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為家裡的 2011 年 Volvo S60(當初的購車歷程)已經容不下日漸增大的家庭成員,因此在看一些大一點的車。
其中一個重點是 ACC。因為我用過 ACC 之後就回不去了。
不過我看到許多沒有用過 ACC 的人對 ACC 有一些疑慮。所以以下我用 Q&A 的形式分享一下我用 ACC 近 6 年的經驗,讓沒用過的人可以想像一下 ACC 的價值。注意我的經驗僅限於 S60。
另外我也想趁機問一下大家:目前 200 萬以下,備有全速域的旅行車、SUV、MPV 有哪些?我說的「全速域 ACC」是指能夠跟車煞停。也就是可以跟車降速直到完全停止。(啟動速度我倒不太介意) 如果無法降速到停止就不算。謝謝。
* 分隔線 *
Q1. ACC 好用嗎?
A1. 超好用。
Q2. 好用在哪?
A2:第一好用是在長途駕駛。
大家應該都有以下的經驗:週末全家高高興興一起出遊。路上後座的小孩、伴侶、長輩睡得昏天黑地;唯有駕駛認真開車。好不容易到了目的地,其他人下車精神奕奕,駕駛卻累癱了。腰酸背痛,只想坐著發呆,甚至睡個覺。
長途通勤也類似。我有一段時間每天從台北到林口上班需要開車一小時。通常到公司都得先喘口氣才能開始上班。下班回家再開一次,更累。
而這就是 ACC 的發揮之處。上了高速公路,只要設定好 ACC,駕駛就可以腳放開。不用不斷踩踏,大幅紓緩腳的疲憊。同時也減緩腰的疲憊!因為不用一直「縮」在同一個姿勢,可以不時的伸展。
ACC 第二好用是在車多擁擠,走走停停的「蠕動」期。這時(以 S60 來說)就算開了 ACC,還是要不時的補踩油門,以及注意車子突然切進來。不過其實在快速道路、地下道等處,也不會很多車子切來切去。車多時 ACC 仍然能夠分擔一些。
保護腰跟腿還不是 ACC 最大的效用。ACC 最重要的價值是減少注意力的消耗。人一天的注意力有限,必須小心分配。如果在通勤時就已經大量消耗,到了辦公室就沒有力氣衝刺了。下班更明顯。通常我的經驗是下班交通越塞,開車越累,心情越差,回家也越容易對小孩發脾氣。
說到被切車道,其實 ACC 會改變人的開車習慣。ACC 用久了,反而不會介意別人切車道。整體來說開車心情更放鬆,不那麼分秒必爭。(見下題)
Q3. 習慣了 ACC 的人,萬一真的碰到緊急狀況,反而會反應不及?
A3. 這問題設定有問題。ACC 能夠減少碰到緊急狀況的機會 -- 多了一雙偵測緊急狀況的眼睛 -- 因此問題的前提就已經被削弱了。
至於反應速度則是由搭配的 AEB 煞車系統輔助。那是另外一個題目。
Q4. ACC 會不會讓駕駛變懶惰、分散注意力、駕駛技術退化?
A4. 嗯,以前的人也說「依賴 GPS 會讓人失去記路的能力」或是「開自排車會失去換檔能力」。今天我們的確逐漸失去這些能力,但可以把注意力放到其他地方,不是很棒嗎?
科技本來就是用來分擔重複、單調的工作。而且科技在這些工作上的進步速度遠勝於人類。在高速狀態,靈長類的視覺與反射神經說真的也不是特別優秀。應該把人的注意力保留在放在唯有人才能判斷的地方。
事實上我的經驗是有了 ACC 之後,我開車變得更謹慎。過去我也自認是眼力敏銳、反應敏捷的駕駛。常會超車、換車道,以爭取維持車速,或是省一個紅燈。但用了 ACC 就不可能太積極主動。
反而我的首要任務變成要找到一台適合的「前車」。最好前車開的又穩又快,我跟著就更輕鬆。一旦鎖定前車成功,我就會心想:「太棒啦!現在我要來聽 podcast 還是思考一些公司的事情呢?」
Q5:ACC 只是輔助,最終還是要看駕駛的技術。
A5. 這當然是 . . . 廢話。
但人類駕駛的狀態有好有壞,輔助系統卻一直在。如果沒配備,就沒有輔助了。換個角度,如果你要買車給心愛的人,你希望車上有輔助系統嗎?
未來所謂的駕駛技術大概不會是指「眼明手快」,而是懂得如何跟電腦合作,獲得最大的駕駛效益。駕駛效益不只是行車時間,還包括在車上的體驗,以及下車時的身心狀態。輔助系統可以提高效益。
Q6. 可是安全不是唯一的考量。車子的妥適、操控性、質感、品牌價值等也都很重要。
A6. 完全同意。每個人的優先順序都不同。就像我對 S60 的安全性很滿意,但它也有令我不滿意的地方。廣義的說,座位舒適、車內安靜、操控性良好等,也都有助於行車安全。所以我倒不覺得非 ACC/AEB 不可。
但如果有能力選,當然 6 氣囊比 2 氣囊好,ABS 煞車比普通煞車好,三點式安全帶比兩點式好,有 ACC/AEB 比沒有好。我推薦大家尋求有 ACC 的車。也呼籲車廠儘快普及 ACC。
bensam wrote:
請問一下如果有車切...(恕刪)
如果有車突然切進來的確車子會突然煞車。所以在市區其實有兩種開法。一種是主動 + ACC,也就是設定車身距離一格,然後搭配踩油門來拉近距離。當然必要的時候就手動煞車介入。但說實話這樣用不太適合 ACC。可能 Auto Hold 更有用。
另一種是被動的「逆來順受」。也就是反而把 ACC 距離設遠一點,然後隨便別人切車道。這適合切車道不頻繁的路段,例如地下道、快速道路等。你可以觀察,塞車其實有很多種。有些時候每一條車道都有不同的去處(左轉、直走、右轉等),大家不太會切車道。有時只是車速略慢,但仍然在往前進,這時大家也不太會切(雪隧)。或是單線道其沒道可切。有時候大家是塞的沒脾氣了,也都懶得切車道。
我的 ACC 是 30 公里啟動(現在的 Volvo 好像是從零開始?),所以也不太會在「全塞」的時刻使用。多半還是停停走走,有一定的前進效率時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