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大汽車安全單位: 歐洲Euro NCAP 跟 美國IIHS

Euro NCAP:
Frontal Impact (正面40%)
Car to Car Side Impact (車對車側撞)
Pole Side Impact (車B柱對柱子) => IIHS沒有
Whiplash (甩鞭)

IIHS:
moderate overlap front (正面40%)
small overlap front (正面25%) => NCAP沒有
side (車對車側撞)
roof strength (車頂強度) => NCAP沒有
head restraints (甩鞭)


萬一出現以上皆無的狀況,例如時速破百去撞大卡車,那麼還是自求多福吧...

sydneyboy0528 wrote:
兩大汽車安全單位: ...(恕刪)


這兩個都是信得過的車輛測試機關
唯一的問題是.....
消費者真的買的到這些車?

sydneyboy0528 wrote:
兩大汽車安全單位: 歐洲Euro NCAP 跟 美國IIHS


csshih wrote:
這兩個都是信得過的車輛測試機關
唯一的問題是.....
消費者真的買的到這些車?


沒記錯的話,
歐洲Euro NCAP是直接到市面買車回來測試,
(不知是否有誤)

有興趣的可以上網找一下:Volvo汽車安全中心,
車廠如果只是為了在測試拿高分,
以成本導向,
那只要針對各國的測試項目去作加強就好,
如果是真的關注車輛的安全性,
那才會去研究路上實際意外的例子,
作為車輛安全性加強的方向,

畢竟,
每一次的撞擊試驗,
對車廠來說都代表了數十萬美元以上的成本,
每年數百次的試驗,
代表的是數億美元的額外成本,

有時想想,東西方的理念還是有差異的,
西方重視生命的價值,
基本上還是遠高於東方,
東方可能因為人口眾多,
還有價值理念上的認定,
對於安全性可能是達到某個百分比,
就開始考量公司的額外付出是否可以換來足夠的利益了。
人類中最卑鄙無恥的是, 權力擁有者和諂媚權貴者, 藏身安全場所歌詠戰爭, 用愛國心將無知者送往戰場!
csshih wrote:
小弟必須要贊同erc...(恕刪)


車廠們都是差不多..
利用年式的更新來改進一些設計(不一定得等到小改款或大改款)
Mercedes C class 也做過類似的事情,儘管並不是改變車身結構
12年式和13年式的主要差別在於
13年式更改了側氣簾
使small overlap總成績由12年式的P提升到13年式的M

或許某方面來說,這些測試也是督促車廠提出更安全的方案
總比什麼都不做直接擺爛,讓消費者連選擇更安全車輛的"機會"都沒有來得好些

http://www.iihs.org/iihs/ratings/vehicle/v/mercedes/c-class/2013
csshih wrote:
這兩個都是信得過的車輛測試機關
唯一的問題是.....
消費者真的買的到這些車?

你質疑的點是受測車是否會作弊嗎?
KiKiUnicorn wrote:
沒記錯的話,歐洲Eu...(恕刪)


那麼
NCAP本年度測試的結果呢?
http://www.euroncap.com/results/2014.aspx
看到鬼!!居然東亞在賣的日本車全部出局!!
居然連現代i10都輕易在撞擊成績超越日本車!!
由此可見KiKiUnicorn兄實是一針見血
果然除了比較師承德國人的mazda與mitsubishi
日本工程師和歐美國家工程師思維確實大不相同

sydneyboy0528 wrote:
你質疑的點是受測車是...(恕刪)

就算不是,將來出事,查了出來與受樣車不符,公正單位及相關測試人員應該難逃法律吧?

sydneyboy0528 wrote:
你質疑的點是受測車是...(恕刪)


一分證據一分話
小弟指出的是雙方工程師在生產與QC的思維不同,請勿幫我延伸

延伸, wrote:
通常大家都會依撞擊測...(恕刪)
信就買星星進口車,不信就買國產車…
關於IIHS,撞擊測試的車他們是自己去經銷商,以消費者身份買的。

"Q: Where do you get the vehicles you crash test and who pays for them?"

"A: We buy the vehicles we test from dealers just like an ordinary consumer."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