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與渦輪增壓的差異性..........

hughkk wrote:
amg a45(直列四缸) 前面已經有實測影片可以達到 308km/H
請問有哪幾台v8或v6 300匹的車可以達到這個速度?
前面有位仁兄說以前的一匹馬力跟現在的一匹馬力不一樣
(我個人是抱持懷疑態度)
你是不是也要提出一個v8的一匹馬力跟L4的一匹馬力不一樣的論點?


你貼的Fastest A45 AMG VMAX TOP SPEED 308 KM/H
至少有410 hp / 302 kW/ 530 Nm以上<<<<真的沒看錯真的是360匹的車...還有他沒有交代清楚還有動過什麼東西...



看看正常版的吧0-270 km/h的....




為什麼我會說以前的馬力一匹不等於現在的一匹....開車都不用看實際狀況歐...
兩台同款車下去修飾好了"比喻新跟舊款的技術成面"...一樣四缸車渦輪, 修飾到一樣的馬力一樣的扭力, 有內缸直噴跟沒內缸直噴...還有現在的渦輪車的進排氣效率更好"進氣岐管的設計", 以前的跟現在的無法比, 在深一點技術越來越高供油越來越精準, 說不定有些更好的車引擎內部有進排拋(純粹的表面拋光"滑順", 並無拋大"容積量並無改變"), 還有渦輪的技術也不同"光一個表面處理就差很多了", 把電腦限制一樣的馬力扭力....誰會跑得比較快, 當然是新車阿"技術讓引擎負擔更輕", 這些就是看不到一些技術...
現實的道路上...沒有坡度的起伏, 沒有風阻之類等等的問題....雖然都是一樣的馬力扭力, 遇到負載都不會改變加速性???我們是活在沒有風沒有地心引力嗎??
當然越多缸的車成本越高"一樣的造工"..還有環保問題的因素當然小CC數以其六缸四缸渦輪為基礎
而一開始我一直強調大CC數與小CC數的..中尾速的加速性...

每年都說技術都到了頂點...只是時間的問題..以前電池要充個一個小時, 再來半個現實, 現在十多分鐘...未來可能十幾秒..當然在下去可能真的要更長的時間....未來說不定大CC數又可找的到省油的技術
好像當年McLaren F1是稱霸了多就的Top speed, 只是等了很久的時間才被刷下來的

meridian wrote:
我相信, 你是想用這個猜測來合理化你的論點, 但是猜測方向完全錯了
實際上單缸最有效率的容積大約是500cc, 這是考慮到汽油燃燒速率與缸壁冷卻等等綜合因素的結果
488GTB如果用四缸, 那排氣量頂多2500~2800cc
這麼小的排氣量要爆發640馬力, 需要多大顆的渦輪啊? 這樣的車能開嗎? 不會turbo lag嗎?
所以才會做成V8 4000cc, 一個汽缸剛好500cc


非常認可...無庸置疑...樓上的A45不會turbo lag嗎?...弄那麼大
那種情況是不是2.5來用來推不是更好嗎..引擎的負擔少..
當初我比較的是大CC速跟小CC速拖尾速的問題..NA/渦輪也是一樣..一樣的馬力但是不同引擎的負擔...拖尾速都沒有我說的上面那些問題"現實面"
小CC速就算有turbo lag在大基本上都閃的過拖尾速..現在引擎技術跟渦輪技術turbo lag已經往下降了...如果turbo lag設定為3500轉..你再拖尾速的時候換檔也是後面的兩千轉...碰不到turbo lag, 可能還在最大峰值換檔咧....那樣CC數不重要嗎...跟現實的負擔也不用考量...那就是大CC數或是多缸的穩定度...只要一些外在的因素小CC數的輸出就會不穩定, 記得以前看..什麼賽事...有蓮花車隊..超猛...連McLaren F1都被電假的...還有一些超跑也是被電到土土土, 最後...蓮花車隊最後炸引擎了<<<當然現在的科技也不同了, 引擎的負擔是永遠不變的道理....除非有更好的材質來取代, 但是現實..有更好的材質, 可能市售車也不是一般人買得起的...就好像單缸500CC完美比例, 但是為和保時捷CC數越做越大(NA/Turbo都一樣), 因為那是最好擴充馬力跟成本問題..單缸都到633CC或是666CC<<有問題嗎? 當然也可以做出超完美的3.0雙渦<<<成本要多高, 每台車都進排拋, 然後用更高階的材質, 是要向McLaren F1經典看齊嗎, 所以成本環保問題導致現在的車都用小cc數渦輪, 當然你也是一個非常出色的歡是試車的人"我以前也愛試車, 現在都是被逼", 但在拖尾速的時候..不是會說這台車不錯力頭很飽滿...當然巧克力比喻是非常好的, 感覺跟加速是沒有很大的關連"錯覺"

我是比較清寒點只能開酥酥去試是一些渦輪車, 或是大CC數的渦輪車...沒辦法朋友很壞, 下次朋友牽十二缸的大CC數的NA在試試看好了...我是被逼的, 很有壓力






................................................
這樣看下去因該比較懂
chousport wrote:
假設值最後出來的都是 550匹, 450磅的扭力(不管有沒有渦輪延遲的問題)
四缸+單渦, 六缸+單渦, 八缸+單渦....終尾速誰會比較快, 因該不用想也知道,

我是說市售車..不是F1

hughkk wrote:
對阿,不用想也知道,管你幾缸,只要馬力一樣,最後就是馬力相同,極速一樣
用缸數來評估性能非常的沒有參考性
思考一下這個問題
同樣二台F1賽車
一台自然進氣V10 3000CC(700匹)
另一台直列四缸渦輪1500cc(1500匹)
為何V10會被直列四缸電假的?
這句話完全沒有可信度

這裡他說F1

chousport wrote:
所以F1設計腦子有問題, 1.6硬是要用六缸就對了(V8, V10也怪怪的, 用那麼多缸cc數那麼小是有病阿), 加上V8, V10都是當年的技術

我說F1遊戲規則...如果把現有技術再放回原有的F1大CC數因該很猛


meridian wrote:
看到這段只能汗, 病是沒有, 有的是你的知識還要加強....
汽缸數量是考慮到材料科技的妥協
因為汽油燃燒效率的問題, NA引擎排氣量與扭力大致成正比關係, 即使是2400cc v8 F1引擎也差不多在28kgm扭力而已

這是事實..因為轉速跟限制之下產生了遊戲規則這是F1....當然日後活塞速度突破就打壞規則了
但是我沒說過市售車跟F1比阿..耐用度跟跟使用性..一台F1多輕需要什麼扭力...這是我的問題嗎???

..............................
我個人比較考慮現實層面...因會有其他的外來因素, 但工藝是金錢成本的考量...車廠要會賺錢才是真的

這篇文章不是主要在討論 turbo lag 嗎

極速我覺得不是太多人在意的

畢竟呢 後面這150~300 km 一年能用到一次都偷笑

我個人還是愛 na 車

turbo 車 新車 高級品牌 我一開就覺得有明顯差異 讓我覺得失望了些

na 中低轉速採下去的扭力加速度 駕駛感受 質感 都來的好些 順暢些

希望未來可以進步囉 既然turbo 是趨勢的話
chousport wrote:
為什麼我會說以前的馬力一匹不等於現在的一匹....開車都不用看實際狀況歐...
兩台同款車下去修飾好了"比喻新跟舊款的技術成面"...一樣四缸車渦輪, 修飾到一樣的馬力一樣的扭力, 有內缸直噴跟沒內缸直噴...還有現在的渦輪車的進排氣效率更好"進氣岐管的設計", 以前的跟現在的無法比, 在深一點技術越來越高供油越來越精準, 說不定有些更好的車引擎內部有進排拋(純粹的表面拋光"滑順", 並無拋大"容積量並無改變"), 還有渦輪的技術也不同"光一個表面處理就差很多了", 把電腦限制一樣的馬力扭力....誰會跑得比較快, 當然是新車阿, 這些就是看不的一些科技...
現實的道路上...沒有坡度的起伏, 沒有風阻之類等等的問題....雖然都是一樣的馬力扭力, 遇到負載都不會改變加速性???我們是活在沒有風沒有地心引力嗎??...(恕刪)

這段話完全沒辦法說明以前的一匹不等於現在的一匹...技術不一樣只是讓效率更好,同樣的馬力跟扭力可以用更少的燃料達成,僅此而已。

chousport wrote:
而一開始我一直強調大CC數..中尾速的加速性......(恕刪)

請提供例子,不然只是趨近於幻想的空談。

F1以前大CC數的極速比較高,不過馬力是一樣的,只是車隊認為極速對成績沒幫助,所以降了極速換加速,了?

2004 Porsche Boxster S 262bhp 1320kg [3200cc NA]
100kph - 200kph 15.7s

2015 Seat Leon Cupra 280 276bhp 1346kg [2.0Turbo]
100kph - 200kph 14.6s

從第一組跟第二組看起來,3200cc自然進氣的保時捷就算比100~200kph也整整輸了1秒

penny216 wrote:
這段話完全沒辦法說明以前的一匹不等於現在的一匹...技術不一樣只是讓效率更好,同樣的馬力跟扭力可以用更少的燃料達成,僅此而已。
請提供例子,不然只是趨近於幻想的空談。

這個要有玩過的人會懂...我真的無法在解釋, 會懂人得就知道我再說什麼了..


penny216 wrote:
F1以前大CC數的極速比較高,不過馬力是一樣的,只是車隊認為極速對成績沒幫助,所以降了極速換加速,了?

那是場地的遊戲則..如果F1..只是拼直線..那樣說沒有任何的意義...



penny216 wrote:
2004 Porsche Boxster S 262bhp 1320kg [3200cc NA]
100kph - 200kph 15.7s
2015 Seat Leon Cupra 280 276bhp 1346kg [2.0Turbo]
100kph - 200kph 14.6s
從第一組跟第二組看起來,3200cc自然進氣的保時捷就算比100~200kph也整整輸了1秒

你是舉例非常好的例子...
11年前的產品...六速手排跟DSG<<<光這裡就是不同了..真的整整輸了一秒
馬力扭力也有差別...少數的馬力扭力送給它也是okay的, 畢竟車重也是有差別, 越輕的車少許的馬力扭力加速性就差很多了

看一些跑車 一樣的車小改 625匹到650匹..加速就差很多了

如果你拿新2015 TT 比 220-hp 258 lb 1385kg-<<<我投它一票..馬力更小扭力一樣"這不是引擎的技術是什麼", 引擎看來都是一樣的, 但是周邊的技術不同..這就是你說的所謂的效率更好, 也是我說的技術成面不同

chousport wrote:
你貼的Fastest A45 AMG VMAX TOP SPEED 308 KM/H
至少有410 hp / 302 kW/ 530 Nm以上<<<<真的沒看錯真的是360匹的車...還有他沒有交代清楚還有動過什麼東西...
看看正常版的吧0-270 km/h的....


你講到重點了
一台車高速的延展性好不好跟幾缸沒有關係
最主要是他最後可以輸出幾匹馬力到輪胎上

2.0四缸車改到410hp,再怎麼樣也會比4.0 v8 400匹快
(其他條件不變的話)


chousport wrote:
為什麼我會說以前的馬力一匹不等於現在的一匹....開車都不用看實際狀況歐...
兩台同款車下去修飾好了"比喻新跟舊款的技術成面"...一樣四缸車渦輪, 修飾到一樣的馬力一樣的扭力, 有內缸直噴跟沒內缸直噴...還有現在的渦輪車的進排氣效率更好"進氣岐管的設計", 以前的跟現在的無法比, 在深一點技術越來越高供油越來越精準, 說不定有些更好的車引擎內部有進排拋(純粹的表面拋光"滑順", 並無拋大"容積量並無改變"), 還有渦輪的技術也不同"光一個表面處理就差很多了", 把電腦限制一樣的馬力扭力....誰會跑得比較快, 當然是新車阿"技術讓引擎負擔更輕", 這些就是看不到一些技術


然後呢?以前的一匹馬力跟現在的一匹馬力,匯率怎麼算?

你的說法只解釋了,以前的一匹馬力產出方式,跟現在一匹馬力的產出方式不同的地方
充其量只是成本上的差別,最後還是都產出一匹馬力
那以前的一匹馬力跟現在的一匹馬力不就是一樣的一匹馬力嗎?

chousport wrote:
這個要有玩過的人會懂...我真的無法在解釋, 會懂人得就知道我再說什麼了..


你無法再解釋是因為你不知道馬力的計算方式和它所包含的意義
如果你懂的話,自然就會知道怎麼解釋
馬力是可以用數學算式解釋、量化的東西
沒有你想的那麼困難,只是你不懂罷了
hughkk wrote:
你講到重點了
一台車高速的延展性好不好跟幾缸沒有關係
最主要是他最後可以輸出幾匹馬力到輪胎上
2.0四缸車改到410hp,再怎麼樣也會比4.0 v8 400匹快
(其他條件不變的話)

VMAX <<沒有說出它真正改了什麼東西...你可以跟我說它改了什麼嗎?....只是我用最保守估計寫電腦, 那種加速不可能是410馬力能逼出來的速度...下面youtube 全部都是質疑


hughkk wrote:
然後呢?以前的一匹馬力跟現在的一匹馬力,匯率怎麼算?
你的說法只解釋了,以前的一匹馬力產出方式,跟現在一匹馬力的產出方式不同的地方
充其量只是成本上的差別,最後還是都產出一匹馬力
那以前的一匹馬力跟現在的一匹馬力不就是一樣的一匹馬力嗎?

如果有玩狗夫GTI的人都知道..五代, 六代, 七代, 都改到一樣的馬力..只會發現見鬼了..加速也差太多了吧..都是DSG, 引擎內部本生的技術不同


hughkk wrote:
你無法再解釋是因為你不知道馬力的計算方式和它所包含的意義
如果你懂的話,自然就會知道怎麼解釋
馬力是可以用數學算式解釋、量化的東西
沒有你想的那麼困難,只是你不懂罷了

只能說我的能力有限
你可以給我龐大資金贊助我, 還有專業的儀器和一個專業團隊...你至少要給我三台一樣的車, 然後也要一台電腦運算那些那些高難度的問題...我才能把數據提供給你..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解決
拋過跟沒拋過的流速多少, 內部空氣摩擦細數是多少, 周邊的設計流速壓力又是多少, 引擎有拋沒拋的負載右是多少, 然後再把三台車調成一樣的馬力扭力, 進行測試<<<我是真的辦不到

感恩..
chousport wrote:
VMAX <<沒有說出它真正改了什麼東西...你可以跟我說它改了什麼嗎?....只是我用最保守估計寫電腦, 那種加速不可能是410馬力能逼出來的速度...下面youtube 全部都是質疑


他們的質疑跟我沒關係,我所要強調的是,這台車只有2.0四缸
他可以把v8的m3刷掉
完全抵觸你一開始說的大排氣量多缸na車尾速比較好拉的說法

不管幾缸對幾缸,最後一定是馬力決定極速,跟缸數扯不上什麼關係

chousport wrote:
如果有玩狗夫GTI的人都知道..五代, 六代, 七代, 都改到一樣的馬力..只會發現見鬼了..加速也差太多了吧..都是DSG, 引擎內部本生的技術不同


那是因為馬力曲線不同,後期車加了渦輪,可以讓低轉的馬力值更飽滿
請參考底下這張馬力表,概略分析同樣二顆240匹的引擎,不一樣的加速特性

這些都是可以量化的東西,不用把它講得那麼玄

chousport wrote:
你可以給我龐大資金贊助我, 還有儀器和一個專業團隊...你至少要給我三台一樣的車, 然後也要一台電腦運算那些那些高難度的問題...我才能把數據提供給你..感恩..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解決


何必這麼辛苦,任何一台車出廠時,原廠一定都有提供引擎性能數據

想吃牛肉麵一定要自己養牛嗎?

hughkk wrote:
他們的質疑跟我沒關係,我所要強調的是,這台車只有2.0四缸
他可以把v8的m3刷掉
完全抵觸你一開始說的大排氣量多缸na車尾速比較好拉的說法
不管幾缸對幾缸,最後一定是馬力決定極速,跟缸數扯不上什麼關係

什麼都沒關西那樣需要比什麼...那不是很矛盾嗎

馬力扭力都不同的情下也沒關西, 車身重量比也沒關西..缸數也沒關西, 車身穩定度耐用度也沒關西...那樣什麼才有關西???
那樣你只要比...一樣的車..兩個曲線圖誰會好開就好了...那樣也不用糾結在馬力跟紐力因為其他的車根本毫無意義




hughkk wrote:
那是因為馬力曲線不同,後期車加了渦輪,可以讓低轉的馬力值更飽滿
請參考底下這張馬力表,概略分析同樣二顆240匹的引擎,不一樣的加速特性

hughkk wrote:
不管幾缸對幾缸,最後一定是馬力決定極速,跟缸數扯不上什麼關係


那是你在打我的臉還是在打自己的臉, 我說過以前的車跟現在的車..加速性不同...科技也是不同
拋..就可以改變馬力扭力的曲線"或是拋渦輪"<<<那樣達到更線性..加速會更快...


hughkk wrote:
這些都是可以量化的東西,不用把它講得那麼玄
何必這麼辛苦,任何一台車出廠時,原廠一定都有提供引擎性能數據
想吃牛肉麵一定要自己養牛嗎?

這不就是你不懂的地方嗎?...所以我需要, 讓你看科技的演變, before and after...
chousport wrote:
一台F1多輕需要什麼扭力...這是我的問題嗎???...(恕刪)

扭力跟車輕沒有任何關係, 變速箱齒比搭配才是重點
不然你看, 用引擎直連車軸, 光靠28kgm扭力就能讓600kg的車2秒破百?? 前面腳踏車的例子還記得嗎?

這很難理解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