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與渦輪增壓的差異性..........


多說無益

在台灣就是

省稅、二手價較優 比較實在

吳柏柏 wrote:
多說無益在台灣就是...(恕刪)


這篇大家都在分享一些心得. 關於 NA vs turbo.
還是不要歪樓好. 多聽沒壞處.

(我也認為 T 牌車很好又保值這樣.. 不過可以另開一個主題即可)

Shakechen wrote: 這篇大家都在分享一些心得. 關於 ...(恕刪)

你還是不懂嗎
因為講一堆
現實中消費群不會在乎那麼多
渦輪就是省稅 二手相對大排量保值
Turbo lag 很多人都開不出來啦

吳柏柏 wrote:
因為講一堆現實中消...(恕刪)


這也是一個觀點沒錯. 不過其實看樓主第一篇其實他問的"差異性"不是這個 -> NA vs turbo 那個比較划算.

而是
1. 看現在的車廠都慢慢的把na改成小排氣量+渦輪增壓,但呈現的引擎數據卻差不多,所以只是單純為了降低排氣量嗎?
2. 以前看到na的v6、v8等等就是性能車代表,但現在..好像一定要掛個渦輪才是性能車的代表....可是實際來看,像就小弟上述舉例的,同一台車系,改款後就是把排氣量降低+個渦輪,可是製造出來的引擎數據表現卻是跟舊款不相上下,為何就馬上變成性能導向的車呢?這是小弟比較疑惑的~

所以後面的討論比較偏向 "技術性"

當然啦中間有被拉去一點點跟"經濟,荷包"有關. 那是我歪樓了. sorry....
吳柏柏 wrote:
你還是不懂嗎因為講...(恕刪)

01汽車版就屬你最懂

連買機車都要在01問

說大話前也該回頭看看自己的文章

鍵盤高手當之無愧

擁T也不用把自己搞到大頭症
歹徒
chousport wrote:
假設以一樣的車來說..只差別引擎不同...一樣的馬力一樣的扭力, 大CC數的尾速永遠都是比較快的, 因為在尾速的時候..一個是逼出來的, 一個是天生的, 那個引擎負擔比較低..


我可以100%確定
小排氣turbo vs 大排氣量na
只要馬力值相同其餘參數不變,二台車都齒比最佳化的情況下
最近呈現出來的極速一定是一樣的
這個問題套用馬力計算公式就可以驗證,除非車廠標示的馬力值不實

不必講什麼天生的、被逼出來的,馬力值決定一切

就像二個小孩,一個天資聰明,但是家長從不逼念書,學校考試隨便考考都是十名
另一個資質差一點,但是家長注重教育,安排老師課後補習,也是考在前十名
二個最後都在台大醫院當主治醫師,這樣結果有什麼不同?

BBdog3388 wrote:
我們這位保時捷博士,一輩子瘋狂想法紀錄輝煌。

二次大戰老虎坦克開發計劃,他就搞了個全電驅動的油電型動力傳動系統,整整領先世界至少50年,搞到demo 給希特勒看時直接"顧路"。過了50幾年這個油電動力平台,才由豐田歷經千辛萬苦部份落實油電雙驅。至於怪博士的全電驅動油電車,聽說Subaru還在努力,最近沒聲沒息不知道是不是投降了?


Dr.Porsch的油電車其實是電動車,只是加了個汽油引擎連發電機發電,比較像現在的BMW i增程引擎系列,嚴格說來不是真正的"混合動力". Toyota透過PSD把馬達和引擎的動力混搭,就真的厲害。

5478ant wrote:
01汽車版就屬你最...(恕刪)


哈哈 01小丑啊
Yeti ASR-5 Commencal Meta AM

chousport wrote:
假設以一樣的車來說..只差別引擎不同...一樣的馬力一樣的扭力, 大CC數的尾速永遠都是比較快的, 因為在尾速的時候..一個是逼出來的, 一個是天生的, 那個引擎負擔比較低...


這說法是完全不正確的,只要馬力一樣(峰值轉速也一樣),傳動及車身一樣,極速就一樣。因為尾速本來就是引擎作功的速度,與風阻作功的速度的平衡式。

天生/被逼這種比喻並不恰當(用於尾速),引擎就只是個燃燒室而已,有多少馬力,就看單位時間能燒掉多少油,擴缸,拉轉,灌氣都只是方法而已。

hughkk wrote:
我可以100%確定...(恕刪)


我很懷疑是這樣嗎?

同樣馬力 N A在中高速是輕多了
高源馬力範圍下降時 在160時怎么再增压
很多同學喜歡弄些圖示 實際上路卻不是如
此。。。。。。。。。。
當然 M P O W E R
A M G之類除外。排氣量還是首選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