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不普及其實答案應該不難!
空氣車零件那麼少浪費的資源那麼少那表示製造場也少能賺的錢也少很多餒~
你是車廠你要出哪一台?
而使用高壓空氣的危險性其實就跟用玻璃杯裝熱水一樣
用對耐高溫玻璃使用方法正確,想出意外也要很不小心才行!
我時常背著200bar的空氣瓶跑來跑去,每年經手上千隻氣瓶也不見有什麼爆炸餒~
DOT與CTC規格的瓶子都有防爆閥!想爆?!
真的有困難!
試想您想用蠟燭把玻璃杯燒爆試試看吧!
高壓的規格自然與一般低壓不同
一般大家覺得竹筷子是絕緣的吧!試試看用竹筷子去戳66K的高壓電看看有沒有絕緣效果!?
一般的"空不淚灑"空氣儲存槽筒壁很薄不到公分只能加壓到幾BAR而已~想多存一點壓力理所當然就爆了!
高壓的鋼瓶,瓶壁是用公分算的餒~300BAR大概有到三公分以上,想爆恩...要天時地利人和喔~
所以會爆炸這一點我覺得不太可能啦!
最多防爆閥故障!可是因為加進氣瓶的壓力受到控制不可能沒有限制的加到爆所以就算壞了我也不擔心!
因為加進去的壓力不會超過瓶子的工作壓力阿!
汽車有油量表空氣桶用的當然是壓力表摟~加的時候看一下應該不難吧?!
再說氣瓶若採並聯,有四隻氣瓶就有四個防爆閥,就算一個故障另外三隻也不可能一起壞了吧?
所以說保養蠻重要的!
唯一我想道的缺點是車子可能不太耐撞喔~玻璃纖維做的!
可是安全駕駛的話應該不太容易出事吧?!
其實我覺得空氣車真的是解決都市很好的工具
有機會的話我也想要有一部!
現在還沒發明永動機或是挖出一個米式反應爐出來提供源源不絕的電力。
現階段的能源如果不是石化燃料就是電力,穩定的電力來源有八成五由石化燃料產生,
剩下的不是核能就是產量不穩定的太陽能、風力、潮汐發電,幾乎沒有其他實用的方式。
把電的能量轉換成為壓縮空氣,在壓縮、還原運用的過程中能量的耗損對於整個系統是浪費(金錢)的。
考慮整個經濟效益來說,空氣車的效益是低於電動車的,硬是要比較兩種車輛的成本的話,
這有點像是電信費率的低月租/高通話費 VS 中高月租/低通話費,小規模用跟大規模用的選擇會不同。
要用空氣車取代汽車,不可能是小規模的用途,考慮到要更換基礎建設、能量損耗,
又不能完全取代汽車(出力、航程),很難把整個用車成本降下來,只怕會更高。
就算是室內等不方便用石化引擎的場所,電動車的優點也比較多,比方說
1.可利用現有電力基礎設施,不用重複投資。
2.直接使用電能,能量轉換耗損低。
3.電動車較安靜,空氣車還是會有排氣噪音,需要消音器(呆重),對小出力的空氣引擎不利。
壓縮空氣只是儲存能源的方式(但是效率不佳),如果是拿閒置能源來做倒是增加能源利用率的方式,
像是水力發電廠用馬達將水抽回上方水庫的做法,是輸出電力小於輸入電力,是賠本生意,
但是交流電不能儲存,所以在夜間離峰時間這樣做就對整體能源消耗有降低的利益。
但以目前能源的消耗狀況,大家晚上還要開冷氣,沒有限電就不錯啦,並沒有太多閒置能源來這樣幹。
至於有沒有辦法量產就會有很多除了技術及成本以外的因素在影響著
當年內燃機發明後應用到汽車上時,想必一定成本很高且有一大堆技術尚未突破
替代內燃機的產品所遇到的阻力,我覺得是產油國及石油公司檯面下的態度
除非政府下定決心要賠個好幾年來研發,不然大家都是等到石油危機時再緊張吧
像美國政府希望推動電動車,甚至要求國內車廠要推出一定比率的純電動車
但是好幾年過去了,電池技術還是沒有突破
不過燃料電池倒是有些進步,但腳步還是很慢
回到正題,其實空氣車的點子應該很早就有了
甚至有廠商也推出量產型的空氣車了
但是為何還不大量普及?
除了我剛說得『其他』因素影響
我覺得主要是要是效能的問題,就像樓上幾位大大提到的
當要壓縮空氣時,目前所使用的不外乎現有的電能或內燃機
那既然有電能或內燃機了就直接轉為動能就好了
何必要多一次轉換多一次消耗
不過以現階段來說,因為電能儲存還沒有大突破
所以將電能轉換存為壓縮空氣是一個替代方案
但我自己覺得就像油電車也是一種過渡性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