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雨滂沱時,到底可不可以開"故障警示燈"??

我也贊成大雨應開警示燈. 白天在大雨中(那種會白茫茫一片的大雨)開車, 跟在前車開警示燈就會知道, 黃燈真比一般大燈的紅燈明顯很多. 但是這時候也不應該任意變換車道和超車.
每部車的溼地操控能力/前後霧燈投射能力(有的國產車沒有前後霧燈)/前擋透明度(有白目貼隔熱紙),甚至肉眼能力都不一樣,所以何謂適當速度?

在法規上,應該要強制規定車輛裝置前後霧燈(列入驗車規範),並且前擋禁止貼隔熱紙,這樣可以讓大多數的車主能見度是一致的,要不然有人能見度是20M,有人能見度是10M,那相對車速一定會差太多。

而溼地操控性各車輛也差很多(指無霧暴雨情況),可能有人開60都還覺得很漂,有人開1XX都還穩如泰山,這時開得慢的一定要到最外側,因為還是有人可以維持最高限速前進的。

ps: 關於雨天抓地力,除了注意輪胎溝深之外,將胎壓降到30psi以下也很有效
由此討論串看來....台灣要進入法治國家還早.....

我很喜歡舉一個例子...
1992年我在加州...在DMV考駕照...筆試時有個題目是...

*請問在高速公路上要繫三點式安全帶是因為:
a)為了駕駛人的安全 b)為了乘客的安全 c)這是法律規定的

我答 a..........結果...錯!

正確答案是 c ........不要問為什麼...沒有別的..法律叫你繫就繫...

當時也有條法律是只要下雨就必須開頭燈......管它是毛毛雨..大太陽.... 只要有水飄下來....頭燈就要開...那是因為....

這是法律規定的
ricksu wrote:
會不會您跟車跟太近了?如果後方車輛跟我太近,我都會拉一下後霧燈予以警示,帶後方車輛回復安全車距後才關掉,很有用。
...(恕刪)


你這樣的回答, 不就跟你第二點的回答矛盾了?
Jetter wrote:
我很喜歡舉一個例子...
1992年我在加州...在DMV考駕照...筆試時有個題目是...

*請問在高速公路上要繫三點式安全帶是因為:
a)為了駕駛人的安全 b)為了乘客的安全 c)這是法律規定的

我答 a..........結果...錯!鬱卒鬱卒

正確答案是 c ........不要問為什麼...沒有別的..法律叫你繫就繫...

Volvo車廠說過,他們研究過兩種四點式安全帶,但沒付諸實行的原因就是美國的法律問題,因為四點式是違法的

美國在1950年以前,從政府到人民都還認為安全帶是賽車用的

在道路安全的認知上,歐洲車廠一直領先於美國車廠
我是不懂法規啦,但是幾次的經驗,我覺得不能因為大雨就開雙黃燈。

一來警廣會警告你,別因大雨而開雙黃燈(記得聽警廣)..

二來開雙黃燈千萬別變換車道,不然你就該死啦!哈哈!(因為雙黃燈就是同時打開左右轉燈)
嘿!幫我擦大便的那位仁兄,Mobile01感謝您~
我也遇到過一次,那天是突然下起滂沱大雨。並不是颱風!
但感覺上好像是颱風的感覺…尤其是開在高速公路上…
雨更大。
風大雨大的!簡直像颱風,我不誇張。

真的看不到!看不到呀。
大家都慢慢開。每一台哦。

能視度極低的。
而且我前面的都一堆螢火蟲似的閃呀閃~

我沒有閃啦,但這種情形我一定會開大燈就是了…那時好像快晚上了。
但還沒晚上。

閃呀閃的螢火蟲,看得我眼花瞭亂。

但保持安全距離是一定要的。
除非你不想活了。但也不要防礙到他人生命!


但是如果是亮雙閃燈的人,就不要有超車的動作…會誤導他人。
原作者的發言讓小弟想起了多年前
我搭統聯從高雄要北上
在三義上坡路段不巧
大霧又加上超大雨
只見的國道上全部都閃警示燈
不過司機大哥可能膽子和原作者一樣大
一樣開時速超過100在飆
我坐在第一排好像看到了天堂
或許統聯也有雨天防打滑裝置說
peanpean wrote:
我的開車經驗在滂泊大...(恕刪)


推!!
我也覺得警示燈在雨超大的時候,是有其實質意義的.

紅色的尾燈其實在雨中的辨識度不佳,
相較之下, 閃黃燈的辨識度高上許多.

從法規的層面來說, 警示燈的確不是這樣用的,
但是理性來看, 這樣使用警示燈, 可以有效降低車禍的發生率.
道路規則不就是為了希望交通安全嗎?

只是在變換車道之前, 務必先關閉警示燈, 再打方向燈,
讓後車能夠知道你的動向, 保護別人, 也保護自己.

前面也有人說了, 法規只有規定什麼時候該打警示燈,
可沒規定什麼時候不能打警示燈.

只要是對交通安全有益的, 不要濫用, 應該都不為過吧?
附帶一問:


曾在自由時報一則新聞看到2003年F1巴西站: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3/new/apr/8/life/fashion-1.htm


車神舒馬克遇到了水漂效應,打滑出賽道退場領便當。


想請問各位大大,以樓主的"雨天防滑裝置"在時速100km/h,遇到了水漂效應的時候,是否能夠有效發揮作用??

以市售一般房車輪胎設計,能夠在多少時速以下仍能保有一定排水性,避免水漂效應?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