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電池車與電動車背後的車廠戰略思維

謝謝不用了,我找到了

http://www.tohogas.co.jp/approach/technologies/technologies-eco/hydrogen/hydrogen-04/

ディスペンサー出口温度:‐20℃以下、タンク内温度85℃以下

儲氫温度在85℃以下都行

看來來油電車之後,這次Toyota在氫燃料電池車上應該又會賭赢



聽說特斯拉的電池科技又有新突破
有望續航800公里
假如以科技進步的腳步
再進步到續航力1600公里以上
應該會很有競爭力

而且特斯拉完全開放專利 大家努力山寨 未來很有看頭


猶如固態硬碟的發展從128MB-->到900GB
電池科技應該也是很有機會再次顛覆汽車產業

等10年後看看燃料電池車事故死亡率再說

純氫是高危能源,比汽油,鈷鋰電池更危險的多
Kito love wrote:
聽說特斯拉的電池科技又有新突破
有望續航800公里(恕刪)


特斯拉的電池是進口日本松下的

松下做的是鈷鋰電池

電池內大量使用稀有金屬,,這些金屬地球上只有稀土中才有

等稀土資源用完,這電池也就結束了

不可持續

還好現在產量低

如果真的量起來的話,比石油資源更短
id1191876 wrote:
ディスペンサー出口温度:‐20℃以下、タンク内温度85℃以下

儲氫温度在85℃以下都行


You got it! Toyota是採高壓氣態儲氫,所以沒有BMW系統的先天問題。
要說缺點就是溫度不能太高,但或許Toyota系統也會內建洩壓閥(我猜應該會有),以避免一些意外狀況發生。

至於安全上,還需要觀察。畢竟現在還沒有實際上路的碰撞相關災害報告出來。
而且我也想知道,儲氫槽跟加氣系統部份,會不會有金屬疲勞的問題發生。這是目前Toyota沒提到的部份。
(非常麻煩的「小」問題...如果會,那就表示含儲氫槽在內的氫流管路,都需要定期更換)

另外FC燃電效率很高,除少數被轉換成熱量以外,大多都直接轉換成電能釋出。
這跟內燃機大多被轉換成熱能,再利用氣體加熱膨脹帶動活塞來產生動能的方式,效率要好上太多。
(內燃沒有Hybrid幫忙,有30%轉換率就要偷笑了!FC?隨便都有70%以上)

所以FCV比燃氫內燃機系統比起來,同里程需要攜帶的燃料要少上很多,因此氣態儲氫才能在FCV上加以實用化。

Tesla部份還要觀察看看,已開放的專利不是問題,問題是沒有開放的部份。
像鈉電池這一類高電容低體積重量比的玩意。
(我個人也好奇,有沒有奈米碳管電池存在的可能性??)

Tesla:有本事歡迎山寨,因為我們已經升級了 XD...

PS:EV只看續航力沒有意義,要看這個續航里程,是在多少時速下才能達成,這才是重點。

dongmark wrote:
特斯拉的電池是進口日本松下的

松下做的是鈷鋰電池

電池內大量使用稀有金屬,,這些金屬地球上只有稀土中才有

等稀土資源用完,這電池也就結束了

不可持續

還好現在產量低

如果真的量起來的話,比石油資源更短



稀土元素一點都不稀有喔!

而且說真的...
1.鈷跟鋰都不是稀土族。(請默唸這句話20遍...)
2.大家都誤傳說車用大電池會用到稀土。其實真正會用到稀土的,是永磁磁鐵做出來的馬達....
3.不管是鈷或稀土族元素,都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
石油?裂解完就回不去了。
最後產出的CO2,多種點樹吧...
4.車用大電池,最理想應該是要用磷酸鋰鐵或其他更安全,且高循環次數與能快速(高電壓電流充電)的電池。鈷鋰電池並不適合EV/PHV作為大電池使用。
而且實際上,松下(Panasonic)提供給車用的大電池,其實是鋰鐵電池(2012/2013 Prius PHV使用,4.4kwh)。

dongmark wrote:
等10年後看看燃料電池車事故死亡率再說

純氫是高危能源,比汽油,鈷鋰電池更危險的多


還是要看他安全設計。
儲氫槽如果設計成怎樣都撞不壞,同時有多重安全設計(如帶有內燃室的洩壓閥之類的玩意),氫氣也是可以很安全的使用的。
明月下的清風 wrote:
You got it...(恕刪)

反正如果等到台灣會進燃料電池車,我看也是5、10年後的事
那時這些小問題我看也應該解決的差不多了
先等2015年第1季於日本上市後鼓勵我朋友去買,然後我再來試駕看看感覺如何

明月下的清風 wrote:
PS:EV只看續航力沒有意義,要看這個續航里程,是在多少時速下才能達成,這才是重點。


明月兄完全打中重點, 漂亮
明月下的清風 wrote:
稀土元素一點都不稀有...(恕刪)



看來你並不太了解電動車


稀土有十幾種元素

某些元素稀有,某些不稀有

好的稀土礦目前全球是很缺的

找到稀土礦並不意味著適合開採

因為開採成本太高,是沒有利潤產出的,是沒人會去開採的

而且稀土礦太稀疏,根本也無法開採

挖100噸土出來,只能提煉1噸稀土,這成本也太高了

所以你不要看稀土元素全球多,但真正能成規模挖來用的,是極少極少的



鈷鋰電池要提高性能,不是要用更多的鈷和鋰

而是鈷鋰電池會合成到稀土中的某些元素來改善性能

如果鈷鋰電池需求量提升后,不要說稀土夠不夠用了

就連 鈷 估計都來不及供應,目前全球能開採到的鈷礦大概在700萬噸,提煉出來后還不滿150萬噸

所以鈷的價格也一直居高不下,價格很高

所以Tesla用松下的鈷鋰電池是不可持續的


另外像稀土中的鏑和鋱這種永磁電機一定會用到的元素

全球只有中國的稀土礦才有,而且儲量有限

不過好在一台車只需要一個電機,但一台車需要的電池的量卻非常大


另外鈷鋰電池的污染性也不可小看

一節小小的鈷鋰電池泄露,可以污染20平方公里的土壤和水源

一台Tesla總共有6831節大容量鈷鋰電池組成

這些隱性成本

根本沒人會去說

更不要說安全性和電池衰減性能了

Tesla是目前全球第一家用鈷鋰電池的車廠,已經7起自燃,再好的電池管理也無法改變易燃易爆的物理特性

電池衰減性能更無語

我朋友一台充滿電的Tesla,放車庫半個月不開,電量全部自動走完




磷酸鐵鋰電池是未來的趨勢

這是必然的

但目前日本這個領域的水準很低

真正做磷酸鐵鋰電池,全球只有比亞迪一家

松下的鐵鋰電池本來就是由比亞迪代工的,它自己並不生產,都是貼牌的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