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win9135 wrote:
沒涉獵無法回答,引...(恕刪)
最近拜讀了一些國外文章
因為英文沒有很好看起來頗吃力
雖然尚未完全融會貫通
但是基本上有幾個概念可以先跟大家分享
1:國外喜歡用輪上扭矩來反推回去
畢竟在車輪上的扭矩才是真正的最終輸出
若車重固定設為常數
那麼輪上扭矩大小就是加速度大小
2:輪上的的扭矩
等於引擎該轉速的扭矩*齒輪比(含終傳)
所以引擎最大扭矩轉速時
就是該檔位輪上最大扭矩
3:各位檔位齒輪比的比值差異相較
功率高峰的扭矩與扭矩高峰的扭矩的比值差異
其比值差異更加明顯
所以總體加速度不能單看扭矩高峰的瞬間
而是整個檔位的平均扭力或加速度
扭矩高峰只是該檔位瞬間加速最快的那一刻
故盡量拉高轉速
在同一檔位的轉速範圍
使其功率(馬力)曲線面積最大化
再換檔
可以達到整體最快加速度
下面這3張圖大家研究看看
就能了解到我在說啥



再看看小弟之前po的
Mazda skyactiv-D 2.2L柴油引擎
馬力扭力曲線圖
最大馬力為175PS(4500rpm)
最大扭矩為420Nm(2000rpm)

下面影片是skyactiv-D 2.2L 0-100 自排模式
可以清楚看到原廠在WOT時
自排變速箱對於多少轉速的換檔邏輯
有不少國外汽車工程師或物理達人
證實了要看引擎對車子的總體加速度
要看功率曲線面積
而不是扭力曲線面積
至於只單看引擎而排除變速箱這方面
國外是當作笑話
因為引擎沒變速箱根本沒辦法在車上使用
所以牽扯換檔就要看功率
總結:整體加速性能看馬力(功率)曲線
若有筆誤或補充隨時修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