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我們很清楚基礎建設為台灣所帶來的便利,但相對的,我們也付出許多代價,這些代價包括我們所熟悉的環境破壞或是自然資源的耗盡而無法挽救.
如近數年來曾聽聞陸客來台觀光的商機,要在阿里山建五星以上的飯店,以廣昭觀光客生意,我不確定那個案子的環評是否過了關,蓋了X星級的大飯店,我確知道阿里山現在需要休養生息,高山火車斷斷續續,觀光業不振的原因卻來自人們的見獵心喜,不懂得連水資源都非常寶貴的阿里山區對興建這樣的飯店,或拉一條高山高速公路這樣蠻橫的行政是會出大亂子的.
沒錯,地方政府趁了"policy window"(政策窗)在混亂的政策湯中抓起這一解決方案來大談蘇花改(或替)所帶來的種種好處,當然一方面就是其政見的落實以外,更重要的是聽取這些政策的背後,我們希望的不是情緒,而是沒有應和了行政體系的真正環評才好.
以前一個月至少開一次蘇花
不是我不坐火車,票真的很難買,
飛機?算了吧一個月又賺沒多少錢,坐個來回就要花五千
開車時間比較自由
選擇開車或騎車去花蓮玩的人,為的也是那路上的風景吧...
落石很常見,一顆拳頭大小的石頭打到你的車的話
板金是小事,但是要是打在擋風玻璃上呢?
我"偶爾"過個彎就會看到有一顆石頭在路中間
幸好反應快都有閃過去
下大雨的話路基就有可能被沖垮
我一個月開一次還算少
那些開貨車的人怎麼辦?
他們才是使用這條路最多的人吧
不開沒錢賺,怎麼活?
當大家只想著不要破壞台灣的後山
但是那些反對的人有想到花蓮人怎麼過活嗎?
雖然我已經搬回來北部住了,但是我還是很想定居在花蓮
只是一般人在花蓮真的很難找工作
女生平均18000男生20000
我在花蓮也是一個月兩萬多一點
扣掉基本開銷剩不到5000...
請問那些反對的"外地人"有沒有人想去花蓮闖一闖?
上次的二高走山小弟也有被影響到
到現在每次經過那路段還是覺得毛毛的
那那些常常開在蘇花上的人呢?
不管蓋不蓋什麼蘇花高還是蘇花替
安全的路才是最重要的...
我也希望不要每次都要出人命了才要討論這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