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新2.0以下國產車,都流行前碟後鼓

cyslove wrote:
它就騎著前後股煞的迪爵跟我騎著前碟後股的豪邁去跑下山路段...(恕刪)



這位老大的經驗很特別哦.
我也曾經在大雪山下山時,
屁屁被一輛鼓剎的車車推個正著.
前面就是懸崖了,
還好是我用車車把它給擋下,
不然........就 bye bye 了.

鼓剎....是便宜啦.
但要是掉下山崖,
才開始後悔不多加個5萬買碟剎版的,
就來不及了.
無聊查了一下U-car上的進口車...很多日系車都是前碟後鼓....!!
Suzuki => Grand Vitara JP 2.7 & SX4 (日本原裝進口)
Daihatsu => Terios 1.5 & Sirion 1.3 (日本原裝進口)
Mitsubishi => Outlander 2.4 (日本原裝進口)
Honda => Fit 1.5 (美規)

連原裝進口的歐系車也有
Opel => Corsa 1.4 (原裝進口)
Fiat => Panda 1.3 (原裝進口)
Ford => Fiesta (原裝進口)
Peugeot => 1007 1.4, 206 1.4, (原裝進口)
Skoda => Fabia 1.4 (原裝進口)

這些車大多數是小車....或許車廠的思維是小車不需要那麼強的煞車制動力...還是要cost down??
但是不可否認的前碟後鼓真的是越來越越多了....!!

附上 U-car 的網站...大家無聊可上去看看...
http://newcar.u-car.com.tw/newcar-home.asp
還有Honda Fit 美規的 link
http://automobiles.honda.com/models/specifications_full_specs.asp?ModelName=Fit&Category=1
絕對不會買前碟後鼓的車子
車廠Cost Down 也不該拿煞車開刀

如果鼓煞很好,那些像樣的車子,BMW Benz 跑車廠
難道都不知道嗎?
再來看大型重型機車,才200多公斤,夠輕了吧
有哪一台重機敢用前碟後鼓的........
Hello April
howard0427 wrote:
(你週遭一定有那種開AT用D檔下山或開MT用高速檔或空檔下山的親友,煞車在極惡劣情況下使用)

不好意思 我是開車新手 之前開山路 我一直都是用D檔 (看我爸的開法)
不過有一次我想到要用低速檔下山 能夠減少煞車失靈的機率
我家車車的檔位(P R N D 2 L)
我發現打二檔下山的確能夠降低很多下山的衝力.速度 不過相對的轉速也變高了
不知道用低速檔下山是不是會造成油耗變高??
低速檔下山時
油門應該沒有踩或是含著
甚至是採煞車
所以當然不會耗油

前碟後鼓的設計都是為了省錢
小車動力沒有很強 車很輕 就可用後鼓

但不宜激走! 要小心~
《DIY CENTER》 自助互助中心
K.K. wrote:
Lancer.... 煞車真的很差居然還有人認為它的煞車很好?我之前開Mazda 323 四輪碟煞制動力都比Lancer 好,我是323 開了 八年後換了2002 Lancer(跟現在的Global Lancer 是一模一樣的) ,有好幾次都覺得煞不太住,後來換車一定選四輪碟煞+ABS,也許是Lancer 的煞車太差讓我有這樣的感覺吧!但是後來換了CRV 煞車覺得好很多!



沒錯.....LANCER的煞車是裝飾用的@@
我前一台車是LANCER 1999年的,煞車有夠差的....又耗油
後來忍不住才換了VIOS....豐田的煞車真的好多了
舊文章了,就不提了,就給他沈下去好了
erc wrote:
啊那為什麼大卡車的主...(恕刪)

大卡車的煞車為什麼是鼓煞而不是碟煞??

第一個是散熱考量
在到達動輒10~20噸,甚至有些重卡達到30噸以上
到達這種重量時,煞車產生的熱量已經不再是啥米空氣直吹可以達到的
就算可以達到,空冷的必備要素在於有足夠高速的空氣撞擊碟盤本身
以一般重卡的極速大概150km/h以下來看,這些速度下的風是不夠碟盤冷卻的
所以對大卡車來說,空冷根本不考慮,他們用的是"水冷"!!!
直接把水噴在高熱的煞車組件上(其實是噴在鼓煞的外殼上),藉由噴霧狀的水可以大幅吸熱的特性進行冷卻
但也因為是用噴水的,不可能用碟煞,然後噴在碟盤上散熱
煞車過熱時大概是600~800度,這時在噴水冷卻碟盤=淬火...,碟盤將會變的又硬又脆,甚至產生應力變形
變形可能剛好卡死車就停住了,但是如果是變脆,下次再煞車可能會被卡鉗夾碎......

第二考量是煞車力
不是說碟煞煞車力小,而是結構本身的問題
鼓煞天生的優勢在於煞車皮比較大,所以他對於煞車本體產生的壓力比較小(以同樣煞車力而言)
再加上鼓煞的外殼要強化結構也比碟盤來的容易
這兩個加起來=鼓煞對外殼(就是他的煞車本體)產生的壓力較小(較不易產生破壞),外殼的強度又比碟盤高
鼓煞顯得是可靠許多
碟煞毫無優勢......

剩下一堆像是來令片比較不用換啦.......都是小事
煞的住才是大事
鼓煞要做到超強煞車力&超優冷卻能力也是做得到的
前提是你要像大卡車一樣準備一個水箱專門噴水給鼓煞冷卻
前碟後鼓或四輪碟煞,我相信都有能力將輪胎鎖死,
鎖死後的責任就交給輪胎和ABS了,
然而在這爭論後鼓好壞沒有用,如果能去找到同級車,
一部四碟,一部前碟後鼓,測100~0KM/HR煞停距離,
用來證實50~70萬的車,四碟是比前碟後鼓屌很多,
那大家就會心服口服了.....不然紙上談兵沒意義.

至於豪邁或迪爵,前後鼓煞,重點在於前鼓,煞車70%以上力量
在前輪,所以煞車爛是正常,請不要拿來和汽車比,因為汽車非四輪鼓煞!
以後會不會變成沒4WD的車子就是cost down啊
不然你講一個4WD有比較差的理由來聽聽


不就是價格功能上取一個平衡
SonyEricsson T630/K800i iAUDIO U3 HP iPAQ 4700 Dahon MU SL ^_^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