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號數機油高溫保護不足??真的嗎?


basaka wrote:
為什麼我的車使用二次0W40 MOBIL 1 (好市多買的,有SN認證)機油後,

第一次5000公里更換,

第二次於2500公里引擎開始出現油泥...

(恕刪)


有油泥說明的應該是機油的清潔性不佳
跟耐用性無關

而如果是"油打架"的情況
就比較容易出現油泥...

所以建議各位將車送廠保養的時候
洩機油時最好到車旁"督工"一下
我甚少看到保養技師會把油洩到用"滴的"才鎖回放油螺絲...


0W40 MOBIL 1 我的車吃了10萬公里
並沒有甚麼油泥的問題...





Ronza wrote:
許多人根深蒂固的認為...(恕刪)


號數是物理特性 也是邏輯觀念
短暫高溫下無積碳能代表長期高轉駕駛下的保護性? 沒關連吧
渦輪車能不能用30 甚至20 我想答案是肯定的
想想換機油有3000公里換一次 有人15000換一次 車子還不是都路上開
引擎的磨損沒辦法簡單的用日常駕駛是否正常來看
車廠會要求號數是因為基於原理 怕你引擎磨損了之後來找他麻煩
如果你不找車廠麻煩 你高興用0w-20的也是你家的事
但是你要他保固 那就要照他的規定做阿
換一個例子來看
不論是march還是ferrari 高速公路都可以開100-120km/hr
甚至速克達也可以 既然台灣最高限速只有110km/hr
那為什麼車子馬力要這麼大 極速要這麼高
高興拼0w-30 或者用0w-40 or 0w-50 都是選擇而已~~
熊貓界第一美男子 wrote:
請問你怎麼看出油泥?...(恕刪)


之前是使用甚麼油並不清楚,因為我是二手車主,但估計前車主用的油不差,實際則無從得知。

交車後換油時在意是否有油泥,所以換機油時特地確認機油添加蓋內及機油濾心

(非一般在引擎後面靠近擋火牆的地方,而是在側面朝上)固定處,

確認內部是否有無油泥,但無異常現象。此後第一次使用完5000公里後並無更換濾心,

也沒特別確認是否有油泥等現象。於第二次使用至7500公里左右,打開機油添加蓋確認,

發現有油泥,因此馬上做清油泥及更換機油動作。
basaka wrote:
之前是使用甚麼油並不清楚,因為我是二手車主,但估計前車主用的油不差,實際則無從得知。

交車後換油時在意是否有油泥,所以換機油時特地確認機油添加蓋內及機油濾心

(非一般在引擎後面靠近擋火牆的地方,而是在側面朝上)固定處,

確認內部是否有無油泥,但無異常現象。此後第一次使用完5000公里後並無更換濾心,

也沒特別確認是否有油泥等現象。於第二次使用至7500公里左右,打開機油添加蓋確認,

發現有油泥,因此馬上做清油泥及更換機油動作。


有沒有可能是原本引擎內有殘存的油泥

被新機油洗出來啊??
機油不可能用在汽車上面5K就出現油泥除非是用到假油

再怎麼爛的機油出現油泥也是1萬以後或者事都沒換油才有可能
basaka wrote:
這樓看起來是在討論高...
確認內部是否有無油泥,但無異常現象。此後第一次使用完5000公里後並無更換濾心

(恕刪)


美國原廠有發技術通報,93若要依照最長三萬公里的機油更換週期(電腦扣點),
只能使用原廠機油蕊,原廠0w30或mobil1 0w40。
瑞典原廠也會在引擎室貼recomand mobil1 0w40,pdi會被撕掉。

油泥問題可能是油打架或被洗出來的,甚至濾心沒換旁通伐塞住爆掉!
哪間保養廠換油不換濾心的?
william19930813 wrote:
有沒有可能是原本引擎...(恕刪)


沒拆開看無法得知是否為此原因~~
hjack wrote:
美國原廠有發技術通報...(恕刪)


感謝分享資訊

一次沒換濾心應該還好吧?剛好店家沒濾心,又是假日~~
大熊咖啡 wrote:
機油不可能用在汽車上...(恕刪)


看來可以再考慮使用了~~畢竟便宜又是大品牌。

熊貓界第一美男子 wrote:
活塞在汽缸中是"往復磨擦"運動

這個測試方式是旋轉磨擦,根本不是真實狀況的測試
早在10多年前電視購物盛行的時代,就被美國政府指稱是錯誤的測試方式
所以後來的電視購物的進口機油精廣告都不敢再用這種騙人的測試方式 (美國政府罰很重的)


物理上沒什麼往復磨擦或旋轉磨擦, 磨擦就是兩個物體面有正向力的接觸並產生位移的阻力.
就活塞運動來說, 往復運動透過曲軸轉成飛輪的轉動動能, 每一次的往復都有一個橫向力由活塞環對缸壁施壓並做橫向滑動, 機油在這條件下承受剪力, 加減速的過程越劇烈, 這個力越大.
所以該測試方法原則上並沒什麼不對, 雖然不是活塞運動的狀況, 但可以反應油膜抗剪力的能力, 也就是油膜的韌度, 強度.

還有, 這是本澳洲的雜誌, 跟美國電視購物沒關係, 兩回事.

至於你說的電視購物被罰的那個案子, 是指機油添加劑廠商prolong? 他被罰的原因是沒辦法直接證實它宣稱的效果, 例如延長換油期限多長等等, 因為實驗結果就算有差異, 但與其宣稱能力並不構成邏輯上的對價, 但原則上這不是個太嚴重的事情, 所以那家公司最後被罰的金額只有一萬五千美元, 而且現在還是在賣.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