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急路況)國三基隆路段斷裂,無法通行!!

我是付不出10億歐元買船票,
所以我不必考慮這個!
而且我那該死的老闆好像也付不出來.
不知道台灣有多少人付的出10億歐元??
章艾克 wrote:
2012末日預言
越來越讓人覺得真實
會不會真的有諾雅方舟可以搭呢??
BrilliantWing wrote:
昨天聽到某新聞媒體(...(恕刪)

我不知道是不是正解,但看法跟大大一樣.是邊坡角度問題.

開車經過類似的邊坡,壓力都好大.
網路上我看不到您,但我會在我的回應留言中看到我自己。

wesley6063 wrote:


北二高南下85....(恕刪)

google streetview:


對啊! 85.6K是坍了好幾次, 每次都補很久, 我一個星期要經過兩三次
有一次經過時, 外線還封起來, 剛坍的時侯可能封更多線!
不過, 這次好像凍得比較久!
yellmaster wrote:
我不知道是不是正解,但看法跟大大一樣.是邊坡角度問題.

開車經過類似的邊坡,壓力都好大.恕刪)




的確該擔心.....看看這篇吧...

其實我是認為剷平比較讓人放心....不要再搞一些美化綠化什麼....環保生態工程......了....


國道走山/「岩錨內鏽光了」 地下水竄、順向坡塌.......


誰知到哪個順向坡的生態工程...岩錨何時生鏽????????


至於其中這一段...

正常程序,岩錨撐30、40年很OK,但看看裡頭,固定鋼絞線生鏽,學者懷疑,地下水早在地層流竄,該是填滿的防水材料,似乎也不見蹤影,怪的還有岩層構造崩落岩石,可看到砂岩、頁岩互層,上頭一片黃,這是鏽染,恐怕地下水,就是造成路毀橋斷的最後一根稻草。廖洪鈞:「這表示這個岩盤裡面,是有一些地下水在流動的,這個部分其實是不容易處理。」

防水材料勒....................


............以下是新聞................

國道走山/「岩錨內鏽光了」 地下水竄、順向坡塌 記者:林韋龍 攝影:陳儒桓 蘇偉誠 基隆 報導


國道北二高發生嚴重走山,但日前並沒有地震,地層怎麼會突然錯動?有學者特地帶著9年前的照片,到現場勘查發現,當地的「師公格山」,因為坡面坡度大於地層傾斜角度,形成了順向坡,再加上地質岩層方向一致,才會使得地層面迅速往下滑動,學者更發現,固定坡腳的岩錨,裡頭居然生銹了,意謂著,有可能岩盤中有地下水流動,導致地質變化,才會造成這麼嚴重的走山意外。

台科大營建系教授廖洪鈞:「這邊是順向坡滑掉了,地錨沒辦法抵抗這邊(邊坡)下來的力量。」


話講得很直接,台科大營建系教授,拿著9年前戶外教學照片,比對現今,直指國道山崩,懷疑關鍵就是順向坡!當坡面坡度大於地層傾斜角度,加上跟地質岩層方向一致,地層就會順向滑動,但近日沒地震,怎麼會走山?


當地民眾提出懷疑10年前,北二高和萬瑞快速道路施工,徵收部分土地,導致該是完整的師公格山,硬生生切割成3段,該用岩錨固定坡腳,才不會出問題,但學者現場勘查,疑點一一浮現。台科大營建系教授廖洪鈞:「打一些鋼絞線進去,這個其實只是一個傳力,鎖住之後錨頭再把它鎖起來。」


正常程序,岩錨撐30、40年很OK,但看看裡頭,固定鋼絞線生鏽,學者懷疑,地下水早在地層流竄,該是填滿的防水材料,似乎也不見蹤影,怪的還有岩層構造崩落岩石,可看到砂岩、頁岩互層,上頭一片黃,這是鏽染,恐怕地下水,就是造成路毀橋斷的最後一根稻草。廖洪鈞:「這表示這個岩盤裡面,是有一些地下水在流動的,這個部分其實是不容易處理。」


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長林朝宗:「假如工程設計是正確的,那它有可能完工到現在,這個岩錨有一些破壞,它的拉力就會不夠,不夠它就會滑下來。」


到底工程設計有沒有疏失,還是只是單純的岩層風化鬆動?走山主因,恐怕還得等地質監測資料說分明。



lespaul@kimo.com wrote:
小弟是針對後期的國建...
蔣家雖然很多政治上的爭議
但是 至少十大建設(中山高) 到現在都還堪用
反而是後期的國建 意外頻傳...
對了 還有三豐大橋...


如果您指的同樣是國道的比較,那麼有點失失公平啦!!國一大多是興建在平地上,慣通北中南的主要城市,;而國三是依山開鑿而建,所以才遇到這次事件,不過當初的興建堪與&規劃工程人士是否有疏失呢??有待明確...

況且,新聞上也有報導,國一也曾經發生過兩次相同事件,;我再想,只要逆天而行,就有被自然反撲的機會,只是是時間的長短之分而已......
清晨看新聞說.當地的老里長說.在民國63年那座山也有發生過走山的事情.當時死嘞36個人........
順向坡的地型.要在旁邊蓋公路.也應該留個緩衝距離吧.
其實台灣有非常多的公路因為地形關係都機乎是貼著山璧在蓋的...非常驚險!!
其實我最擔心的是雪隧.非隧道路段.高架之高....真的是非常的高呀...超級恐怖的.
進入隧道內.壁面無止盡的滲水.....當初挖時.也是斷嘞雪山的水脈.但水斷的了嗎?只是改成4處亂竄了.但竄去那嘞.沒人關心耶........
另外有件事情不知個位有否注意到就是, 當土堆清除後是否能立即開放車輛通行呢?
因為走山時是否有擠壓到國3的結構也是需要勘察的重點。
所以講白一點,
雪隧就是橫跨宜蘭/台北的大型排水管!
如影隨行 wrote:
其實我最擔心的是雪隧.非隧道路段.高架之高....真的是非常的高呀...超級恐怖的.
進入隧道內.壁面無止盡的滲水.....當初挖時.也是斷嘞雪山的水脈.但水斷的了嗎?只是改成4處亂竄了.但竄去那嘞.沒人關心耶...........(恕刪)
台灣的公共工程不都是出了事情
才在事後說要檢討要評估的

總而言之
出門在外~【三分天註定、七分靠運氣】

icewalker wrote:
所以講白一點,雪隧就...(恕刪)


雪隧是許多工程人員的心力與血汗的成果,
而它也帶來交通上便利, 縮短城鄉差距,
更帶動區域經濟發展,
請樓上大大享受這些成果之餘不忘前人的犧牲與付出.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