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相機從傳統底片變成數位相機時請問誰倒掉了,是相機商嗎? 是nikon嗎? 還是canon?結果是做傳統底片的富士掛了,頂尖相機廠商都活得好好的同樣的,傳統汽車轉換成電動車時現在市面上的大車廠一樣都會活得好好的會倒的將只是那些做傳統引擎的引擎商。
godblessyou wrote:會倒的將只是那些做傳統引擎的引擎商。 這還很難說 新能源車還有一條路是氫能源 也就是類似內燃機的引擎2020會是個分水領因為愈來愈多國家要求 賣燃油車必須同時要做/賣一定比例的新能源車另一方面 對於新能源車的補助也從2019開始減少傳統車商最大的優勢 是製造能力、手上的錢 跟 極端天氣下的車知識特斯拉最大的優勢 是先進入市場的但過了這麼多年我沒看到特斯拉有什麼護城河的"專利" 讓要進入這市場的舊車商必須付錢??(微軟在手機時代還是賺飽飽 就是有一堆專利)所以 2020大概比的就是雙方的產能(cp值)、充電站數、快充(電)的速度
如果用相機比喻,我覺得TESLA跟SONY比較像。 TESLA的核心是電池與自動駕駛,比較像SONY的感光晶片與影像處理軟體。Tesla的造車工藝比不上百年車廠,但TESLA的電池技術與軟體,也不是其他車廠隨便就可以趕上的。就像Tesla可以用軟體就縮短煞車距離,這在傳統車廠叫不可思議。但話說回來,如果TESLA賺大錢了,然後去買了一家傳統車廠,如VOLVO, Jaguar, Lotus,...
慢火奶茶 wrote:這還很難說 新能源...(恕刪) [這還很難說 新能源車還有一條路是氫能源 也就是類似內燃機的引擎]如果你說的是直接以內燃機燒氫我記得當初BMW規劃並試做了好幾年但是最後放棄了就看能不能死灰復燃(當年也一堆歐洲車廠宣布放棄油電混和)這條路應該是蠻適合傳統內燃機汽車的下一步不但可以開始習慣使用氫氣而且所有氫氣設施都可以直接使用在加氫的燃料電池電動車上就不知道有什麼阻力會無法推展?是氫氣生產和儲存還有瓶頸?只能說可能非技術上的因素影響很大吧?電動車不知說了多少年了現在才好像比較積極
Sirius66 wrote:就像Tesla可以用軟體就縮短煞車距離,這在傳統車廠叫不可思議。 什麼地方不可思議?請去了解一下原理,沒什麼不可思議,也非他廠不能做到。但話說回來,如果TESLA賺大錢了,然後去買了一家傳統車廠,如VOLVO, Jaguar, Lotus,... 特斯拉要先能存活,才能想"賺大錢"。現在其實頂危急的,錢還沒真的賺到,產品就得半價賣了。
KPIV wrote:1. 都是形容詞2...(恕刪) 那些車廠那些經驗很難量化解釋,有很多外東西拆開分解還不見得能夠領悟到為何如此設計,同樣原理的元件,但是每間車廠設計出來的東西都長得不一樣,這就是每間車廠所累積出來的經驗值到告訴他們。舉個稍微無關的例子,一般訊號的取樣頻率,都是建議至少2倍以上,但是要取到多少沒有正確答案,因為每個人做的東西、應用原理不盡相同,像我研究所有位老師他是做振動分析,他的經驗取樣頻率比起2這個數字高上不少,但我同事(電機背景)覺得超過2倍就好,甚至略低都無所謂。
aronyang wrote:錢還沒真的賺到,產品就得半價賣了。...(恕刪) 其實半價賣 新聞沸沸揚揚 但真的去研究的話只有最高規的車型 這原本就賣不多 也不會是收入主力 只是象徵意義真的要大賣的是現在的Model3和Y 看看那出貨量這些可都沒降價 反而加配備後賣更貴...
Cloudy Shiau wrote:[這還很難說 新能源...(恕刪) 我看好氫有機會 只因為我看好日本的技術 + 中國的市場至於是否能跟歐美的電動車相對坑 目前還看不出來註:氫能源的專利在2012之前是在美國手上 2012之後 美國單壓純電因此專利才讓日本領先 這幾年中國在氫的儲存、運輸的專利也拿下不少
godblessyou wrote:當初相機從傳統底片...(恕刪) 那些捧特斯拉的先想清楚兩件事第一 目前世界上賣最好的車是NISAAN LEAF第二 如果特斯拉不怕傳統油車為何會自己先降價一半?結論 特斯拉也清楚自己的車沒多好 所以不用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