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dml wrote:其實這蠻有趣的啊搞不...(恕刪) 用樂高齒輪拼湊會比較快,我自己就有組一台來玩,前題是你的齒輪要夠多。動畫是用formZ做的,一套很偏門的3D軟體,實際上用任何中高階的3D軟體都可以畫出來,然後再用剪接軟體製做就OK啦。kawli wrote:用行星齒輪不就好了嗎...(恕刪) 裝置中的差速齒輪跟行星齒輪效果是一樣的
嗯? 已經送專利囉? 佩服...幾個想法分享一下...1. 基本上有點像 Prius e-CVT 的概念的複雜化;2. Unidirection 那一塊很有意思, 乍看還真沒想通, 想了一會才懂...3. 在 demo 中, 有表達出 1:0 的高減速比 (極低速檔), 但不知道低減速比 (高速檔) 可以低到多少? 單純只看影片的各齒輪尺寸, 似乎輸入軸偏心率是關鍵? 若是的話, 那變速箱體積好像會是問題... 其次是偏心運轉的震動問題, 所以我也好奇這變速箱能承受的轉速可以到多少?4. 另外好奇的是, 在最後 4 組齒輪匯合成 output shaft 時, 利用單向機構去作動力穿插饋給,是否在輸出軸扭力上會有斷續問題5. 只是個直覺, 看完這結構, 我覺得這變速箱的齒輪運轉噪音可能會有點大?6. 很佩服能設計這樣一個東西, 特別小弟我不是機械背景的 (坦白說也還不是 100% 看懂呢)
dancingra wrote:嗯? 已經送專利囉?...(恕刪) 專利基本上只要花錢就可以申請了,實際上除了廠商為自己產品所申請的專利之外,其他的專利99%都是不具有商業價值的。申請專利,目的就是花錢取得一份正式紀錄,就像許多大學生會將自己的設計作品申請專利一樣。這個變速器是單純以齒輪機構做到無段變速,與Prius e-CVT在概念上並不相同,e-CVT主要是靠電動馬達來做到無段變速的調整,等於是用電動馬達來取代機械上產生變速的摩擦機構。這個變速器的變速比為零至設計值,輸出最低為零轉速,最高就是依照齒輪配比的設計而定。變速器中的接力輸出並不會有斷續的情況,某些實際在使用的機械裝置其傳動方面也是以單向機構接力輸出。這個發明設計基本上我個人認為既是成功也是失敗。一直已來,單純利用齒輪是被認為無法做到無段變速的轉換,因為齒輪是以囓合方式傳動,齒輪與齒輪之間的轉動完全為一個固定的轉動比,因此無論如何組成,是無法以轉動比都是固定的元件,「轉」出具有無段變速的效果。因此,以前都認為單純由齒輪是「不可能」做到無段變速的。目前機械上的無段變速器,主要都是以摩擦機構來達成速比的變換調整。這個齒輪無段變速器的設計,證明了純以齒輪組合也是可以做到無段變速的效果。同時也呈現出純以齒輪組成的無段變速器所需要的複雜度。在實際的使用需求上,以複雜的齒輪系統所組成的無段變速器,不會是一項聰明的選擇。這個齒輪無段變速器也表達了機械式無段變速的另一種手法:利用旋轉具有極大、極小速度(急回運動)的兩組機構,藉由調整兩組機構間旋轉的相位差異,即可產生來回擺動大小的連續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