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實說我對於警務工作與觀光太過結合不是很贊同,一般的勤務工作已經很繁重了,還要做觀光導覽的工作實在是很辛苦,不過基本上在澎湖工作的警察大都是澎湖人,也都很喜歡澎湖這個地方(那是當然的,光是全島一年的機車失竊件數比高雄一間派出所一個月的件數還少,而且整車尋回率是100%,工作單純可想而知),所以對他們而言,向外地來的遊客介紹澎湖的美麗之處也是工作的項目之一。

重新整修後的建築物。
一進門就有親切又熱心的執勤員警向遊客介紹澎湖各處的旅遊景點,並帶領遊客前往視聽室觀看30分鐘的觀光介紹影片,觀賞完影片後,館內還有其他的蒐藏,執勤員警也會一一向遊客介紹。

警用巡邏艇模型,這艘船還在,只是上面的50機槍在海巡署成立後就繳回了...。

早期的巡邏腳踏車。

從海底打撈上來的警用佩刀及軍用武士刀。

上面還有櫻花徽章喔,這把警用佩刀其實是從日本來的早期型,據介紹的警員說,如果是後期在台灣製造的話,刀柄上還會打上台灣總督府的字樣。

握把特寫,上面是什麼材質就不清楚了,所以把它照下來回去給朋友研究,當時的警用佩刀還有一個很特別的保險裝置,在另一側的刀鞘上有一個按鈕,要按下去刀子才拔的起來,相當有意思。

猜猜這是什麼?這就是早期的滅火器,在現在的化學滅火器還沒發明的時候,就用這個瓶子裝沙子充當滅火器。

早期的警用武器,不過這些是假的,是由全澎湖島上唯一一間生存遊戲店家提供的。

手搖式警報器,搖動警報器的正是介紹的員警,我是覺得聲音很大聲了啦,可是他說應該還會更大聲一點,可能是有些遊客來參觀時動手搖給搖壞了,所以我當時就建議這種可以動手操作的展覽物,如果是有點歷史的文物,還是不要讓遊客動手的比較好,至少以我在科工館工作的經驗來說,能夠動手操作的永遠都是第一個壞的...。

警用通訊裝備,比較特別的是展示的無線電裡並沒有直轄市所使用的摩托羅拉衛星無線電。

以前所使用的警用電腦,不知道為什麼當初都是用萊思康的翻譯機,剛開始沒有所謂的警用電腦,都只是用翻譯機紀錄身分證字號及車牌號碼,回去再打電腦查詢,到後來才有專用的警用電腦,機器可以跟警政署的資料庫連線下載資料,現在使用的神捕電腦更小台。

各時期的門牌及巡邏箱。

現在澎湖所使用的巡邏箱,是不是比較漂亮呢?

煙毒檢查包。
使用說明:將可疑粉末或結晶體裝入袋內,再將所附試劑倒入,充分搖勻,再依袋上顏色判斷是否為毒品,不知道為什麼,這種東西我家一堆。

左輪手槍用槍套及裝彈器,這個我家也有...。



早期的警察制服,這件是最早的,跟現在的制服很像,不過多了肩章。

後來才改成這件,最後就改為現在的樣子了。

以前的手持式照明設備及熨斗,那個照明設備印象中是要加水使用的,好像是叫電土石的東西,而熨斗裡面是裝燒紅的木炭。

鑑識設備,用來採取足跡的,不過以澎湖的治安狀況而言,看起來像全新品也是理所當然。

火災勘驗包。

裡面的器材,很多東西現在還在用喔。
對於文物館的歷史沿革,可以參考澎湖縣政府旅遊局的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