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美的技術工作 ˇ像水電工 機械技工 等等 比起一些比較沒有技術性的辦公室工作 (銀行櫃台 辦公室文員等等)
都算是比較高薪的職業 亞洲這方面確實差很多 但人家 有完整的證照認證機制而不是靠所謂的學徒制
柴油引擎算是比較難搞的 資深一點柴油引擎技工 年薪也可超過十萬美金
現在的柴油引擎 自從 2002 開始 導入所謂的 EPA02 差不多是 Euro4 歐盟4期 開始大幅限制 二氧化硫 和碳微粒 排放
就非常難搞 後來導入 EPA07 差不多是 Euro5 現行最新的是EPA10 差不多是 euro6
另外 EPA07 以後的引擎必須使用 ULSD (含硫量15ppm以下的 超低含硫柴油) 對噴油嘴潤滑不足 也造成問題
我的車是 2009 年式但是是 2008 5月生產的 是 EPA07 規格 屬於 EGR 技術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
不需要尿素 中合 但是有一個 和 DPF 整合的燃燒爐 每一段時間就需要 啟動 燃燒模式 把 DPF 濾清器裡的
二氧化硫 透過燃燒轉化掉
新的 2010 年式 EPA10 屬於 SCR 技術 (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需要添加尿素 中合 但不需要透過燃燒模式
轉化二氧化硫
我覺得我的 EPA07 規格 完全是 過度時期的東西 EGR 轉化過程需要大量的熱源 造成引擎工作溫度比以前高很多
間接影響機件壽命 所以打算 一過80萬公里保固就 trade in 換車 過幾年那時 EPA10 技術應該也差不多成熟一點了
out of Porsche back to JDM again !!! GTO ==> GTR !!
我沒事盡量不去那人擠人啦 你說的那個是休息站的特別服務 是用一根管子 接到窗戶上 提供網路 冷暖氣 和電源
我沒用過那服務 所以不清楚價格
我自己有一個柴油燃燒器的暖氣 加上 12V 對 110V 的變壓器 網路有 3G 所以不太需要他們的服務
北美本身有許多車廠做重卡 這種營業用車 零件價格 和維修容易 非常重要 北美品牌有地利 歐系品牌 要打入很不容易
北美 VOLVO 其實蠻大比例 也本土化 很多零件也是本地零件 在亞洲 不管歐洲 美洲 品牌都是進口貨 並無差別
加上平頭車在北美並不受歡迎 亞洲和歐洲都因地狹人稠 必須使用平頭車 才造成 在台灣看到都是 歐系品牌一面倒
冬天下雪當然滑啊 遇到坡度大的路段 也規定要綁雪鏈 雪地駕駛對技術要求非常高 出事率也很高 一般冬天 新手都只敢跑 南部洛衫磯線 要等技術累積到一定程度 才給跑東線
2008 dec 13 在no5 近hope 路面結冰 有人一頭栽進溝裡




2006 nov 13 no1 近 revestock 路段 我親眼見過最嚴重車禍 三台聯結車撞在一起 其中一台貨櫃被欄腰撞斷

我以前常跑洛磯山脈 所以用的是米其林 X 系列 的雪地專用四季胎 XDN2這胎有類似雪胎設計 的小溝槽 價格雖然貴一點 但我覺得很值得 東南亞不下雪 應該見不到這款胎


和以前公司車用的 Bridgestone M725 比較

out of Porsche back to JDM again !!! GTO ==> GT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