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華車品質連國產車都不如?

mingchao_liu wrote:
請看人家blog寫的...(恕刪)

在美國,日本車也是殺的歐洲車哀哀叫呀,有何差距??
VW也是有在墨西哥設廠呀
況且,銷售量跟車子好不好又有何關係呢??

assassining wrote:
你確定lexus就沒有熄火問題嗎?
標榜高科技的Lexus GS450h油電混合車...(恕刪)


要不熄火的油電車 去找HONDA吧

歐洲車我覺的應該沒有都這麼多問題
但以銷售量跟出問題的比率來看妥善率這部份的確歐洲車都不好
但怎麼也沒有DSG的案件多

只能說很多時候 品牌勝過一切 妥善率!?有問題大不了賣掉再換一台

kitch wrote:
的確是被修壞的
歐車很愛用所謂的特工
日系維修廠沒有怎麼辦?
當然土炮囉 反正可以上可以下就好 管他之後還可不可以用

歐洲車也很愛規定鎖緊扭力和角度
維修廠沒有工具或不知道數據怎麼辦?
當然是鎖到最緊
角度用眼睛看就好

零零總總太多了

醒醒吧,別用自我的話來看世界了...(恕刪)


原來死亡閃光是修出來的車廠真該找你去技術部門來應付車主

原來很多還沒被修過就壞的問題是修壞的

原來樓主PO的VOLVO吸不到油導致熄火是被修壞的

不要拿少數壞掉的案例來當妥善率差的藉口 正視問題才是消費者應該要有的態度

當個守護者只是能幫車廠掩飾錯誤而已
所以就是品牌迷思
而不是歐洲車有哪裡比日本車好了

mingchao_liu wrote:
原因在哪?恐怕是民族文化與社會、消費型態因素,而不完全是價格、妥善率。
duke501 wrote:
原來死亡閃光是修出來...(恕刪)


那種先天不良的就別拿出來說嘴了
難道只有歐洲車有招回過
日本車真的那麼神都不用招回!?
我是不知道歐洲車跟你有什麼仇恨
但也不需要這樣不理性討論事情吧


duke501 wrote:
不要拿少數壞掉的案例來當妥善率差的藉口 正視問題才是消費者應該要有的態度

當個守護者只是能幫車廠掩飾錯誤而已)


妥善率部份我也覺得不好
只是單純回應被修壞這問題
歐洲車被外廠搞爛的案例可不是少數

PS.我也好希望可以當車廠守護者,但我支持的車廠已不再台灣
ariete wrote:
在美國,日本車也是殺的歐洲車哀哀叫呀,有何差距??
VW也是有在墨西哥設廠呀
況且,銷售量跟車子好不好又有何關係呢??

美國所賣的歐洲車,幾乎都是德國品牌,而且大都是自排款,手排款很少有美國人會買,歐洲品牌的自排車變速箱本來耐用性就很糟糕,妥善率遠不如在歐陸自家賣的手排款,當然在美國的J.D.Power上成績就很差

美國只有賣一款義大利國民品牌FIAT 500,FIAT 500在美國的道路真的不適合,車身size太小,排氣量也太小,比VW的Golf還小,加上美國人對FIAT停留在十多年前Fix It Again! Tom,當然第一印象就覺得毛病很多

不要用美國汽車市場來看歐洲汽車市場,那是不太一樣的

1.美國是多民族國家的移民社會,東西便宜好用就好。歐陸各國還是單一民族文化的社會,還帶有民族自尊心,外國品牌不易打入(有點像韓國)。
2.交通環境完全不同,歐陸有發達可靠的鐵路運輸,又有跨國高速公路,可以坐火車或自己開。美國只有不太可靠的航空運輸,要方便只有自己開上州際公路。
3.地理環境,道路規劃不同;以致美國是自排車當道,歐陸卻是手排車滿地跑。
4.油價與汽車稅負制度不同,所以美國一堆巨大的Pick up車(如Ford F-150),但歐陸卻只有轎式廂形車(如Renault Kangoo)。
5.美國人修車喜歡全部自己買零件DIY,從換小開關到吊引擎;歐洲人是簡單的自己換,嚴重的大都向原廠預約或是去外面修車廠處理。

以致汽車消費文化也完全不一樣。
歐美系統受害者
還有Volvo、德國車上的妥善率問題,並不是所有歐洲車都這樣,這些都是電子化、電腦化太深所致,其他法國PSA、FIAT、Opel等電子化程度比較小,問題也就比較簡單,抓出bug修一修就好。有Peugeot車友用這樣比喻:「如果Peugeot 407/607電子化程度等於地面,那BMW 大5系列電子化程度就相當於101大樓的頂樓。」雖然講得很誇張,但在歐陸這種非電子大國,太過電子化、電腦化的車,反而是妥善率的惡夢。
emeryville wrote :所以就是品牌迷思
而不是歐洲車有哪裡比日本車好
應該說民族文化與社會比較有關,如果在中國的汽車論壇,拿著美國J. D. power報告,來大吹日本車多可靠,歐洲車多爛,馬上被砲得體無完膚。
mingchao_liu wrote:
不要用美國市場來看歐洲市場,那是不太一樣的 。...(恕刪)

那為何又可以從歐洲市場來看車的好壞呢??不然前一篇"進軍歐洲的白日夢"又是在說什麼呢??
如果要這樣雙重標準,那還真的討論不出什麼結論,各自表述罷了

白色貴公子‧R wrote:
花了兩百萬、三百萬甚至更多錢,碰到上面這些的狀況...(恕刪)



人家2.3百萬都拿出來了

不買進口車難道要買4.5輛國產車輪流開?
ariete wrote:
那為何又可以從歐洲市場來看車的好壞呢??不然前一篇"進軍歐洲的白日夢"又是在說什麼呢??
如果要這樣雙重標準,那還真的討論不出什麼結論,各自表述罷了

用美國市場來看車的好壞固然不準,用歐洲市場來看車的好壞也是不適合,應該說要「因地制宜」,不同的使用環境、消費文化、民族社會....造就出工業產品有不同的特性。如COTY Euro裡歐系的冠軍車,在北美、亞洲就真的吃不開;而在北美、亞洲受歡迎的一些美、日品牌部分車款,在歐洲市場也是同樣吃不開
歐美系統受害者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