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與渦輪增壓的差異性..........


隔壁阿叔 wrote:
LANCIA THEMA...(恕刪)


我開過第一台會"貼背"的車,就是LANCIA THEMA!!

二十年來,我直到最近,才又找到這種貼背的感覺!


basejalin wrote:
去試駕WRX,我是不知道是turbo lag還是CVT問題,還是有延遲力道出來的感覺(恕刪)


還沒機會試開這台曾經想買的車

目前剛有家庭也開始不太重視是否有TURBO

其實除了變速箱還有節氣門/飛輪等等的因素

機械都會有公差間隙自然而然的"遲滯"都是會出現的

目前的技術就是讓這些遲滯變輕微

而單論變速箱其實也是有他一套運轉邏輯

不單單是油門隨便踩他就能配合得上

CVT在機械理論上在機械消耗和間隙是比較少的

但打滑狀況可能就是它會遇到的

至於改善打滑狀況則需要改變設計結構,例如改以鏈條方式



本人是開一般自然進氣CVT車款

其實所謂遲滯狀態不單單是TURBO會發生

在我這自然進氣車種上就會發生

因為遲滯也會在傳統往復式引擎上產生

不管是不是瞬間吸氣流量不足或者瞬間壓力不足

遲滯都會伴隨著

只是駕駛者是否能夠確定她是從哪產生而已

更精確的話或許就需要抓引擎/渦輪/變速箱相關的SENSOR資料來檢查了
鍊條CVT也會lag
只是比較好一點

CVT配Turbo基本上就是帶著保險套做愛
大家都喜歡車 就討論交換心得. 畢竟很少人可以每台不同特性的車都開過阿.

我會一直回來回應文章的主要原因其實是..
之前要換車的時候. 有去試駕過幾款車子. 其中比較深刻印象的是同一天試 Benz W204 的 C300跟C250 (都美規)
剛好一個是 NA 一個是 turbo.
C300- 3000cc V6 (不是後來的 3500cc)
C250- 2000cc turbo.
踩起來C250 輕快很多.市區應該很好開. C300 要拉一點轉速 動力才會上來. 當然啦高速公路上 C300應該是比較有優勢.
可是整體來說我比較喜歡 C250 (雖然接近3000轉會突然變有力)
後來陸續開過我同事的 Mondeo 2000cc turbo (240p) 也覺得不錯.

可以用小排氣量兼顧動力跟稅金,對"一般人"真是個不錯的選擇. 包含我
(雖然我是選3000cc, 每年稅金感覺還勉強可以接受. 超過3000cc 的車子基本上我只能說 byebye... 到是3600cc 跟3700 稅金差不了多少)
menter wrote:
我開過第一台會"貼背"的車,就是LANCIA THEMA!!
二十年來,我直到最近,才又找到這種貼背的感覺!


menter 大!

您眾愛妾中目前最常臨幸的這位!

心臟可是出自名廠 Ferrari 之手!

油門一踩!

想要她不貼背!

這可還真的有點難!

-------------------------------------------------------------

小弟有幸在人生中入手的第一輛車!

就是 LANCIA THEMA TURBO 16V!

當時的開關式渦輪引擎!

才夠格稱為遲滯!(小弟個人非常迷戀那股遲滯感!)

後來的渦輪引擎越做越像 NA !(改變的過程中!小弟心中充滿的是失落感!)

直到現在大家口中所謂的渦輪遲滯!

跟 NA 比起來!

還比不上電子線傳油門及變速箱換檔邏輯所導致的遲滯感來的明顯!

---------------------------------------------------------------

小弟個人認為!

大排氣量 NA 是王道!



但不管排氣量有多大!



都應該再.......................

.........................加顆渦輪!



Phenix wrote:
如果真的要很堅持去利用車子待速 700~1500 這個範圍的效率的話
那麼只剩一個辦法
就是掛上顆馬達做成油電混合就能讓這個範圍的效率不空窗...(恕刪)

雖然這個討論串都在討論turbo lag
但實際上真的因為turbo lag而不是其他原因造成的動力延遲, 都會被大多數人歸類為turbo lag
基本上只要turbo車就會有人感到turbo lag, 跟某些人總是能在里程數接近五千感到機油衰退是一樣的, 即便不是機油真的衰退導致動力降低, 也會有人腦補成機油衰退
當然, 現在漸漸變成一萬才感覺到機油衰退了
總之....觀念是會進步的
當滿街都是turbo車的時候, 總是會把turbo lag掛在嘴邊的人大概也會越來越少吧, 這時候才會注意到動力系統其他方面導致lag的問題

為什麼要特別引言這段呢?
因為油電車一樣會"lag", 但是因為沒有turbo, 就不會有人強加"turbo lag"這個詞在油電車上
油電車在低轉速一樣會有動力銜接不上的問題, 即便他有馬達帶動也一樣無法做到即時且強大的動力輸出

目前開過的只有plugin hybrid這種電池輸出功率夠大的車不會有動力延遲問題
其他hybrid car都要等引擎轉速拉高以後才會有力, 情況跟turbo車的"lag"如出一轍
說到turbo車不提一下turbolag就跟說到前驅車就一定要說有扭力轉向一樣,
不說怕被人笑不懂車
現在明明很多車根本就感覺不出來了,盲測很多人是開不出跟自然進氣的差別,
心理作用居多。
BBdog3388 wrote:
+1...大大很不...(恕刪)

想要拿電控渦輪來當擋箭牌也先看看它會被用在什麼樣動力的車上面
像Volvo的三渦輪引擎, 其中一顆就是電控渦輪
所以由此證明turbo一定會lag所以才要電控渦輪?
人家2.0L做到450馬力耶, 這種數據難道會是用小渦輪達成的?
Audi的2.5L也做到592馬力不是嗎?

一般輕增壓車種, 1L在120馬力以內的, turbo lag大都很輕微
是否真的是turbo lag, 或是變速箱, 供油設定的問題, 其實不容易分辨的出來
lag本來就是綜合題, 不可能拆開成獨立事件來看
不真瞭解渦輪遲滯~以下(維基百科"節氣門"說貼)這部分就可能被歸類在內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AF%80%E6%B0%A3%E9%96%80

燃動力引擎不論轉子?往復?亦或自馬達油電?純電?幾乎萬流歸一宗透過它來傳遞

為解決這部分?市面上才有販售所謂電子油門加速器.如:Sprint Booster這樣的產物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yrBpL45u-k

當然還有一種方式解決跨界遲滯包括來自變速箱?NA?渦輪?就是以測0~100彈射起步方式

先拉引擎轉速至3~4000之後再來接合變速箱!有些新穎車種甚至已經貼心為您設計好

關循跡>左腳煞車右腳油門(這不是三寶專利)只要入檔>拉轉>油門踩到底

轉速頂多就自動設限在4500,就像罐頭很容易開啟操作起來很方便>放煞車

終於解決但不實際阿,畢竟租借來玩玩別人的車還行,自己的會捨得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