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起來,吸氣的行程比爆炸形成還來得短

從能量的角度來看,吸氣是消耗能量的動作,因此吸氣的行程較短可以減少能量的損失

能量損失減少=引擎效能提高=省油

以上都是猜的
印象中,可變壓縮比引擎,賓士、SAAB有開發出來了
很有趣的構造,最明顯的就是熱效率提升,也就是會非常省油~

缺點的話,由於曲軸變成三個部分轉動,且重心平衡不易維持,
猜想並不利於高轉/高馬力輸出,也就是非性能取向引擎....
吸氣行程短..所以真空吸力小..
容積效率更糟糕...
無法滿足燃燒所需要的氧氣..
所以爆炸力道會減弱..
這顆如果是NA..必定是廢材..
如果有渦輪..那就不同了..
閻魔あい wrote:
http://www...(恕刪)


這不就是 Atkinson cycle engine?
西元1882年 James Atkinson 就已經發明了。

Toyota 利用 vvti 技術
早就實用化了
Prius 油電混合動力車就是代表作。
在連結網頁的下方有提到優點~
其中一項就是降低動力行程的動力衝擊面的問題
可以減少活塞與汽缸的磨耗~
chadhsieh wrote:
Toyota 利用 vvti 技術
早就實用化了...(恕刪)


VVTI是可變汽門正時(只有進氣部分)
Honda自1988年VTEC引擎問世以來一直是車界”可變汽門正時” 引擎的先驅。接著陸續出現的有BMW的VANOS系統和Toyota的VVT-i。
在i-VTEC開發的同時,Toyota借助了Yamaha的R&D技術,合作開發出一套和後來Honda i-VTEC一樣的”連續可變”機構 - VVT-i。唯一不同的是,Honda的i-VTEC同時控制了汽門的正時(Timing)和揚程(Lift),而VVT-i則只有控制正時的單一功能,性能面大打折扣。因此,Toyota又開發了一具VVTL-i的引擎和i-VTEC一樣的功效,可惜國內車主一直和此引擎無緣,畢竟製造一具VVTL-i的引擎所花的成本比一般VVT-i來得高。
chadhsieh wrote:
Toyota 利用 vvti 技術
早就實用化了
Prius 油電混合動力車就是代表作。(恕刪)


我只記得Prius的引擎
是有延後進氣門關閉時間的設計
以降低壓縮行程的動力損耗~

VVT-i跟可變行程是沒有關係的~~

chadhsieh wrote:
這不就是 Atkin...(恕刪)


油電車有分半油電車跟全油電車。
TOYOTA是全油電車,HONDA是半油電車。
目前油電車是最經濟效益,TOYOTA、德國車商氫氣引擎早已經在開發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