋好了卻只有雪隧入口收40元本來就不合理
如果提高收費還會有那麼多人開汽車湧至宜蘭嗎?

大家討論的是蘇花高會帶給環境破壞的壞處大於通車的好處
雪山隧道打通之後對環境的影響已經慢慢形成
台灣難道還要再挖一條隧道之後在來後悔嗎?

我討論的是花蓮人如何以安全方式回家而不是只有汽車一種方式
然而贊成興建蘇花高的腦袋還是轉不過來只想著以開車的方式到花蓮.

大家都台灣人不要再怨了

蘇花高勢必要蓋的

建造的工程工法一定會有無數的考量,包含環境生態跟人文

不是我們坐在電腦前空想所能了解的

這對東西部的交流一定優多於弊

世界各地也許多偉大的工程不就是在窮山惡水中完成

台灣的觀光資源是非常豐富的,交通方面更是要進步

這樣帶來的經濟效應是更大


題外話:
很多人都給媒體政治亂象染成無法去客觀或體諒別人
新聞整天撥垃圾級新聞跟相當"主觀"的評論
政治人物也整天抓對手小辮子打
弄得人民也變得看事情角度的偏差

明明都是台灣寶島的人,就不要分南北東西
台灣的人民與政府不能再故步自封,墨守成規了






路過、跑過、走過 wrote:
(恕刪)...而您問我的問題大多都是個人主觀性的,問這樣的問題對這主題有何意義?人...(恕刪)


我當然是問你主觀性的問題.....不然你覺得你的看法是客觀,而且代表大多數人的看法嗎?

大家都覺得要A,你卻覺得要B,我當然要提出我對你的疑問.....
不然我怎會知道你是為何和大多數人不同,要持不一樣的意見..


至於''需要''跟''想要''..

人身安全應該是屬於''需要''吧? 做生意的跟務農的的生計應該是''需要''吧?

就算不是....那為何不能''想要''一個早就通過環評的高速公路?而要屈就於政治妥協的蘇花改...

''蘇花改''好在哪?錢花的比較少就是好?數十年在那條路上浪費的金錢,時間犧牲的人命早就不只節省下來的3-400億了..

不是看不到的地方....就沒有浪費...


就是因為你不是開玩笑....才讓人覺得心寒.......






mooncaty wrote:
我討論的是花蓮人如何以安全方式回家而不是只有汽車一種方式
然而贊成興建蘇花高的腦袋還是轉不過來只想著以開車的方式到花蓮...(恕刪)


回家當然不是一種方式
西部有國一跟國三,可是台鐵跟高鐵到連假前同樣一票難求
但是
應該要讓人家有選擇的機會、選擇的權力
如果西部的居民可以選擇搭火車、開汽車、或是其他的回家方式
那東部的鄉親應該也可以
而不是西部在海邊在山區蓋了一堆高速公路快速道路享受方便安全的交通建設之後
丟給東部居民一句"你們有鐵路就夠了,用不著開車走公路"
是不是?

mooncaty wrote:
香港大欖隧道全長3.8公里, 收費港幣30元, 折合台幣120元
蘇花高隧道部分全長39公里, 收費1200元您說合不合理?

...(恕刪)


以此比例算來,走國道三號通過1.8公里的木柵隧道也該加收個50元台幣才合理,是嗎?
生態工法??
比較脆弱的工法??
我記得某一次地震時不就是把生態工法震出了問題
還上了新聞
chiuyulung wrote:
我倒是認為現在的建築...(恕刪)

周濟民 wrote:
生態工法??
比較脆弱的工法??
我記得某一次地震時不就是把生態工法震出了問題
還上了新聞
...(恕刪)


哪一次地震啊?既然上了新聞,那給個連結讓我們看看吧
周濟民 wrote:
生態工法??比較脆弱...(恕刪)


說真的,以現在的工程眼光來看幾年前喊得響亮的生態工法有點像是笑話
基本的穩定都還沒做到,搞一些不知所謂的表面功夫
這是具有環保顏色陣營的工程會主委郭X江主導力推
造成...這也生態工法、那也生態工法,好似抬出生態工法就是解決工程要求、環保、節樽經費的萬靈丹

深層邊波滑動妄想用表層植被達到穩定坡面的功用,當時中橫搞了不少...現在中橫梨山段...封路
基隆河上游沿岸用多孔隙材質石籠疊個1:2坡比當河岸護坡...表面看起來頗生態
我就很好奇過幾年後石籠鋼網鏽蝕斷裂後,整堆石塊滾到狹窄的河道中該怎麼收拾

幸好,隨著郭主委下台,生態工法也步上蛋塔效應一樣...逐漸消逝
善哉善哉~~

糟糕,我又認真了...

mokuli wrote:
(恕刪)....幸好,隨著郭主委下台,生態工法也步上蛋塔效應一樣...逐漸消逝
善哉善哉~~...(恕刪)


你以為這樣就放過你了?!沒那麼容易!!!

看看這組織架構....

唉~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