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羅東文化工場」,外強中乾...


bdmizar wrote:
這裡真的很無聊,現在已經是下雨時,
我家 點點(吉娃娃)的散步&便便處了...
因為有遮陽,不會淋到雨..


你應該有做,

後續處理動作吧?
宜蘭縣府是極少數不把工程規模搞大,
讓後續維養成本高漲的城市
不是很熱衷於圍閉式的"廳、院"建築
讓公共空間盡量對所有市民開放

而不是
花大錢蓋一間間很難養、很耗能的建築體
因為使用成本高,所以蓋好就關著比較實在....

這種價值的選擇
不是多數市民能體認的
更何況是外來遊客...

(一些超愛舉大債、花大錢的都會, 一年的這些維養成本就只能以債養債。)
感覺上這裏是一處辦活動的"場地",
不是觀光景點,
沒活動的話似乎沒必要特意去,
就像武荖坑一樣,
沒活動、不是去露營,
去那裏不會20分鐘就會想走人。

ncvt wrote:
感覺上這裏是一處辦活...(恕刪)


上個月聽說有什麼手作市集
特地去看了一下
真的很失望
建築很漂亮
但沒什麼東西可看
市集也是乏善可陳
走了一圈就出來了

ripperliu wrote:
宜蘭新誕生的展場「羅...(恕刪)


這個建築很新奇
但是一點都不實用
習慣就好 宜蘭不就最會搞這種人工意象的東西
三分鐘熱度~
過了幾個月就乏人問津了~看看宜蘭火車站的幾米廣場
搞噱頭~拚政績~辦活動,到現在不清楚宜蘭縣是要以農業立縣?還是觀光立縣?
只有周末車潮(不能說台北人會引起筆戰)帶來的負面形象
哪來的政治家?
想必您也是以遊客的角度來看待這個地方吧?

但對生活在宜蘭的居民來說這個地方是許多生活的記憶或是"生活中"的一部份;

從夜市和校園操場上的活動到篷架下的休憩閒聊,

將不同區域的行為做起連接成為一個在其他城市難以遇見可貴的都市空間。

而這也是一個將地區從生活封閉的住家形式向外牽引的公共建設,

屬於宜蘭居民面對現代化都市膨脹下所衍生提供的"外部生活空間"。

而大型活動的舉辦除了拼政績、噱頭外,我想宜蘭人生活的模式才是最想傳達的訊息吧!

所以身為宜蘭人的小弟我反倒認為文化工廠並非以遊客觀光的人次湧入為主要目的。

燃燒系爆肝人 wrote:
想必您也是以遊客的角...(恕刪)


講得真好

我還蠻喜歡文化二館的

對在地人而言這就是個大了點的活動中心

閒暇時間過來借本書 陪孩子走走逛逛 玩大溜滑梯

有活動表演時就坐下來欣賞一下

我爸媽來宜蘭住時都很羨慕有這樣的場地




小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