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人最近很帶賽,有遇到非常好的例子跟各位分享
1.前陣子在中和,我搭朋友的車行駛在高架橋下,以大約四五十公里的速度,完全符合規定,前面有一部CRV,跟我們的速度大約相同,我們一起行進了大約十分鐘,突然外側車道有一部車子以超過我們行進速度的速度左轉進來,直接撞上該CRV,還好我們這部車與CRV之間的安全車距足夠,所以沒有波及到我們,我主觀認為我們內車道的兩部車都是以相當安全的行駛方式前進,但是卻有兩種不同結果,這證明了人有旦夕禍福,我認為安全駕駛並非交通安全萬靈丹,所以還是要在被動安全裝置上著墨,因此我最近換車的考量就是一定要有兩顆輔助安全氣囊。
2.前幾個禮拜高雄大雨不斷,我上班行駛在國道10號東向10公里處,因為大雨所以內側車道積水,而且視線不良,一大攤水讓我車子失控擦撞護欄,車子本身沒有任何擦傷,但是因為中央護欄的設計是為"凸"型,所以車輪掛點,也扯壞了避震器,我相信車子搭載的EBD救了我一命,讓我可以將失控的車子拉回,因為過去也有同樣經驗,但是沒有EBD的前一輛車跟目前這輛失控的感覺不太一樣,所以我相信是因為EBD有發揮效果,據拖吊車司機所言,同一地點我發生車禍前一晚跟當天早上已經有四部車子發生同樣失控擦撞該路肩,我算運氣好,所以人沒事,我承認我有超過規定時速的90公里一點點(我一直以為國道都是限速100),但是該路段的設計真的很不好,轉彎的路段,而且內側積水也太誇張了吧!內側的路肩緩衝非常小,中央分隔島的"凸"型設計也令人不解,總之,天與路滑,小心開車為上。
由於以上經歷,我最近換車非常希望車子可以搭配至少雙氣囊與ESP,但是預算有限,目前天人交戰中!
rogerkuo大哥我個人很欣賞您的言論,本來就應該言之有物、引經據典,感覺跟推理似乎無法令人信服,不過諸如質疑對方的學經歷似乎就有點多餘了
dudance大哥邏輯上似乎也沒錯,不過缺乏數據佐證,很難說服我
我希望大家可以用更和平理性的方式繼續討論,鄉民才能從中獲得更多收穫...
我看過外國的一些報導, 到最後還是一句強調要安全駕駛. 今天如果沒有對方凸然的違規迴轉
讓你有機會撞到他, 高速公路如果沒有違規超車. 就沒有邵曉玲事件, 如果沒有駕駛疏忽 . 就沒有許偉倫事件
我想今天車子有五顆星的撞擊成績 , 安全汽囊再多. 再發生像許偉倫事件一樣 , 如果沒什事我真的會去膜拜他.
volvo是強調安駕駛不遺餘力的, 前陣子s80的廣告就是一例子. 當你的車速跟前車有危險距離, 就會警告駕駛
在你要轉彎時旁邊有車離你太近 . 也會警告你 , 這都是很好的裝置. 這些不外乎的強調安全駕駛, 我想人不是全
能但在開車時, 三不五時注意一下你本身周圍車子的狀態 . 應該可以避免交通事故.
我還是相信 安全氣囊是可降低傷害 但不是萬靈丹
samling wrote:
看這篇文章的感覺很像...
....我相信車子搭載的EBD救了我一命,讓我可以將失控的車子拉回,因為過去也有同樣經驗,但是沒有EBD的前一輛車跟目前這輛失控的感覺不太一樣,所以我相信是因為EBD有發揮效果....
由於以上經歷,我最近換車非常希望車子可以搭配至少雙氣囊與ESP,但是預算有限,目前天人交戰中!
rogerkuo大哥我個人很欣賞您的言論,本來就應該言之有物、引經據典,感覺跟推理似乎無法令人信服,不過諸如質疑對方的學經歷似乎就有點多餘了....
(恕刪)
天雨路滑過積水,可以用一個比較通俗的名稱"打水漂"來說明,車速越快,就如同所丟的石頭一樣可以多彈跳幾次才落入水中一樣,打滑的現象越明顯!至於要降速多少,可能要實驗或模擬才知,所以雨天開車真要放慢速度!
至於質疑對方,首先只是要知道在下定義與推論時是否真有經驗,在設model時很重要,無經驗就可能隨便設,不過這樣的行為也有其他網友反應這樣不好,小弟想想也是如此,下次一定改進!
小弟並不是從事汽車相關產業,所以有些推論也不是非常專業,01高人甚多,應有人可以更多的補充!
在01的爭論其實還好,像在某攝影網站上常常有起千層高樓來說,其實大家還算就事論事!
例如Nikon近日出了FF,有人就挖出以前的千層高樓論Nikon會不會出FF的辨論再繼續蓋,01的網友還算心平氣和的討論!
心的通透 並非沒有雜念 而是明白取捨
不可否認,主動安全配備很重要(盡量逃離危險)
"國產車"中這次三菱算比較有誠意(我覺得)
先"假設"車體剛性足夠安全(只是假設,不知實際的車體安全性)
前雙安先不說,我覺得比較有差異的地方是側撞
可以看國外的撞擊測試影片及結果就知道了...
側邊氣囊是很重要的!!
這次三菱的"七"氣囊中多了膝部的安全氣囊
最早好像是出現在lexus吧(沒記錯的話)
可以降低膝部的受傷程度
所以我覺得多氣囊是可以降低受傷的"程度"
不過氣囊數比較少不是說比較不安全
而是受傷的程度"可能"會比較嚴重
不過都是可以存活的
不過前提是.............................."要繫安全帶"(這是重點)
以上是小弟的看法,有錯誤之處歡迎大家提出!!
q21392004 wrote:
...(恕刪)
上一代的LS430率先採用Knee Airbag。但目前在泛TOYOTA車系也僅見於高價車款上。
有氣囊是多一份保障。
小弟上週的車禍。
因為有了側邊氣囊,只有輕傷。
如果還有氣簾。
應該連外傷都很少。至少可以少縫很多針。
所以才說『輔助氣囊』。
我覺得這『輔助』很重要。
如果當時我撞壞的車有多了輔助氣簾。
我這週還可以做原訂要做的事。沒空考重機啦。



而不是在家休養了。

安全駕駛很重要,(人)
主動安全很重要。(ABS+EBD+BAS+ESP+CBC+ASC+....大無畏的一些預警系統)
被動安全也很重要。(各式輔助氣囊、預縮式安全帶、主動頭枕、PRE-CRASH系統)
沒有氣簾,記得貼好一點的隔熱紙。還可以撐一下讓前檔車窗不那麼容易破碎。
在還不夠錢買到主被動安全兼具的車。
就多搭比較安全的大眾捷運系統吧。
高鐵,你安全嗎?以後會常常搭呢。

台灣高速公路肇禍首因是爆胎,而爆胎的主要原因並非尖物刺穿,竟是胎壓不足,導致不正常的磨損而爆胎。
http://tech.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Inc/2007cti-news-Tech-inc/Tech-Content/0,4703,171705+112007090300268,00.html
-------------------------------------------------------------------------------------------------------------
我想讓數據說話比較能解釋行車安全與被動安全配備間的關係!
前PO有提過,高速公路車禍的死亡率最高是翻車!所以美國才有ESP配備等強制性安裝!在美國,後座繫安全帶是常識,也是乘客的標準動作!在台灣乘客對此關念淡薄,死亡率更高!此一數據沒有細分翻車時有無氣囊對乘客的保護,無法看出被動安全:air bag+ESP對死無亡率的總體成效!
台灣的高速公路肇禍首因是爆胎,所以對某位網友所說的安全駕駛比較沒有關係!我朋友有一台Suzuki LX-7就有胎壓計!我印象很深的是我搭他車去看球賽,因他來美短期出差所以此車他是租來的,對車的細節不了解!看完球賽後發現車胎破了,於是兩人合力換胎,LX-7的備胎是全尺寸的,因地點太偏僻,叫車來服務可能會等很久,所以自己換比較快!換完後發現有一警示燈還是一直亮!開回服務處後一問才知備胎並無胎壓計,所以車子在該輪收不到信號所以一直出現警示!
心的通透 並非沒有雜念 而是明白取捨
steven0617 wrote:
這也是說到重點了. 這台406配置4氣囊, 可能在買車的時候是高標準配置了.
結果呢? 發現可能6氣囊才夠.
改天, 配置6氣囊的車, 撞到電線桿被斷掉的電線桿壓傷頭部, 看來6氣囊不夠啊.
車頂是不是要有氣簾啊?.. ...(恕刪)
說我鄙視及批判其他人 有點太過沉重了
小弟只是提出自己的看法與大家討論
我文中並沒有把配置6氣囊的車當作是聖物一樣看待
好像有它 你出門開著車 生命是100%的安全
只是想表達6氣囊多出的數量 可以再多出防護的部位
降低撞擊時的致死率
側撞氣囊也是針對車禍發生時會產生致命傷的某些情況可加以保護
而加入車子的配備
你舉的車頂部份難保以後不會再有新的安全構想加入其中?
車禍發生撞擊時會導致死亡的因素太多了
現在車商不也是一步步的在研究如何「降低」車禍死亡率嗎?
6氣囊多出的那兩個並非只是拿來裝飾用或是只想賺消費者錢的
在車禍發生時 也是有發揮其功用的機會
那怕只有萬分之一的機會
能夠減輕傷害或是保住小命 那都是值得的...
garrykuo wrote:
最近大家一直在討論三菱的新車
因為頂級版有七顆安全氣囊,HID,循跡防滑系統都上身了
我想問的是:安全係數最主要的關鍵應該在車體結構吧,安全氣囊僅是輔助
我也想要我的CRV2.4上面有六氣囊和循跡防滑系統,但是沒得加也沒得選(加十萬我也會選)
也希望各家廠商別再關起門來自我催眠:消費者不需要多幾顆氣囊,只需要多幾個電視螢幕,皮椅,天窗....
而且也不是買頂級車的人才注重安全,不想買DVD的人也會想要有氣囊的保護好嗎?
(恕刪)
安全氣囊可以增加人員的存活率是真的
但是
開板的到底想問什麼
前半段說"安全氣囊僅是輔助"
後半段又說"不想買DVD的人也會想要有氣囊的保護好嗎"
開板的到底支不支持安全氣囊
都不確定
難怪後面吵的一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