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化被忽視的甲烷能源如果能有效利用,其實對台灣瓦斯車發展有利

roadflight wrote:
液化天然氣跟液化石油...

cng或是lng的儲存壓力比lpg大上十幾倍
需以低溫(-162℃)液化,常溫儲存壓力高(150kg/cm),儲存鋼瓶要求很高(恕刪)


這應該就是原因了...... 越堅固的鋼瓶越重
越低的液化溫度要耗費越多能源..

SimonTseng wrote:
雖然都會產生CO2, 但甲烷(CH4, CNG主要成份)還是比丙烷(C3H8, LPG主要成份)燃燒所產生的CO2要少多了, 自然也比目前的柴/汽油要少更多.
再還沒有有效生產氫或其他更乾淨的能源出現前, 甲烷不失為一個乾淨的能源來源.

汽油主要是辛烷...C8H18??

以燃燒排放的H2O/CO2來看
CH4的確在產生相同熱量的時候
排放出較少的CO2
相對來說是比較乾淨

這感覺有點像是
因為日光燈比白熾燈省電
所以同樣用火力發電照明的時候
產生較少的CO2
nanno wrote:
越堅固的鋼瓶越重
越低的液化溫度要耗費越多能源..

所以CH4應該比較適合固定式的發電廠、家用瓦斯管線
而比較不適合到處跑的車輛

這樣說對嗎?
droger wrote:
看到文茜世界週報講到豬糞發電的報導

這下知道親愛的約翰大大為什麼要說"不因人廢言"
小弟原本都不看某些人的節目......

綜藝大哥大-張菲從來不表態
所以長期以來才有最多的觀眾
難怪01的站長也從來不表態
還要禁止政治文
我以前也跟你一樣是個嘴砲咖 直到我的帳號中了一箭
現在汽油貴,大家就會討論,萬一明年汽油降價下來,大家就會忘記這檔子事了
twin97 wrote:
現在汽油貴,大家就會...(恕刪)


所以這就是一個國人/國家有沒有vision的表現了.
這種文章, 不僅僅要給分鼓勵, 還要幫忙推一下


其實很多替代能源方案都在進行中, 身為能源進口國家的台灣, 其實更應該把心力放在這上面. 生質柴油以及乙醇燃油的發展, 雖然在這麼多年以後發現有很大的問題, 如文中所提的造成更大規模的原始地被轉換為農耕地, 排擠效應造成全球糧食價格高漲, 整體二氧化碳不僅沒有減量而且上升, 等等這些問題, 但是這也是經過十幾年的發展才會知道的事情. 如果一開始不去做, 誰知道到底結果如何? 預測永遠是預測, 進度永遠趕不上變化!!


台灣需要的是更多有前瞻性的領導人, 實驗性質地作一些前瞻性的投資, 比如說樓主所提的這個方案, 把全國的住宅下水道接管率在都市地區提高到 95%, 鄉村地區提高到 50%, 那樓主的方案就有很大的可行性. 又比如台灣太多農耕地荒廢領休耕補助金, 就是因為休耕領的錢比耕作還要多, 何不讓這些農地不要荒廢 (良田荒廢久了也是會變成廢地), 嘗試著作一些農牧養殖業的發展, 比如說高經濟作物像是有機種植, 比如說生質柴油的植物玉米田, 或是說全面性復耕, 利用國家的力量讓我們變成糧食出口國, 不僅僅可以平抑基本糧食的漲幅 (搞不好可以降低), 解決畜牧業的飼料問題, 更可以在全球糧食荒的現在狠撈一筆. 我在英國一天到晚買到的有機農作物都是什麼肯亞, 以色列, 葡萄牙, 還有一些其他的國家進口的, 這些東西都不便宜, 台灣為什麼要荒廢那麼多農田, 而不積極一點進行大規模栽種高經濟農作物呢? 真是搞不懂這些管農業的官員?!


全球暖化或許不是真的, 不過全球能源荒跟糧食荒是鐵睜睜的事實, 與其坐著讓物價節節高升, 從最基本的做起, 我想在台灣的人民可以不必忍受那麼嚴重的物價上漲壓力.
人生?大哉問!
可以學澳洲 先不開發
等其他國家礦產全部消耗怠盡
再來開發台灣豐富的礦產
提煉生質燃料只會消耗更多原有的經濟作物
像是農業主要的甘藷、玉米、等
反而是加速破壞正常的生物鏈
全球暖化是一,把原先拿來吃的轉而提煉生質燃料
難怪一些經濟作物會越來越貴,且貴的離譜

台灣不應該朝生質燃料發展
應多推廣油電車或者氫氣、電力方面的替代能源
至少能夠減少對經濟作物的損害....在CO2排放的也能減少許多

電力方面,是比較好的替代能源 選擇
yosjin wrote:
提煉生質燃料只會消耗更多原有的經濟作物
...(恕刪)


以目前的生質燃料而言的確如此, 但並非所有的生質能源都以糧食為原料

目前美國已經開始利用海洋藻類進行生質柴油生產, 單單在夏威夷 殼牌石油就投入七十億美金建廠
單位面積的生質柴油產量是目前陸生植物的100倍以上. 不但不影響糧食生產, 還能吸收大氣中二氧化碳
也不用噴農藥, 不用淡水, 不使用陸地.........
目前美國已有三座火力電廠也從今年開始以綠藻來吸收發電所排放的二氧化碳.

未來生質能源的發展還蠻有前途(錢途)的.

用食物來做生質燃料是不好的
但是用廢棄物來做生質燃料才是我們要努力發展的方向


利用海洋藻類進行生質柴油生產不一定對海洋生態好哦
以打造終極 Skyline GT-R 為目標的職人 http://roadflight.pixnet.net/blog
生質燃料反傷環境 歐盟止步(台灣立報)
生質燃料反傷環境 歐盟止步

【編譯成怡夏整理報導】歐盟官員於1月上旬做出禁止特定燃料穀物進口的提議,要求成長於森林、濕地或草地土地上的生質燃料,從2008年1月起禁止在27國的聯盟中被使用。

歐盟在石油和柴油上漲,以及全世界對於氣候變遷愈來愈憂心之際,草擬了這項生質燃料使用的規定。

衝擊棕櫚油出產國

生質燃料愈來愈多的負面形象讓歐盟官員以幾種不同的方向採取行動,一方面,試圖肅清造成環境傷害的生質燃料的市場,然而另一方面又在尋找讓生質燃料振興的方式,好符合歐洲以對應氣候變遷在溫室效應氣體排放量達到目標的傲人成績。

根據倫敦的新能源金融的生質燃料分析師麥特‧俊克瓦特的說法,這份歐盟草擬的提案,可能會對棕櫚油的出產國家如馬來西亞和印尼等國的種植者,產生最大的衝擊。

「在這些某些條款下,東南亞國家的某些發展計畫勢必會受到阻撓。」

他解釋這些規定將會讓新進清理出來的土地進行工作,或是那些從棕櫚油變成生質柴油的製造過程中排放相當數量溫室效應氣體的燃料出口到歐洲變的更加困難。

憂心造成貿易障礙

一個代表馬來西亞生質燃料穀物主要種植者的組織表示,歐盟應該在施行新規定前謹慎小心。該組織表示,該地區的農民採取較為環境永續的措施,並警告這些進口限制可能會造成貿易的緊張關係。

「馬來西亞政府非常關心歐盟生質燃料永續發展的方案。」位於布魯塞爾的馬來西亞棕櫚油協調會歐洲部門經理海森說,這些措施「不應該對棕櫚油工業造成貿易的障礙,它應該伴隨著世界貿易組織的規定。」

對於只有環境健全的生質燃料才能進口到歐洲的驗證,則會留給個別國家。但是這份草案裡面有對於違反規定的罰則。

草案法也表示,生質燃料的生產過程應該被完全地追蹤,「這樣一來實現永續發展準則的生質燃料可以在市場上被識別,且受到獎勵。」

這項措施也是歐洲計畫在2020年前執行,將消耗的運輸燃料的10%由可再生的能源替代的目標的一部份。

盼再生能源比例提升

歐盟能源委員會發言人埃斯普尼表示,歐洲國家在運輸的燃料上使用超過10%的生質燃料,可以把這種進步用來幫助他們達成歐盟其他的重要目標,包括在2020年之前讓再生能源佔整體能源消費的20%的目標。

歐洲已經有一個想要達成的目標,也就是在2010年之前,運輸方面的燃料要有5.75%是綜合性的燃料。但是根據這項草案,這樣的目標不會達成的。生質燃料在2005年在燃料運輸上只佔了1%,以目前的趨勢來看,在2010年之前只會佔4.2%。

根據新能源金融的俊克瓦特的說法,目前大部分在歐洲使用的生質燃料穀物,由生長在歐洲部份地區用做生物柴油的油菜籽組成。其它的生物柴油穀物包括來自東南 亞的棕櫚油,以及來自拉丁美洲的大豆。歐洲也從巴西進口某些由甘蔗製造出來的乙醇,並生產某些利用小麥提煉專在境內使用的乙醇,他說。

有一些研究懷疑生質燃料製造者提出的某些主張,宣稱透過生產在成長過程中吸收二氧化碳的穀物,可以永續地有助於降低溫室效應氣體。

地球之友的亞德里恩‧貝柏表示,生質燃料愈來愈多的需求,意味著上百萬公頃的土地需要開放已符合全球對棕櫚油的需求。

貝柏說,東南亞地區泥煤地層森林遭到砍伐,大部分是為了開闢棕櫚農場,每年為全球製造8%的二氧化碳氣體排放量。

威脅野生動物住地

在印尼,那裡有超過1千8百萬公頃,或說4千4百萬英畝的森林,已經被砍伐作為棕櫚油發展。他表示,野生動物像是猩猩、蘇門答臘老虎的居住地受到威脅,當地原住民所依賴維生的主要森林和自然資源都遭到徵收。

最新對生質燃料的批評來自皇家學會,這個位於英國的科學學術團體表示,使用特定比例的生質燃料的要求並不足夠,取而代之的是,該學會說,排放量的降低應該有特定的目標。

史密斯桑尼安熱帶研究院警告說,生質燃料的產量可能會導致環境的破壞、污染以及對人體健康有害。

史密斯桑尼安研究院引述一份瑞士的研究,顯示由美國玉米製造出的燃料,以及巴西的大豆和馬來西亞的棕櫚油等,可能比起石化燃料更加惡劣。根據瑞士研究,最好的替代品包括了由廚餘產品,像是可再生的食用油和來自草或木材的乙醇。

即使如此,史密斯桑尼安的科學家表示,生質燃料可能還是會有一個充滿希望的未來。「不同的生質燃料在對環境的友善程度上歧異很大。」該學院的一名科學家威廉‧勞倫斯說,「我們需要聰明些去提倡正確的生質燃料。」
以打造終極 Skyline GT-R 為目標的職人 http://roadflight.pixnet.net/blog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