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nma wrote:
台灣太多駕駛人守法性差, 道德更差
我覺得這句話說的很好,但是為甚麼開車道德會差?
就是因為台灣考駕照都是紙上談兵,然後搞甚麼原場地考照
全天下哪有一個道路環境會跟汽車教練場一樣考試的時候全場只有你一台車
沒有在實際道路環境駕駛過的新手,
就算考試通過了標準,所有應考手冊上面的知識跟規則也都差不多丟光了。
所以我覺得與其大家沸沸揚揚的去吵甚麼大眾捷運系統或是高速公路速限提升,
還不如去提案廢止原場地考照這種荒謬的規定,
只有從新手就實地去體會在外駕車感覺的人,才會真正僅記道路交通條例的重要。
回過頭來說....
台灣的各種教育搞得那麼爛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看看我們偉大的教育部長跟他的特權兒子就知道了
沒有任何僵死的東西,任何涵義都會有自己復活的節日。 ~巴赫汀
老J wrote:
自排車要用150km/hr巡航一兩個小時
會有什麼問題?
...(恕刪)
理論上當然都沒有問題啊﹝是不是每個車廠都敢這樣背書我就不得而知了﹞
是我的話絕對不做這種事就是了。我雖然對車不是很內行很懂,但我用東西一向很愛惜就是,對我來說一台車原則上應該要開個十年。新車不打算長時間高轉,老車更不敢這樣開。﹝不是在說別人,我剛好有一台很新的車,一台很舊的車﹞最多上高速公路匯流或超車時降檔拉拉轉速,這樣應該還算適當。
話說回來,重點是最終檔位﹝不是手排自排的問題,sorry,當然手排也一樣﹞--如果只有四速﹝很多車都這樣,不是嗎?﹞,最好不要這樣跟車子以及油箱裡的油過不去吧。找個沒車沒警察沒拍照的地方,飆到150,聽一下那個引擎聲,好好考慮一下要不要讓它這樣叫一兩個小時。車子隔音好變速箱檔位又多的人大概只覺得很痛快。兩三年就會換車的人也可以不用太介意倒是。
我們的立法機關也是要"參考"先進國家的速限,否則如何能說服社會大眾?
150150km/hr雖然還好,但不是每個人在150150km/hr的反應都如車神舒馬克一樣!
至於德國無速限高速公路,那也不過就是那一條,德國又不是每一條都無速限...
再者,其他汽車工業大國(美國/日本/法國/義大利...etc),怎麼不都有個好幾條無速限高速公路??
義大利作了那麼多那麼屌的跑車,也不見什麼無速限...
日本那麼彬彬有禮,開車幾乎都挺守規矩,怎麼不見無速限...
這些車難道噴不到150km/hr?排氣量再大一點的,難道噴不到200km/hr以上?
我不知道德國的無速限高速公路當初建置時是否受到多大的討論(知道的網路先進們,請告知在下...),
但是其他"先進國家"沒有一一跟進下,且各國的速限也差不多在100~120km/hr左右,
你要台灣這彈丸之地,開放到150km/hr??憑什麼呢??
ps..雖然我也覺得100-110不算快,但是法律不是照顧少數人,而是多數人要玩的遊戲規則,還是錢準備多一點,再來享受"高速"巡航!
colt8885 wrote:
我覺得道德這方面就從...(恕刪)
由提高罰款下手非常有道理, 打個比方, 美國的交通罰則其實並不輕, 如某些路段的高速公路會有 Car Pool 車道, 就是指必需在規定人數以上的車輛才能進入行駛, 而且要進入 Car Pool 車道也必需在特定路段進入, 講白點, 就是 Car Pool 車道是畫白黃實線, 每間隔一段路才有白色虛線, 這時才能進出 Car Pool.
有的路段 Car Pool 車道和一般車道間畫 一白二黃共三條實線, 有的則為 1白 5 黃實線, 為什麼呢? 實線就是代表不能跨越, 如果跨越被抓到會怎樣? 不多, 一條罰 100 美金, 跨三條就是 300 美金, 大概 10000 元台幣吧, 同樣的, 如果人數不合規定卻走 Car Pool 車道呢? 被抓道罰 249 元(美金)
說到實線, 台灣美國皆一樣, 都是代表禁止跨越, 就是禁止跨越車道, 在路口的雙白線就是說不能換車道, 在路中央的雙黃線, 就是禁止跨到對向車道超車~~~
這些考駕照時大家都背過, 也是應該遵守的規定, 但, 在台灣, 太多人在路口雙白線處換車道, 也太多人上下高速公路時未達白虛線就切進切出, 在山區或鄉間小路, 太多人為了趕路超車跨過危險路段的雙黃線.....
mtsui wrote:
美國紐約highwa...(恕刪)
LA 附近的 Freeway, 速限也大概在 65 或 70, 同樣也只在 112 km 上下, 但在 80 mile 以下還不至被警察攔下來, 但 80 mile 也大概 128 km 左右而已...
會塞車嗎? 當然, 我就曾由 LA 到 Riverside 開了 3.5 小時. 約 60 miles 的路程~~
其實, 每個國家地區都應因地置宜, 就如前面幾位大大說的, 台灣西半部人口集中又密集, 其實發展大眾交通工具是最好的方案, 但就是晚了太多年, 不但所需的成本提高, 大部份人也因為不便的大眾運輸工具, 而早已習慣自己駕車騎車的方便性...
這一部份是政策搖擺不定, 另一部份也可能是我們總是喊著歐美先進國家如何如何, 加上又進日本, 所以總會想把別人的成果拿來用, 但又只學了表面, 所以道路發展學了美國, 大眾交通又學了日本歐州, 最後像高鐵一樣, 把各國的系統兜起來, 自己能力又不足以組合吸收應用, 問題就一大堆了~~~
﹝我買SUV是不得已的,請環保人士不要K我,感謝再感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