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建議這樣啦....
因為摩合不是只有引擎
其中
車上所有軸承
變速箱齒輪
煞車碟盤....

樓上說的我同意....1000KM先去把機油換掉
然後等5K再換一次
布小堂 wrote:
傳說中的暴力磨合法嗎?
適用於機車嗎?


檔車比較適用


VGN-s38tp wrote:
有人說這是國外實驗過

最好的方法是在30公里內狂操你的車

像大腳油門

或是緊急煞車

可以讓活塞環迅速的擴張跟汽缸壁接合

30公里時再去換機油跟機油濾芯

因為30公里時的鐵削是最多的

懂車的大大覺得如何??


我記得是

漸進式的加油門吧

先30%幾分鐘 休息
在50%幾分鐘 休息
在80%幾分鐘 休息
在全開幾分鐘 在休息 換油
大概是這樣

我是不敢試
萬一沒控制好 新車掛了就好玩了
SmallJA wrote:
我記得是
漸進式的加油門吧

先30%幾分鐘 休息
在50%幾分鐘 休息
在80%幾分鐘 休息
在全開幾分鐘 在休息 換油
大概是這樣

我是不敢試
萬一沒控制好 新車掛了就好玩了

那請問30% 50% 80%要怎麼抓?
憑自己感覺抓嗎
大腳是否為100%
漸進後
換油約幾KM??
跟VGN-s38tp有一樣的問題
蝴蝶閥打開的角度大小真的很難感覺出來
之前朋友裝piggy-back用筆電看所有sensor的訊息
那個幾%真的是....很難抓,但是跟真正油門深淺又有差異
跟蝴蝶閥拉線的鬆緊度很有關係,那時踩個大約80%其實就已經全開了

而且 新車應該會更難掌握吧~
VGN-s38tp wrote:
那請問30% 50% 80%要怎麼抓?
憑自己感覺抓嗎
大腳是否為100%
漸進後
換油約幾KM??


一時找不到那個網頁了, 僅憑當時閱讀的印象回答, 不保證正確.

這個30%, 50%, 80%應該是指引擎轉速表上的標示轉速比率,

換油記得是每一階段做完就熄火換油.
也就是30%做完換油, 50%做完換油, 80%做完換油.
記得當時概算過全部磨合過程如果用來上路跑,
大約需要幾百公里的路程.

而且是一次做完, 每個階段都是定速操作.
我打個比方 (實際上與該文所講的方式完全不同, 純比喻不保證正確)
比方說實施地點在二高,
第一階段, 轉速2000定速, 從基隆開到新店, 停車換油保養
第二階段, 轉速3000定速, 從新店開到新竹, 停車換油保養
第三階段, 轉速5000定速, 新竹開到雲林, 停車換油保養
第四階段, 全油門一路衝到墾丁, 最後換油保養
四階段必須連續實行, 而且每階段中途不能停 (意思就是收費站請衝ETC車道並準備收超速罰單)
各階段間車子不能移做一般用途,
否則可能會使磨合週期整個結束掉.

所以就我個人閱讀那篇文章所得到的結論,
就是對於一般人來說, 這種條件很難達成,
照平常的作法按部就班磨合就好,
否則可能反而造成反效果.
.....
果然是很難達成,手排車就OK啦
一個晚上就可以搞定,第4階段就一檔拖到斷油吧~~
可是醬子只有引擎有磨合完,傳動就有點困難

zechsiw wrote:
跟VGN-s38tp有一樣的問題
蝴蝶閥打開的角度大小真的很難感覺出來
之前朋友裝piggy-back用筆電看所有sensor的訊息
那個幾%真的是....很難抓,但是跟真正油門深淺又有差異
跟蝴蝶閥拉線的鬆緊度很有關係,那時踩個大約80%其實就已經全開了

而且 新車應該會更難掌握吧~


那電子節汽門的會比較準嗎 ?
lucifer@mobile01 wrote:
那電子節汽門的會比較準嗎 ?

那就要看你算的有沒有跟ECU一樣啦~~
我的感覺是 更難抓深度,因為同深度,前一秒開多少跟後一秒都不是你能知道的
準確值 電腦算->電子控制->sensor回傳 一定是比較準囉
不過 準是電腦跟它自己準,跟你的感覺準不準? 可能要裝阿斯拉達吧

反正sunland大也補充了
是看轉速的%來算,所以跟油門:蝴蝶閥開啟的關係 沒有絕對的必要去知道了
反正轉速對就好囉~~

zechsiw wrote:
.....
果然是很難達成,手排車就OK啦
一個晚上就可以搞定,第4階段就一檔拖到斷油吧~~
可是醬子只有引擎有磨合完,傳動就有點困難


嗯, 那篇文章也只有講引擎汽缸的磨合問題,
並沒有講到傳動變速這部分.
VGN-s38tp wrote:
有人說這是國外實驗過...(恕刪)


這訓車法我有放在電腦裡,我再拿出來分享一下好了
警告:
這是一個很有爭議的議題!!
成功地運用此方式在約300具新引擎後且沒有任何的問題,我寫了"磨合(break in)的秘密"這篇文章。這篇文章的連結出現在世界各地這麼多的摩托運動(motorsport)論壇是因為在這段時間內很多人將我的方式與車主手冊的方式直接比較,且他們成功的消息很快的散布開來。其結果總是相同-戲劇性的提升了全轉速域的馬力,此外很多專業技師分解了用此方法磨合的引擎,他們發現引擎的狀況確實比用車主手冊理得傳統方式來的好。
使此文如此受爭議的原因是從前一些關於磨合文章裡提到的完全與本文互相矛盾。有幾個因素使得那些關於磨合的舊資訊被淘汰,最大的因素是引擎製造商在汽缸上用了比以前更細緻的研磨紋路(honing pattern),因此改變了磨合的需求,基於大家待會兒將得知的,現代引擎可以完成優異的活塞環密封性的磨合的時機將比舊的粗糙研磨(rough horned)引擎縮短很多。
除此之外,因為現代引擎較細緻的研磨紋路,汽缸壁上由活塞環摩擦所累積的熱量將少很多。其他改變的因素是現在所使用,大幅改進的金屬鑄造與加工技術,這表示新零件磨合時的摩擦與耗損與以往相比會顯著的低。請將這幾點謹記在心。
歡迎來到網路上最具爭議的摩托運動網頁。
如何磨合你的引擎,使其更具馬力以及更不易耗損。
引擎building過程中一個最關鍵的程序就是磨合!!無論一具引擎組裝再怎麼優良,它最後的輸出馬力是由你來決定!!
雖然這裡舉的例子是機車引擎,但這些準則適用所有的四行程引擎:街、賽(機)車、汽車、雪車、飛機...甚至割草機!!(任何品牌,冷卻形式,或是汽缸數)這些磨合的技巧也適用於鐵汽缸、鎳矽碳化物(Nikasil)汽缸以及yamaha用在機車和雪車上的陶瓷汽缸。
磨合新引擎最好的方式為何?
簡單來說:用力操它。
為什麼?
現今,磨合過程所為的是活塞環的密封性,與一般人所知不同的是,活塞環不是靠本身的的彈性封住燃燒室爆炸的壓力,活塞環本身的彈力僅是為刮油所需,避免機油進入燃燒室。大家想一想,活塞環作用在汽缸壁上的彈力也許只有5-10磅,如此小的彈力要如何封住數千PSI的爆炸壓力呢?當然是封不住。
活塞如何封住巨大的爆炸壓力?
正是由這個巨大氣體壓力本身!!此壓力會通過火塞環上側,到達活塞環內側將其往汽缸壁撐開,問題在於新活塞環並非完美,它們必須經過相當的磨合才能整圈完全的封住汽缸壁,假如在新引擎運轉初期,有足夠的氣體壓力,活塞環將會完全的與汽缸磨合,盡可能的封住爆炸的壓力。
溫和磨合(easy break in)的問題...
汽缸壁上的交叉型研磨紋路(honed crosshatch pattern)有如銼刀的作用會和活塞環磨合,無論有沒有操引擎,活塞環很快的會將這些不平的紋路磨平。只有很短的時機可以使活塞環真的密封的很好,就在起初的20英哩!!如果沒有盡快強迫活塞環往汽缸壁磨合的話,在活塞環完全密合前活塞壁上的紋路就會被磨平,一旦此情況發生,除了重新研磨汽缸壁並換新活塞環重新開始磨合以外,沒有其他方法。還好大多數新機車主多無法抗拒小飆個一兩趟的衝動,這是為何大多引擎沒有這個問題!!
另外一個你可能不知道的因素是,幫你設定新機車的經銷商技工很可能已經在試騎(test run)時幫你用力操了一次,所以在不瞭解的情況下,該腎上腺素瘋狂分泌的技工無形中幫了你一個大忙!!
該如何做:
有三種方法可以用來磨合引擎:
1.馬力測試機上。
2.街上,或不是街上(越野車或雪車)。 (這不是廢話嗎,是 off road啦,大家知道就好)
3.賽道上。

馬力機上:
將引擎完全暖身(熱車)!!
然後打4檔,
在馬力機上1/2油門由引擎最高轉速的40%拉到60%,如此做三次,讓引擎冷卻15分鐘。
在馬力機上3/4油門由引擎最高轉速的40%拉到80%,如此做三次,讓引擎冷卻15分鐘。
在馬力機上油門全開由引擎最高轉速的30%拉到100%,如此做三次,讓引擎冷卻15分鐘。
大功告成。
註:如果你用的馬力機有煞車裝置,請不要使用,磨合時讓引擎完全自然的減速非常要緊。減速時的引擎真空會將汽缸壁上剩餘的機油以及金屬屑吸離汽缸壁,以免活塞環過度磨耗,這也是為何新引擎在減速時會冒煙的原因,當你做對的時候,你會發現做七、八次後冒煙的現象會消失。

街上:
將引擎完全暖身(熱車)!!
因為有風阻的關係,不需要像在馬力機上時使用高速檔,主要的動作就是分別在2,3,4檔用力加油門,使引擎處於負荷的狀態。
實際上,大多數機車即使打二檔,你也不可能將油門全開而不超過65mph/104kph,最好的方式就是在短距離的急加速與減速間交叉操作,你不需要騎超過65mph來使活塞環撐開磨合,此外要注意減速時後方沒有其他機車或汽車,大多數騎士/駕駛人不會預期你突然減速,我們不希望任何人由後方撞上來。
在街上磨合引擎最大的問題(警察除外)是在高速公路上騎(油門開太小=活塞環上沒有足夠壓力)或遇上市區塞車。所以在起先200英里左右,最好到郊區鄉間道路,比較適合在各檔位劇烈變化你的速度。在街上請保持安全!注意你的速度!!當你還不習慣操控你的新機車時,你最好只在直線路段加速,然後盡早在進灣前減速。記住急加速及劇烈的引擎煞車(急減速)在磨合的過程中都很重要。

賽道上:
將引擎完全暖身(熱車)!!
先溫和跑一圈暖胎,進pit(有的話)將車熄火,檢查是否有漏油或其他安全問題。先練跑個15分鐘,且不時注意一下水溫。跑道是磨合引擎的完美場所!!使活塞環密封的要素就是連續組合的加速、減速。
但是.........車主手冊說要溫柔磨合啊...
請注意這個技巧不是「捶」你的引擎,而是以有目的有條理的方式來使活塞環密封,這個方法的邏輯已經講給你聽,但有些人還是很難去做,因為似乎違反常理。
爭執溫和磨合的理由常常是:這是手冊理寫的.....
或是更特別的:引擎裡有一些比較緊的零件會因為你操它而受損或燒掉。
請想一下:因大幅進步的金屬鑄造以及加工技術之緣故,新引擎裡已經幾乎沒有太緊的零件。但如果在工廠裡就已經有一些引擎間隙的錯誤,在怎麼操引擎來磨合也無法解決這種問題。
真正的原因???
那為何所有的車主手冊都說最先1000miles要溫和的磨合???
這是一個好問題..........
Q:最常造成引擎問題的原因是什麼?
A:沒有做到:大操前先完全熱車。

Q:造成引擎問題第二常見的原因呢?
A:就是溫和的磨合。
因為當活塞環尚未密封完全時,吹漏氣中的酸以及其他有害的燃燒負產物會污染機油。
諷刺的是,「溫和磨合」一點也不像字面所說的,在嘗試「保護」引擎時,發生的卻完全相反,在機車有生之年漏氣的活塞環將持續污染你的引擎機油。
在車庫裡發動如何?
也許你有一台新雪車,而現在還不是冬天,或有一台新機車但外面下雪.....那種在車庫裡發動一下新車,只為了聽聽新引擎聲的慾望可能很強烈,但對一具新引擎而言這是最糟的事,事實上,我的建議是:連發動都不要,除非你已經準備好要熱車做磨合。這是因為全新的活塞環其360度的圓周並非完全密和,急加速的壓力會迫使它與汽缸壁接觸而磨成與汽缸正確吻合的形狀,密封住爆炸壓力。想像一下在車庫裡發動的引擎,沒有負荷,活塞環只是上下運動,只有小部分的表面真正接觸到汽缸壁,活塞環接觸的部分會磨耗汽缸壁的研磨紋路,一旦磨完了,活塞環便停止磨合,如果活塞環為磨合完成,之後無論在如何用力騎,你將只有一具較慢的引擎。
用文字很難描述車庫理發動的引擎聲與騎的很用力的引擎聲的差異,如果我用大家都可以想像到的聲音來形容:那就是「zin、zin、zin」與「bwaaaaaaAAAAA」的差別,在「zin、zin、zin」時,活塞環沒有足夠的負荷與汽缸壁完全接觸,但在「bwaaaaaaAAAAA」時,活塞環就是在100%密封的狀態。

Q:引擎發生問題第三常見的原因是啥?
A:引擎第一次發動後機油換的不夠快。
請馬上換掉你的機油。你對你的引擎所能做到最好的是就是在起初20miles換掉機油以及機油芯,大部分的磨合都發生在這期間,機油裡會有很多金屬屑,加上金屬加工的碎屑以及其他製造過程殘留的渣渣是很驚人的!!你必須將這些東西沖出來,在他們開始循環然後進入傳動齒輪、機油泵...等之前。
那為何原廠建議等到600miles時在換油,洗出這些金屬屑?
這是一個好問題.
再贈你磨合五字真言:
不要合成油。
用valvoline、halvoline、或是類似的10W40礦物汽車機油,在嚴厲的賽車狀況至少兩天,或一般道路行駛至少1500miles,之後你可以用任何你喜歡的油。
讀者的問題:
Q:如果磨合的過程如你所說的發生那麼快,擬為和還建議用礦物油1500miles?
A:因為大約80%的活塞環磨合過稱發生在引擎發動的初期,剩下20%需要較長的時間,道路行駛不是一個可控制的環境,所以大多里程可能不是在「活塞環重負荷狀態」,合成油太滑了,會在活塞環密封完成前停止磨合過程,我曾有幾個客戶太早換成合成油,導致活塞環怎麼也無法密和完全,將新引擎拆開重新裝活塞環是每個人都不想見到的事,所以我建議多一點里程後再換合成油。這是一種避免遺憾的選擇。

Q:我的車原廠出來就加了合成油,要怎辦?
A:合成油太滑了,會在活塞環密封完成前停止磨合過程,得到最佳馬力與最少磨損的方法就是完全密封的活塞環!!解決辦法就是換掉原廠的合成油,加礦物油。

Q:變速箱齒輪呢?需要磨合嗎?
A:是的,它們需要!!齒輪的各表面有很輕微的粗糙,不用太久這些粗糙就會被磨平而齒輪看起來會比較亮,要磨合必須要有更多的摩擦力,但我不曾見過有新車因此跑得更快,所以當齒輪進行磨合時,不需要因為擔心齒輪或熱造成損壞而堅持任何特定轉速限制。

Q:大小波司如何呢?需要磨合嗎?
A:實際上,平面軸承的運作並無牽涉到金屬與金屬的接觸!!舊波司上的亮亮的痕跡,是因為引擎長時的靜止,接觸面間的機油流掉,在啟動時與曲軸頸接觸造成的,波司的課題是引擎最神秘的地方之一,會在將來的文章提到,屆時我會仔細解釋此種無接觸的現象。

Q:為何要在20miles換機油?oil peak up screen 不會擋住這些鋁碎屑嗎? (oil peak up screen 大概是機油泵入口的網子,向汽油泵上的那種,我不確定)
A:screen是會擋住大片的碎屑,但是變速齒輪和它們的滾珠軸承並無過濾系統保護。(機車的變速箱就浸在引擎機油裡)
當變速齒輪將這些碎片碾成泥狀後,它們就能夠通過濾網(screen),仔細檢查新引擎會發現有很多鋁沈積物在鐵件表面,這些沈積物會附著在零件的間隙中,並使零件變緊消耗馬力。

Q:機油芯呢?不會擋住這些金屬屑泥嗎?
A:當軟金屬散落在引擎裡,會被齒輪和機油泵磨碎,這些超細的粒子確實會穿透整個濾清系統,這些粒子並不會刮傷波司,但它們會造成更糟的事...它們附著在上面,佔據機油膜的間隙!!太緊的間隙會使馬力流失,甚至燒毀波司。我覺得拆開油底殼清洗金屬碎屑是比較好的方法,不過花$20換個機油比較容易且經濟。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