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行燈是各大先進國家已經證實過可以減少車禍發生率﹐ 主要是人的眼睛容易被燈光吸引。 之前在美國的車子1998年出廠已經搭配這樣的功能﹐ 在路上開的確會比較注意到頭燈有開的車子。
目前政府的問題比較嚴重的應該是﹕
1。 白天開燈跟日行燈不同﹐ 他們要定義好﹐ 不然白天開大燈實在是浪費能源以及造成大燈的壽命嚴重縮減。 日行燈只是一個小燈泡﹐ 讓頭燈或是車頭有自發亮的光源﹐ 功耗不大﹐ 所以還不至於影響油耗。
2。 政府應該先把車子可以搭配的燈具定義好﹐ 而且加強管制。 常常看到路上一大堆不合格的車燈﹐ 還有裝藍色跟紅色閃燈的 (台北某飯店)﹐ 從後照鏡看來會誤認為救護車或是警車。 亂裝燈具也會影響其他人的視力﹐ 角度﹐ 光色﹐ 亮度等都是問題。 在長途駕駛的情況下﹐ 這些不合格的燈是會增加眼睛疲憊感的。 藍色跟紅色主要是緊急用燈﹐ 首先車子是完全不能用藍色﹐ 再來前燈因為是要給前方車子辨識後面有救護車﹐ 消防車﹐ 或是警車進而讓路﹐ 所以一般車子的前燈不能用紅色的﹐ 最後是急閃的藍燈/紅燈﹐ 這是救護車﹐ 消防車﹐ 或是警車緊急情況所需要用的。 為了立即就可以辨識﹐ 這些燈在一般民眾的車上是不能存在的。
3。 招牌的燈﹐ 尤其是檳榔攤﹐ 用的燈具顏色﹐ 角度﹐ 形狀﹐ 以及位置都必須嚴格管控﹐ 這些都容易誤導﹐ 過亮﹐以及刺眼。 現在很多車子都用LED﹐ 而LED會集中光源﹐ 所以角度沒調好會傷害眼睛跟影響駕駛人的視覺及轉注力。
4。 陰天/下雨天開燈﹐ 這是習慣﹐ 也是很好的防衛性駕車方式﹐ 是為了不讓別人撞到﹐ 現在還是一大堆人下雨天不開燈﹐ 你看得到別人﹐ 別人不一定看的到你呀。 就連這最基本的常識都無法教育駕駛人了﹐ 我想也只剩下立法這條路可以走了。
5。 台灣整體行車教育根本沒做好﹐ 信不信抓100個人來考﹐ 100個人都不及格? 當然﹐ 美國的人開車習慣也會變﹐ 開10年再回去考試也不見得會過﹐ 不過至少100個人有30個人會通過吧。 台灣。。。 100個人不及格我一定是可以相信的。
台灣的行車教育因為都在練習場測試﹐ 而練習場也沒有完整的測驗內容﹐ 所以就算是新手開車﹐ 除了菜菜的以外﹐ 很多動作都是不合格的。
我知道第5點有人會炮﹐ 不過我還是寫了﹐ 看大家怎麼回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