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車上的,用檢測器測不出濃度,和測水的反應一樣。
換上新水箱液後,溫度錶爬到一半的速度明顯短很多。
水的比熱是1,33~50%的水箱液比熱不足1,比熱的代號是S。
依據熱力學 H = M x S x T,H是提供的熱量,M是水箱液的質量,T是溫升。
假設H、M都是定值,比熱S越小的水箱液,升溫T會越高,所以一定時間下會看到溫度指針爬比較快。
若是把水箱液,全部換成"純水",就會發現溫度爬比較慢。
備註:可以用家裡瓦斯爐,開一樣大的火,放一樣質量的水和油,加熱相同時間,就會發現油溫升的比較高。因油的比熱比水小。
可以買一支簡易型水箱液濃度檢測器,自己測測看濃度是多少?
若濃度正常,溫度指針都維持在中間,主水箱和副水箱水位也都正常,就不用太擔心。
我用SHELL ZONE原液,配泰山純水,自己調濃度。
用在機車和汽車上,都發現溫度指針爬升比較快,但都維持在正常位置,也沒有過溫的問題。
所以,有時是自己嚇自己而已。
有些原廠水箱液是「原液」,要稀釋至33-50%之間
看使用說明
傳統水箱液以乙二醇為主,添加防鏽劑、矽酸鹽類,近年已有有機酸水箱液
顏色看染劑是什麼顏色,水箱液呈現什麼顏色(長效型水箱液不應以顏色作判斷)
水箱液買原廠或大廠牌,很多市售水箱液用水跟染劑去調,無乙二醇。
我也是買SHELL,加泰山純水調成50%,加到汽車,維持循環系統中近50%濃度
新舊車剛起步行駛5分鐘水溫升到一半是正常(達引擎工作溫度)
要注意是水箱液濃度,低於33%水箱液防鏽能力不足,高於50%偏鹼會腐蝕管道金屬
一般原廠或保養廠,加水箱精後再加水到滿的作法有爭議
便宜行事,每一輛車冷卻循環系統管道容量不一定,加水補滿後,不見得落在33%-50%
尤其歐洲車,管路6~8公升,加2L原液再加水,濃度一定不足
很多歐洲車在台灣水土不服是被修壞
水箱精沒有分油性、水性, 差在濃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