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積分:301分
文章編號:90052412
個人積分:301分
文章編號:90052437
個人積分:5160分
文章編號:90052454
個人積分:301分
文章編號:90052455
個人積分:301分
文章編號:90052463
taketheofdefensive wrote:
這樣看來目前電動車購...(恕刪)
其實老百姓才不會管暖化問題,只管口袋民生需求現實問題。
海外純電車因為之前加大補助。
包含我在大陸車廠這邊現實狀況,如果沒有一定的補貼,電車純愛,現實沒幾多少。

左岸是政府介入,已經跟南韓車企一樣,發展成國家戰略事業。
25~42%一堆莫名其妙冒出頭請領補貼的新能源車企從不到200家,變到幾千家。
破產的車企,都能在地區政府介入補助下,敗部復活,又挖了數十億美元的坑來玩電車生產+製造。
這已經升級到國家戰略,不是正常自營企業能玩的產業。
原本燃油車的百年車廠,哪個不唉唉叫,這很正常的。
國戰現狀,就是你不幫我運,連運車船也自己造。
你不讓我賣,就狂輸送塞爆你家港口讓你家產品也沒辦法賣。
一般正常經營的企業,是要用哪個拳頭跟世界第二強權來輸贏,坑都坑死嚕!

國外也是相同,因為有補助,左岸新能源車接受力度就會大。
沒補助,沒一定的優惠方案,就不容易有量能。
政策因素影響太大。
現在是限制成車從左岸進口,之後是否會納入自製率管制,這發球權也在本地政府手上。
但說穿了,這跟台灣各產業的總代理與投資事業一樣。
政策只是表象,洗產地,立法的對口檯面下拐個彎搞個人頭公司洗的就一堆。
歪都歪了,要整正,以現在這個時代,那無摳零。

騙不懂行的還可以。
反正規矩就是規矩,照規矩做就對了。
沒人能知道在喊打時,後頭已經跟對方握手把自己給賣了。
現實社會,不是表面這麼簡單。

拿超徵的稅放送下去,量就會衝起來了!
[拇指向上]
個人積分:17440分
文章編號:90052562
個人積分:857分
文章編號:90052627
小惡魔新聞台
為提供您更優質的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 了解隱私權條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