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車廠及國內雜誌不會告訴你的真相-最大馬力扭力篇

meridian wrote:
看完了, 該說什麼呢...(恕刪)

該怎麼說呢,還好你有看

那張 saturn 1.9 的圖除了最大馬力 5600轉 124hp 那條線看得懂之外,其他大概都看不懂了 單位又不同

引擎標到500轉(一般大概只能低於 7-800轉吧),最大到6500轉,但看紅線應該 是 6000轉吧

現在單單的馬力扭力曲線圖在國內可能都很難找了,因為沒人會看,車商也樂於不用印

操作曲線 與 上面 B20A 圖的燃料消費率 應該都是很有趣的東西 ,但超出一般人的理解了 感謝告知

另外有一點,相同的車速,不同車子就會有不同的速度感可能也是原因吧 !

高轉速引擎 可用轉速域太少, 大概適合賽道 用或是開心裡自爽用的吧 !


補充一下, 柴油引擎先天最大扭力出現的轉速比較低,
但高轉速可延伸的加速性不如汽油引擎,
用渦輪進氣增壓可以延伸柴油引擎高轉速的加速性能,
傳統渦輪增壓雖然高轉速明顯增加動力,
但低轉速排氣壓力不足會導致渦輪遲滯 (Turbo Lag),
所以新型的可變幾何渦輪可以根據轉速,
調整渦輪進氣的增壓比, 低轉速可以降低增壓比, 減少渦輪遲滯,
所以渦輪進氣增壓並不是針對低轉速提升性能的.

306XR wrote:
該怎麼說呢,還好你有...(恕刪)

這張是Prius 2代與3代的操作曲線比較
紅線是2代, 藍線是3代


雖然兩台車排氣量與最大動力有差(1.5L vs 1.8L), 但低轉速時兩台車動力感受差不多
3代要到4千轉以上才會突然變得有力起來

至於操作曲線長得怎樣, 原廠幾乎都不會提供
不是常聽說Mazda, Honda的車要踩超過4000轉才會有力嗎?
只能猜測Mazda, Honda的設定會比較像Prius 3代這樣, 可能就是該轉速的最大扭力打七折左右
譬如Mazda3 2.0在2000轉理論上可以輸出最大扭力的85%, 那麼19.3x0.85 = 16.4
而為了讓引擎更有效率(省油), 還要再調降輸出, 如果再打七折的話就變成16.4x0.7 = 11.5

而Toyota為何低轉速域感覺比較有力呢? 有可能就是打八折吧
假設Altis 1.8在2000轉理論上可以輸出最大扭力的85%, 那麼17.6x0.85 = 15
而為了讓引擎更有效率(省油), 還要再調降輸出, 如果再打八折的話就變成15x0.8 = 12
結果Altis反而比Mazda3有力了, 這不是很有趣嗎??

海中版歌 wrote:
所以渦輪進氣增壓並不是針對低轉速提升性能的....(恕刪)

但事實上所有的車廠都把渦輪增壓拿來增加低轉速性能啊
以往都用一顆大渦輪, 導致低轉渦輪遲滯明顯, 動力要到高轉速才會出來

現在都用小渦輪, 再加上可變葉片設計, 少量排氣就可以拿來推動渦輪
所以低轉速性能都得到大幅提高
反而是高轉速時為了保護引擎與渦輪, 大多數廢氣都是經由旁通閥排掉, 沒有推動渦輪葉片
所以新一代的渦輪引擎都會有一個完全平坦的扭力高原
有些廠商玩上癮了, 連馬力都做出一個高原

meridian wrote:
這張是Prius 2...(恕刪)


除了省油設定外,還有一個可能很重要的 變速箱 的設定
當故意設定成低速時將扭力轉換器介入降至最小,就會有很有力的錯覺
而如果為了起步舒適,而將扭力轉換器設定介入較深,就會感覺平穩的行車
而當然這些只要全部用純手排設定,開一開就知道事實是怎樣了
不能說你錯
但是光看引擎數據來判斷一台車
車重?變速箱設定?
光齒比的搭配夠出很多份論文了


306XR wrote:
為什麼不告訴你?…因...(恕刪)
我也來簡單講講:

下面這張圖通常會被放在汽車DM裡面作為參考,但是這張圖顯示的資訊一般行車用不太到...
因為市售車的"最大"馬力/扭力一定出現在"全油門"的操作之下

呼應板大說的,沒拉紅線就說車子沒力.. 是人的問題


但是改放這張圖相信沒幾個人看得懂....



另外變速箱也要依據引擎出力點設計各檔齒比與換檔時機才會順暢好開
還在看最大馬力買車? 別鬧了.. 親自試駕才是了解那台車的最快方法
開車還是要看個人習慣!

有人開車敢踩油門,拉到最大馬力,用到最高速度。

我自己則常常保持在低轉數,所以選低轉數有大扭力的渦輪增壓車,比較常用到車子的優點。
圖表解說!
此圖為引擎單體試驗數值...

左邊縱軸扭力值
右邊縱軸馬力值「對照曲線」
下方橫軸引擎轉速值
左邊縱軸%值「延伸曲線」...為油門開度(25/50/75/100)%曲線對照引擎轉速扭力值
圖中央顏色區塊為燃油消耗值

此圖油門開度%每25%一區間在設計使用上稍嫌不足,理應10%一區間較為適當。

以上提供大家參考....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