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vo原裝巴士,山坡翻滾測試


orangebear1006 wrote:
我可不可以偷偷認為,這原因是出在車體廠
雖然一切符合法規
為何不加強窗戶的那鋼梁(撐起生存空間)
還有車頂鋼梁

既然政府知道這個陋規陋習,為什麼不會修改法令禁止呢?
而且可笑的是,台灣有一個非常知名的中鋼,難道不能請他門介入協助修正法令與車身結構嗎?

最好笑的是今天看到新聞說監察院還糾正交通部多次,但有公權力嗎?
這個院好像只能喊但無法對位階比它低的部門給予逞處!

BIGHANCE wrote:
交通部是台灣第二爛...(恕刪)

中肯...
光是那新車牌越來越大片...
罵了幾年才改小一點...的小事情都做不好
一點都不長進的交通部
臉.書.搜:

“SCANIA K380 固亞車體”
就知道..
“底盤原裝 台灣固亞車體打造”
勒。
StrawberryLin wrote:
什麼車都一樣啦!疲勞駕駛才是主因。...(恕刪)



跑龍套也要找些專業的 wrote:
大家討論是不是討論錯地方了?
重點是疲勞駕駛!!...(恕刪)



不是什麼 "主因" "副因" 的,什麼事件發生都是一環扣一環,各成因及順序都很重要!


30年來最慘車禍!專家分析3大原因: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80892
把重點放在車子舊,拼裝車
但是十五年歐洲底盤組裝車,十年大陸底盤組裝車
哪一台安全性比較高,應該大家都有個底
車齡判斷安全與否合適嗎?
如果原裝一台遊覽車租金是現在的兩三倍,有多少人會租?
消費者別太急著怪車子,這是價格上的供需問題。
yyfroy wrote:
不是什麼 '主因'...(恕刪)


好多專家一直帶風向

什麼車體老舊
我聽你在唬爛

你騙騙一般無知的民眾可能還可以
想騙鄉民怎麼可能

這台遊覽車如果真的因為車齡老舊

那他出事的地方不應該是快回到台北的南港交流道
而是在武陵農場的山路上
可能因為機件老舊故障BLABLABLA的原因導致發生意外
但是不是阿


20年的老車
跟現在的遊覽車長的根本一模一樣
20年前是紙糊的?
那現在的又是??


這些自稱專家的嘴臉真的很噁心
車子老舊根本沒影響
只是被台灣政府騙了多年
什麼車子幾年後就要驗車
到幾年之後一年要幾驗
根本與安全無關
只要你是正常保養
東西到了該換就換
跟老舊完全沒有關係
不然我們來看看下面的圖片




老車跟新車?


現在把報廢的國光老狗拉出來跟台灣車體廠做的車撞看看
不用實際做大家心裡也有底


車體結構問題就是很大

看國外怎麼翻車怎麼撞
就是不會車頂不見也不會死那麼多人
車子不能保證乘客在發生事故時100%安全也別想全身而退

很可惜
在台灣
消費者沒有的選擇
只能賭命搭乘這種符合台灣法規的遊覽車


不像買車還可以花多一點錢買多一點安全配備
可是遊覽車
對不起
沒辦法



事情有很多面
這邊要討論的事車體安全

當然也要司機的身心是健全的
各個方面都要健全才可以降低事故的發生率


希望台灣政府要設個停損點
現在改都不會太晚
車子遲早會汰換
至少以後出廠的車子有一定的安全係數
相信沒有一個國家的法規會允許因為側翻導致整台車屋頂不見的事情發生

不要再發生類似的慘劇



我的驚魂經驗: 在國道銜接的彎道上, 車速真的不可太快! 否則便會有翻車的情況, 當時還真的讓我大為驚嚇 ! 所以以後學乖, 不敢再高速過彎!

個人認為是 "雙層"遊覽車的 "重心太高" , 加上"車速過快", 以致轉小彎時 "離心力過大" , 所以車輛才滾落橋下.

註:車輛轉彎時必須承受離心力 = 車輛質量(m)* 車輛速度平方( v2 ) / 轉彎半徑( r ) , 當遊覽車(含乘客)的重(質)量m大, 車速快 (v 大;又有兩次方的關係) , 加上轉彎快(表示轉彎半徑 r 小;在分母) , 那麼離心力可想而知非常大, 輪胎無法提供足夠的磨擦力(向心力), 就會偏離轉彎道路.

感覺上和車輛打造的結構強度關係不大, 但每個座位上的安全帶, 乘客們到底有沒有認真繫上? 這也許可能是另一傷亡過大的原因. 唉!




StrawberryLin wrote:
再講一件事啦!早就有規定要繫安全帶了啦!
乘客不繫,要怪誰


你要不要再去看一下新聞報導死者的主要死因? 以該車遭遇的情況你覺得綁安全帶有用嗎?

budinx wrote:
你要不要再去看一下...(恕刪)
對阿...都變敞篷車了還能指望座椅上面軟綿綿的頭靠保護頭頸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