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知道 可變汽門間的差異和優劣嗎

我是想知道 其他家 可變汽門和 vvti vtec 間差異

網路上只有比較多 VTEC 和 vvti
那其他家的可變汽門是更差嗎 ?
Honda不是有最新的A-VTEC(Advanced VTEC), 不知進化了什麼, 有大大能提供見解嗎?
而為何Accord8沒搭配A-VTEC?? 現在有Honda的車是搭配A-VTEC嗎?
tsming wrote:
談到可變汽門 當然...(恕刪)


近來我開過CRV3的經驗, 感覺不像以前試乘Accord那時的感覺, 一般似乎過了一定的轉速, 車子會有凶猛且源源不絕動力輸出的感覺, 感覺上會以為後面有股力道一直推著你往前衝, 而CRV3就沒有這樣的感覺, 不知是不是像大大說的那樣, 不走性能而更重視低油耗的表現
ryanku918 wrote:
Honda不是有最新...(恕刪)


Advanced-VTEC改變的地方就是
將原本的階段性可變汽門揚程
改進成為連續性可變汽門揚程
和BMW的伺服馬達驅動原理不同
HONDA使用的好像是一根連桿在做連續變化(以前曾看過圖但有點忘了)
沒有伺服馬達在高轉速時跟不上引擎作動的問題
而且相信這麼做成本應該可以壓低許多
目前是還沒聽說有車款搭載此新技術(畢竟才發表沒多久)
八代Accord沒有使用這個引擎也讓人頗意外
等看看歐日規或小改款吧
個人感覺日規最有可能(阿本仔最愛藏私了)

基本上HONDA的VTEC技術有分很多種類型
經濟取向或性能取向等等
一般的CIVIC,Accord,CR-V等國民車款大概就是在維持一定性能前提下
盡量讓油耗及污染減至最低
而像是紅頭Type-R引擎,S2000,NSX等等高性能車款
VTEC技術就是在盡量壓榨自然進氣引擎的極限囉
所以在這類的性能引擎中
進排氣端都是可變汽門
ryanku918 wrote:
近來我開過CRV3的...(恕刪)


早期VTEC是很明顯的階段性可變汽門
所以過了一定轉速
VTEC開啟後引擎彷彿就像吃了威而鋼一樣勇猛
有點像Turbo開啟的感覺
但現在的i-VTEC是強調較為線性
並增加低轉速時的引擎出力
所以說早期VTEC的突兀感覺會減少很多

以目前全球車廠的努力來看
未來應該是朝著盡量線性輸出為目標
但是這樣的改變也不免招致一些早期性能迷的不滿
他們認為如此便少了早期VTEC的那種衝突個性了
阿哈哈哈 wrote:
早期VTEC是很明顯...(恕刪)


又學了一些東西, 感謝大大說明
早期 HONDA 使用的 VTEC 的確有瞬間加速讓人瘋狂的滿足感
但是因為太注重於高轉速時的出力 反而使得低轉的扭力疲弱不堪 以致於後來才有增加200CC的 S2000
就是想要低轉時多些扭力

代號 F20-B 紅頭那顆 還真的是把引擎再高轉時的馬力壓榨的很可怕...125 PS/L....量產車之最....

後來出現的 K20 紅頭版的 雖然馬力較小 但是因為注重於線性的動力輸出 反而在賽道上的表現比之前的F20要更好
.....競技版的 K20...馬力是240PS....容積表現也是 120PS/L....也是目前量產車很難比的上的
至於 R版 就沒壓榨的那麼可怕 畢竟還是有兼顧道路實用性 馬力值約 200PS...以2.0 NA的車子來說 很大了....
find

www.cmvttc.gov.tw/可變汽門正時.pdf

..
Honda VTEC跟BMW的VANOS與Toyota的VVT-i是用不同方式來解決無法兼顧低、中、高轉速引擎
的問題,Honda的idea也很簡單,它發展一顆引擎,在低轉速時用小凸輪軸,進入高轉速時換成較
大的凸輪軸,如此不是一舉兩得。Honda解決之道是切換size不同的凸輪軸來滿足不同狀態的需要,
也由於對不同凸輪軸的切換,VTEC除了改變氣門正時與進、排氣的重疊角以外,它還改變了氣
門開關的“揚程(lift)”深度,而這是VANOS與VVTi所沒有的。

2000年Toyota的VVTL-i
..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