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 Cadillac Cimarron(30萬公里引擎重建完工)

先自己來搶100
[2008/03/22新增]
長期以來有很多網友希望見到全車的照片,我也一直期待等外觀比較完整的時候才拍攝照片,今天終於抽了一點時間在醜陋的地下停車場拍一些外觀的照片以及近期新增的部品與大家分享一下心得。

可調角度的結構。

凱迪拉克新的輪圈中心孔蓋,舊版是銀色而已,新版的才是彩色喔。(這是硬黏上去的~)

後鼓煞的部份不是真的改成碟盤,而是一個蓋飾而已,美觀很多吧。
這個角度可以看到後下巴跟車側的線條很合身。

車頭的部分,跟先前沒做功課的朋友說明一下,霧燈是採用HID魚眼光圈霧燈,光圈不是兩顆爛爛的LED而以喔,是CCFL冷陰極管亮度更足,採用4300K的台製HID,並且另外拉強光線組避免老店線瞬間供電不足。經過實驗,老電線啟動HID之後到色溫穩定的時間要比較久。

頭燈則是特別訂製的強化玻璃燈罩,完全透明,比新車所採用的PU燈殼還要更透亮,一樣也是光圈魚眼大燈,並且經過照射角度的調整,不會影響對向來車。

水箱罩中的紅色條狀物則是霹靂燈啦,自EBAY購入,有控制盒可以調速或關閉。

車前45度角

車前60度角,鋁圈是國產的樹枝狀輪圈,強度相當不錯做工也十分細,但要小心假螺帽有可能會脫落。

車後45度角,可以看到鋁合金可調式尾翼以及訂製的後下巴還有4出尾管。(右邊真的有出氣比較小而已)

烤漆過的鋁合金尾翼,底座特別保留一點金屬感,各鎖一顆螺絲避免尾翼飛掉。

新車必備的倒車雷達以及倒車攝影機,這也是安裝後下巴的原因之一。(不鏽鋼保險桿鑽洞也太累了吧)

尾巴所有燈泡已經改用省電的CCFL螺旋燈泡,發電機更容易將電瓶充飽,亮度也比鎢絲燈更亮更均勻。

話說車用音響永遠都不夠...
車上的系統聽了老半天總覺得協調性不夠,所以加了一組FOCAL的主動式11吋重低音,以及國產的4音路擴大器,整個音場聽起來漂亮多了。(感覺MP3的音質已經快跟不上了)

4音路擴大機特寫,線整理的相當漂亮,師傅夠龜毛喔。

防碰撞的水鑽飾條,車麗屋買的...我個人覺得滿好看的啦

Cimarron的剎車行程很長,硬度也比較高,踏久了腳會有點受不了,所以加裝剎車輔助器。
踩踏起來比較輕鬆,踏板回彈的速度也快上不少,剎車作動的反應有比較快,但對於剎車力道的幫助應該是很小,主要還是因為舊卡鉗採用單邊活塞,目前已經從美國訂購了EBC紅版的剎車皮以及EBC的劃線通風碟,在制動力上的表現應該可望再提升。

引擎室新安裝的廢油回收桶,目前看起來還是乾乾淨淨。

管路的走法以及固定位置。

K&N的高流量空氣濾心,感謝TOM同學從美國幫我寄回來。
恩~那個尾翼....有點破壞古典的感覺....
峠 free style~
哇屋!!!!

超超超超超帥的啦!!!!

想必樓主噴了不少的小朋友吧!!

不過把自己的愛車弄成這樣一定很有成就感吧!!!

To TerryLTL
其實不會耶,因為這類型的尾翼是屬於很早期的設計,會看上它是因為一樣具有金屬的質感,還有簡單俐落的線條,其實跟車身的造型還滿搭的,加上長度有稍微短一些些,所以不會顯得太誇張,但卻可以補足正後方的視覺效果。

裝尾翼我也是考慮了很久,家裡還有另一條PU的小鴨尾呢,只是到最後還是認為這類簡單的賽車風格比較適合,但如果是裝仿AC的鋁柱流線型的尾翼就真的比較不搭了。

TO kaochuhao
小朋友...
我已經很久沒看到小朋友長甚麼樣子了,都噴光啦啦啦

題外話:那天在敦南展示間看到2008的CTS,趕快東摸摸西摸摸,內裝的質感提升很多很多很多唷,
有興趣的人建議去試坐看看,那張椅子真的很舒服
真的是整理的超讚~!

只是那尾翼好像有點多餘了.破壞了整體的味道...個人感覺啦^^"
煞車皮我是建議換綠版的就好
紅色的是賽車用的@@
要到高溫才會發揮作用

身邊很多改ebc紅色煞車皮的人
正常狀況下使用
很長遇到溫度沒上來下煞車力道不足
還有他們下雨天都不敢開
因為有雨水溫度上不來更煞不住

綠色的就是一般道路版
工作溫度比較低
就不會有這個問題
比較實用
yenshiang wrote:
煞車皮我是建議換綠版...(恕刪)


咦?我怎麼記得黃色才是賽車版...
小弟的印象是
黑色-原廠交換
綠色-原廠強化
紅色-道路強化
黃色-賽到專用
小弟是看資料覺得紅色應該不太需要預熱,所以最後才選紅色

綠色的小弟在美國有用過,效果其實已經相當不錯了,只是這次想說反正要搭配碟盤,乾脆用看看紅色的效果,
預熱對小弟來說也不是什麼問題啦,從天母的家中出門一路都是下坡,應該很容易就可以預熱完成了

等到手磨合好了以後再跟大家分享一下使用心得
好久沒更新了~來分享一下剛裝上去的ZAG避震器
1/10換上的MONROE避震器到了最近在駕駛座的那支居然已經整個軟掉了,壽命不到一年可見台灣的路面對避震器有多麼的摧殘啊(好吧,我也承認我有操車啦),既然軟掉了總是換掉的,所以這個艱苦的工作又落到無與輪比的身上了,先在這邊謝謝他們為了調教搞到深夜12點多~

為什麼說是艱苦的工作呢?不過就是交換避震器而已,一些開熱門車種的網友或許會這樣覺得吧,只要有錢各家的避震器隨你換,但在CIMARRON身上就沒這麼簡單了。

底下這張圖就是換下來的軟腳避震器,可以看到統身上多了一根橫桿,這根橫桿就是連接到方向機上的,也因為這跟連桿所以市面上幾乎找不到可以直接流用的改裝避震器,就連KYB或是MONROE、倍適登這三家也都沒有推出相對應的高性能避震器,國內的如阿波羅、BC等也是沒有這種規格的避震器。

而這張圖就是這次的重點所在,重新切削出來的連接桿(沒記錯話應該是鍛造鋁合金材質),直接固定在筒身上,能比銲接提供更好的強度,而且也能維持高低可調的功能,另外還包括重新切削的上座。

連桿近拍

後避震器一覽,可以看到黃色的彈簧明顯得比原本的彈簧支撐架小了一大圈,但卻可以提供比原廠的大彈簧更好的彈力,當然也是高低可調的喔。

這次裝上車的是ZAG的RSG高低軟硬可調系列(流用Lancer車系的),阻尼有16段可以調整(目前為最軟),彈簧的公斤數則是前六公斤後四點五公斤,為什麼有四點五公斤呢?因為後彈簧可調嘛,所以就可以有四點五公斤嘍。

雖然說目前是阻尼最軟的設定,但因為車身較輕,所以即使是最軟在高速灣中還是可以感覺到避震器能支撐住側傾,並不會產生只依靠彈簧的不連續跳動(就是在彎中車頭彈跳的現象),目前只測試過市區道路以及高速公路的路感,稍微做一點初步的心得分享。

在市區道路上,較細小的路面凹凸、細碎的震動可以在車內感覺得到,但並不至於有不適感(至少女王沒有抗議),避震器本身也沒有產生異音,而在繞行圓環、切換車道側傾相當相當輕微,對車身的動態更有信心去掌握,也能清楚的知道輪胎的抓地力極限在哪。(但也許是我太習慣軟軟的美系懸吊了,傳入車內的細碎震動需要時間去習慣)

在高速公路上切換車道也很穩定,方向盤跟車身的動態可以相當直接的連動,即使是左右來回的切換車身還是能立刻穩定下來,沒有多餘的搖晃,在高速公路常見的橋接縫也是能立刻吸收並穩定下來,目前尚未試過在極速的穩定性,但以速限內的巡航中感覺應有足夠的能力應付時速170公里以上,這在之前的原廠避震器上是不可能的。

基本上這組避震器目前還在磨合的階段,大概還需200-400公里的距離來完成磨合,CIMARRON的淨車重才1250公斤左右,所以目前有點感覺車身壓不下避震器,磨合之後在Q度上的表現應該會更好,而16段的阻尼設定現在才用到第一段,店長說就算避震器因為衰退需要調硬,也可以讓我用上3年多了。

有機會要試驗一下滿載時的懸吊反應,因為我還滿常載人的,所以載人後避震器還能要有足夠的支撐力是相當重要的,之後有機會會再跟大家分享。(忘了說,還有山路的心得...)

(接下來就是制動力的升級以及動力的升級嘍)
f50996 wrote:
好久沒更新了~來分享...(恕刪)


連monore都用不到一年
大大你也大太...
ANYWAY
ZAG你猜猜可以用多久哩??

哈~~開玩笑啦~~
搶你zag的頭香喔
人就二條腿、二支手!能做的是真的不多...
太酷了! 有錢這樣玩的人很多!
但要真的把這麼多錢投入在一台老車身上,肯定是熱愛某部車才花的下去!!

老車玩起來就是特別有味道... 跟新車換換鋁圈大包差多啦~~
內裝也用的很有質感,只是15萬的報價.... 好驚人 總改裝費用超過30萬要吧!?

尾翼我覺得換小鴨會比較好看,不過這款尾翼+下巴也有修飾到車尾的單薄也是蠻好看的!

另外....我覺得車頭有點像福特的野馬耶~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