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ishimaru wrote:
台灣的手排車已經很少...(恕刪)

shishimaru wrote:
台灣的手排車已經很少很少了,再扣掉絕大部分是貨車,在01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

台灣開手排車的駕駛絕大部分都會做跟趾過彎!!會Double Clutch也不在少數!

台灣真是一個賽車王國啊~~嘻嘻~~怎麼我每天在路上都幾乎看不到這些車手啊~



網路上的東西看看就好...
在網路上每個人都超強....
F1和WRC的冠軍..也要旁邊站..




酒鬼 wrote:
網路上的東西看看就好...
在網路上每個人都超強.......(恕刪)


完全同意....好多人都照著教科書開車
進灣之前必定退檔剎車外加根趾雙離合甚麼的
做足全套就是車手

但是不清楚自己車的極限 也不曾去試 反正手排必勝
不管是汽車還是機車,總是會有這種問題。
這是好事,但也表示自己對排檔車輛的困惑與生澀。
真的熟悉排檔車的人,誰會去盯著轉速表或檔位指示燈去駕駛或騎乘的?
光是引擎的嘶吼震動、油門多寡與動力力道,都可以告訴駕駛許多訊息。
等自己手排技巧習慣了之後,自然會有反射動作。
這不是全照公式來,而且每個人領悟的慧根與經驗判斷力也各不相同,根本沒個準...
最快的方法就是找三~五個手排技巧不錯朋友,自己坐在副駕駛座體會一下。
剩下來就順其自然地、自己慢慢摸索領悟吧...
喝謊言欺瞞奶水下成長的孩子,不容易相信外界的真相。 說別人不敢面對二戰罪行,自己不也竄改戰史教育孩子?
其實這一篇看到今天
才發現樓主也開了另外一篇問:手排車該如何煞車?
在那棟樓中,一個原本很簡單的問題
討論到後段,居然出現了很多似是而非的操縱方法跟機械概念
同樣的 ~ 這樣的錯誤訊息,也出現在這棟樓中 ......
我只想講 .... 如同前面有提到的,開手排車真的一點都不難
從以前教人開車到現在,只有幾個基本原則 ~

車子沒力就退檔
轉速高了就進檔
入彎提早做準備
煞車隨時可以踩
檔位不需要檔檔退
離合器要快拉慢放
最後 ~ 不管大彎小彎
彎道中真的不要踩著離合器去轉那個彎
沒好處的 ~

其實,開手排車不過是先讓自己手腳協調
接著跟車子的引擎、變速箱也達到協調,這樣子的簡單事情而已 ~
又不是演電影,或是在看卡通?
若是觀念正確再加上技術夠,你要逢彎必甩,或是跟趾反胎、有的沒的?
只要安全無虞,管你怎樣天花亂墜的花式表演,我都不反對
但 ... 只是普通轉個彎而已,簡簡單單的開
這樣會很困難嗎?
會不會以後還有
上坡起步
跑山路轉彎
小巷子會車
路邊停車
倒車入庫
之類的發問出現~
~幻星~ wrote:
會不會以後還有
上坡起步
跑山路轉彎
小巷子會車
路邊停車
倒車入庫
之類的發問出現~...(恕刪)


不對喔
以後的問題應該是

下坡塞車(先後退起步再前進並維持明顯的引擎煞車效果且過程中完全不得踩煞車)
上坡倒車(先前進再往後起駛,同樣,要維持引擎煞車的效果並過程中不得踩煞車)

不然有什麼好討論的 太多前輩已經討論過這些基本功了
開手排車不是什摩特殊技能, 不必要說的那麼複雜, 就像上面說的不夠力就退檔, 轉數太高就進檔, 有什麼難的? 了不起就是不同車輛如一般轎車 跑車 載重貨車 吉普車每種車輛甚至是不同車款的離合器踩放時間點不同而已, 沒必要說的那麼艱深難懂.
在這裡發文真麻煩,只說你的想法人家說你嘴砲鍵盤俠,附上證明人家說你炫富?!
不管煞車也好,過彎也好
要退檔跟趾什麼的,也得看實際情況
前後車子的距離、坡度、彎道角度和路況等等等
都會影響當下做的決定

我很久以前開過手排車一小段時間
之後開自排車十多年
去年才又接一台純手排
怎麼想都不記得怎麼開
但一上車,手腳似乎會自動駕駛
很快抓到那種感覺,就...... 給他開出去了

樓主發起的問題
我也想了一下,實在很難說出自己是會怎麼做
(煞車那個較容易,轉彎這個就不會回答了)

又,跟趾或double clutch這些我都會做
但說真的都做不好,嘴巴講的好一點而已
我是藍貓
xxxxxxxxxxxxxxx
Com!c wrote:
繼上次小弟問了一個h...(恕刪)


我的觀念可能沒有那麼複雜,若是說手排車入彎,我覺得跟自排車沒有兩樣。

手排跟自排車比較不同的是在出彎的時候,能夠依照駕駛的意志調整出彎的檔位,藉由低一個檔位可以增加扭力爭取更好的出彎加速,或是用高一個檔位減少引擎過多的扭力造成車頭過快抬起而產生轉向不足。

我覺得要去了解哪個檔位,時速多少,什麼時候換檔? 基於車子的設定,路況,輪胎這些變因都會讓結果不同,所以我無法回答你的問題。

我希望用最簡單的方式來解釋,雖然這個問題很複雜。

首先,當你在煞車的時候,重量轉移至車頭,車頭會下沈,前輪因為壓力而產生變形而使得接地面積增加,加上荷重,自然前輪能夠產生更多的摩擦力。

當你煞車並且荷重往前的情況下開始轉方向盤,你會發現方向盤變得比較重手,原因也是因為前輪摩擦力增加造成的。

因車頭下沈,車尾抬起。 後輪荷重減少,輪胎抓地力自然會變差。

而在後輪抓地力減少下,當前輪開始轉向的時候,若是前輪荷重的程度夠大,並且前輪沒有失去抓地力的情況下,車尾因為失去抓地力會開始些許的側滑。 而這個側滑會幫助轉向。 這樣過度的狀況若是沒有適時的利用油門讓前輪的牽引力將車頭抬起,同時讓後輪增加抓地力,會造成轉向過度。

但是當荷重過頭,前輪失去抓地力,此時你轉動方向盤,車輛實際轉向角度會少於你打方向盤的角度,這就是所謂的轉向不足。

上述都是前驅車在速度比較快而且極端的情況下會發生。

速度較慢的情況下,就要看輪胎的抓地力與底盤的設定是否會讓上述轉向不足與過度的情況發生。

為什麼要囉囉唆唆談那麼多跟換檔沒有關係的東西,因為你換檔與踩煞車的習慣會影響到你轉彎時車輛的動態。

前驅車在降檔的時候,引擎煞是煞前輪 (驅動輪),所以當離合器放開,引擎煞介入,就等於你一般煞車時的力道,但是後輪沒有這個制動的力道因為不是驅動輪。

很多人喜歡入彎前跟趾降檔,也是因為這樣入彎時,引擎煞的力道會慢慢的減弱,所以車身動態很柔順線性,並且因為引擎煞的關係荷重在前輪,所以轉向能力特別好。

那若是沒有降檔含著煞車入彎,並且線性的跟隨轉向的加深將煞車慢慢的釋放,車輛的動態與轉向能力是跟入彎前跟趾降檔是類似的。

這也是俗稱的Trail Braking。

跟趾的好處是當出彎的時候,在低一個檔位,自然加速時的扭力會比高一個檔位更好,所以加速度會更好。 可是壞處是當入彎時你要成功的做出無頓挫的跟趾,提早跟趾,油門補的幅度就必須比晚一點跟趾補油的幅度還要大,而失誤所產生的後果比較嚴重。

晚點跟趾就算失誤,引擎產生瞬間引擎煞的力道比較小,車身動態影響比較不大,因為使用時機較晚,相對速度也比較慢,出問題的風險相對較低。

但是早點跟趾失誤,當離合器快速放開後產生瞬間的引擎煞力道較大,這就好像突然用力把煞車踩到底的感覺,很容易造成前輪鎖死的轉向不足。 或是車頭瞬間前傾,車尾抬起。 這個時候可能一點點轉向都會讓車輛轉向過度。

轉向過度與不足,只要能夠發現的早,都還有救。若是發現太晚也不用救了,因為表示你完全沒辦法感受到車輛在失控前動態的問題,所以你也不可能做出正確的修正動作。 這時只要盡力把車子停下來,若是停不下來,至少你有試著減速,傷害能夠減低一些。

當然,跟趾不失誤的情況下最常會出現問題就是超速入彎。 超速入彎可是完全沒得救,你只能踩著煞車,盡量保護自己,等著撞牆或是掉下山。

那不用跟趾入彎,就如上述所說,直線減速,減到足夠讓車輛轉向,開始轉向,並隨著方向盤角度的加深,適度漸進的釋放煞車。 若是入彎前檔位扭力足夠,你當然維持原檔位加速出彎。 若是覺得扭力不夠,那就踩油門前降檔後再油門出彎。

若是你在原檔位踩油門發現扭力不夠後才開始降檔,通常降檔比較不需要跟趾或甚至補油,因為引擎轉速已經低到可以這樣做。

不用跟趾的好處是比較安全,因為在入彎的時候你的雙手都在方向盤上,並且踏板完全只在煞車上,在操作上比較穩定。 若是煞車控制的夠細膩準確,入彎速度是不會輸給跟趾的。 那缺點就是在出彎加速的時候,若是換檔時機比較差,或是換檔速度不夠快,加速會比跟趾慢。

當然,跟趾做的好,操作上能夠利用的空間更多,速度更快。 但是所謂跟趾做的好,不只是降檔無頓挫而以,而是指就算在路面不平的狀況下,也能很順暢精準的不被因地形產生的震動而影響跟趾的操作。 而跟趾常常需要將腳跟抬起或是翻轉腳面並同時控制煞車與油門的力道,所以更容易受到外力所影響其操作時的準確度。

有優點就會有缺點,事情常常很難兩全其美,清楚之間的利害關係,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式。

希望這些資訊對您有所幫助。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