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國外機油發展現況及趨勢討論,飛踢台灣神油的假象及技倆~~

木村倒頭栽28 wrote:
收工資在台灣是無比邪惡的廠商在幹的!!


也還好啦,我去的保養廠在計價時是採料工分開計價
生意還不錯...
不過他是按照拆裝內容算工,計時的話我就不知道會怎樣了@@
powerkk wrote:
也還好啦,我去的保養...(恕刪)


除了原廠以外,我到目前遇過的保養廠

都是把工資算在裡面了

老闆說以前他拿估價單給客戶

工資部分都會被噹,鎖幾個螺絲也要三百多@#$%^

索性就把工資拿掉,直接平攤在零件上.
其實在台灣報價習慣把工資跟材料加在一起報~
久而久之就會造成材料比較貴的錯覺~
而現今很多人從國外回來(留學的 出國工作的 華僑等等)
在台灣當遇到要修車時~
就會認為材料貴死人~
而不知道其中的原因~
就只會先抱怨~~
也不去做了解~
對於在台灣土生土長的人~
他們認為這種制度是OK的~
但對於待過國外的人~
他們就認為工資材料應該要分開報價~
這也是造成誤會的原因~
有沒有良心都是自己人在說的啦~~~
小戴CAT wrote:
其實在台灣報價習慣把...(恕刪)


台灣的民眾真的要有"服務有價的認知"

既然自己做不來,那就是要花錢請人家代勞

不要老是以為很簡單就要人家不收錢

很簡單為何不自己做勒??

之前有看到"換汽車小燈泡,收個$50元,也要上網抱怨"

這就是蠻誇張了!!
以下是認真的~

能把工資跟零件或油品分開計價,我想資訊是透明清楚越好,消費者沒人會反對,對保養廠也好。

台灣習慣把工錢跟油品加在一起,造成機油價格混亂,品牌眾多,保養廠綁某機油品牌要客戶使用,變成一些神油或口碑品牌充斥市面。

如果簡單回歸一般國外做法,消費者選擇自己喜好的機油廠牌,保養廠換油服務以收取合理工資為主要目的,我相信市場本身會單純些,資訊也會更透明些。保養廠賺取合理工資也不用有"積極推薦"消費者某油品或綁簽約機油的現象,很多現象都是台灣自己市場搞出來的長期特有現象,能怪消費者不認同工錢或以為免費的習慣嗎?賺錢的方式是你商人在決定,消費者要的是服務與合理價錢,油品市場單純些不要一堆品牌,分裝或原裝搞那麼複雜,說沒目的喊冤誰相信或同情?

還有,如果是大排氣量的車款消費者,因為每次油品添加罐數較多,建議找工資跟油錢分開計價的會比較划算,如外面汽車賣場的保養廠或中油直營附設保養廠(中油不錯,我這邊的都會用扭力版手)。

基本上車況正常,一些底盤懸吊的狀況檢查,換油品時賣場技師都會順便檢查一下,畢竟有檢查才有東西換啊~
teabox wrote:
如果簡單回歸一般國外做法,消費者選擇自己喜好的機油廠牌,保養廠單純服務以收取合理工資為目的,我相信市場本身會單純些,資訊也會更透明些。保養廠賺取合理工資也不用有"想推薦"消費者或綁簽約機油的現象。很多現象都是台灣自己市場搞出來的長期特有現象,能怪消費者嗎?...(恕刪)


我以前待在資訊業

我的工時一小時是$1200元

美國總公司分開報,日本也分開報,

偏偏在台灣你零件+工時

肯定被砍工時,久而久之就把工時加入零件價格中

在把工時當作優惠扣抵給客戶.

而且有些機器一搞就是四小時

你真的能報到四小時的工時嗎??

市面上有些"油行"會在門口擺好幾個已拆開的鐵油桶讓人家分裝買油.(應該是機油)
我看裡面還有殼牌的鐵桶,這種油是賣汽車用的嗎?
Mask W wrote:
市面上有些"油行"會...(恕刪)


汽機車都可以買到

雖然成本較低,但是一般台灣消費者疑心病很重
所以很少見到用電子控制注入量的桶裝型機油.
煥仔LINE貼圖上架囉https://line.me/S/sticker/17182258
Mask W wrote:
這種油主要市面上有些"油行"會...(恕刪)

是賣給一些用量比較大的重車、船舶
後來一些用量大的保養廠也跟進了
其實只要是原汁原味,200L跟1L的品質沒啥差別
但價格差很多
海軍軍艦用的油要好幾桶200L的,還分4行程2形程(例如:中油的9250油)
還有液壓油(R68)都用桶算的
連發電主機都要好幾桶,而且很多老鬼還指定SHELL等進口貨
只要規格OK,不要亂摻,這也是一個COST DOWN的好方法
身為油界從業人員,敝公司台灣油進口油都賣,看到此文感慨回應
油界錯綜複雜,但不是版大說的這麼不堪啦!
老鼠屎一定有,但是版大這樣一竿子 "踢爆"?是不是別有居心?

舉個簡單的例子:小廠的手工超跑,沒自己的底盤沒自己的引擎,跟A買引擎跟B買電腦
左搭又配加調整,是不是也算神車?踢爆它?

任何產品選用大廠、量產貨當然是價廉穩定,那小品牌、在地品牌都是假?爛?

文章落落長至此,只看到一個理論,國外怎麼搞都是真、都是好,台灣的怎麼努力都是死、爛、假,假油回收油?真的那麼簡單好買?可不可以拍幾瓶假油上來讓大家開開眼界?

小弟看到暗喻國外認證就是認證,台灣認證卻肯定有問題?卻無實際支撐理論及證據
小弟看到暗喻假油回收油=台灣油,卻無實際支撐理論及證據
小弟看到暗喻台灣油好用=加油精,卻無實際支撐理論及證據

板大把機油高科技化了,認為大牌子都是千百億規模實驗室研發?這是神話大品牌吧?
何時看過任何大品牌研發最新科技油品?機油組成就是基礎油和添加劑,有各廠各品牌各等級的基礎油和各品牌各等級的添加劑,要出什麼菜就用什麼料,完全看該品牌市場定位,頭又大生產千萬超跑能賣幾部?千億規模頭又大難道不如手工小廠做不出超跑?

一個小品牌若不下好料,如何跟大品牌競爭?那麼大品牌為何不生產競技神油?答案是因為市場經濟規模嘛,如果消費者都能接受高價神油,那麼很快就會看的到大牌子神油
板上留美的朋友不少,如果有美國玩車朋友,問問看他們用不用好事多賣最多的那牌子?答案是根本沒人用,但是在台灣在此版chevxxx牌也被推到頂了

在美國玩車界也有多不勝枚舉的自行調配的小牌子競技油品,說美國距離感太遠,看看鄰近日本車界更多,很多日本知名改裝廠也推出高價神油,Hxx、無x、Trxxx、Cuxxx難道這些改裝品牌有仟佰億實驗室?有油田?踢爆它?同樣原料規模條件下,台灣製的就是加油精、假、爛、爆利?就是要踼爆

X線機油也是左搭右配的,X特機油也是,還有更多國外高價競技名牌都是,這些廠的規模都還不及台灣某些廠,甚至根本沒廠只掛牌,更多也只是東南亞代工,外國不知名小廠的產品在台灣也是被放大千倍,只因為它是進口,只因為它是國外品牌(外國月亮比較圓),說到這裡又得罪諸多德國油英國油了

在台灣,國外競技名牌被推崇到很高每公升伍百八百一千的完全合理化,台灣製的就被打到地獄,就算用的料完全相同也是只有下地獄一途?X特,X線用的酯就是真酯好酯,台灣油用的酯就是爛酯甚至假酯沒酯?這是哪們子理論?

德國亞X,東南亞裝,台灣裝都有,更重要的是德國MB車根本沒用,也因為台灣人就是崇洋,更多市場上販售的國際大品牌也都是委託台灣裝,怎沒人質疑?

青菜蘿蔔各有所好,大品牌好,國外好,但是難道沒有老鼠屎?台灣的東西很差,但是難道沒有好的?

踢爆時請多拿幾分證據,別只用醫科背景看油界,更別小看台灣油界(指正規的)的規模與技術力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56)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