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光號跟遊覽車座位高低是有差別,這樣給個人的安全感就不同。
這幾位業界人士扯半天,都只會拿全車高出來說嘴

都沒有一個人拿得出乘客座位高度來比較

然後補充一點,從遊覽車外觀就可以知道一個國家的整體審美觀如何

歐美日多數的遊覽車都是簡潔質感風

台灣的遊覽車塗裝真的是醜到一個極致

幾十年來都沒有長進,在路上看到這些遊覽車都只能搖頭

除了業主本身有問題之外,你們這些業者也該負點責任
所以只要大型車追尾,台灣司機有很大機會掛點,因為司機高度剛好是前車的保桿。
gray48816 wrote:
樓主放的那張遊覽車...(恕刪)
台灣style阿~
跟招牌一樣
配色差又沒設計感.....
WORD的文字藝術師用一用而已
台灣人不知道是不是屎尿特多,遊覽車上也一定要有廁所!!

日本以北海道來說拉車距離都不比台灣景點短,中途可以停靠的休息點也沒比台灣多,但日本觀光遊覽車上是不會有廁所的!!

反正台灣的遊覽車上就是要能唱歌 有電視 有廁所 有燈光 其他都不是重點!!

Jimmy419 wrote:
台灣人不知道是不是...(恕刪)

台灣的電子花車文化是不容抹滅的
sai1268 wrote:
台灣style阿~...(恕刪)


就RGB呀,
看看滿街的RGB,
臺灣沒有良好的美學教育.
這問題其實很簡單,因為台灣有高度限制,遊覽車最多3.5米,聯結車(貨櫃或載貨物)最多4米
業者喊冤:台灣沒拼裝車!國內技術已達出口標準

財團法人車輛安全審驗中心執行長周維果表示,台灣車輛安全管理制度是從1998年接軌國際,導入實車安全檢測審驗制度;並於2006年起,要求車體廠必須提出車體結構計算書;2008年底,進一步全面強制實施大客車須符合車身強度結構法規,成為全球第一個實施這項嚴格法規的國家。

今交通部與業者在永康總盈汽車公司,舉辦「客車製造流程說明會」,展示製造過程。
財團法人車輛安全審驗中心(簡稱車安中心)執行長周維果昨天表示: 交通部自民國八十七年將大客車導入車輛安全審議制度之後,從早期車輛規格只有長、寬、高、重量等要求,現在已有五十六項相關安全法規,與全世界接軌。台灣更是第一個導入最新版本歐盟車身結構強度法規的國家。他強調,九十七年以後出廠的車輛,基本上都已符合世界上最嚴格的車身結構強度法規。

周維果表示,蝶戀花事故車出廠當時並沒有型式認證,車體結構比符合現行法規者相對脆弱,加上車速快,對車體結構的破壞更大。





可是我看座位頭部以上的那些支柱 , 要撐的住一台17頓車重的大巴士傾倒或是撞擊的重量 , 看來很脆弱 , 是不是可以用潛水艇等級的高張力鋼柱來支撐 ? 或是支柱更密集 ?

車頭的增強防撞力 , 也是沒看到 ? 比轎車還虛弱

barbielinda wrote:
業者喊冤:台灣沒拼裝...(恕刪)


01的編輯有被邀請,靜待報導吧!

用甚麼材料或粗細度先不管,這個是需要分析,照片看不出來

可以特別去注意一下底盤(原裝)和車體(拼裝),兩者在金屬與金屬之間的焊接品質與焊點長度和數量,越看越不敢坐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