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車的活塞與氣缸間隙小,且機件活動面尚未磨配(run in),適合較稀的機油,因為稀機油容易進入緊密間隙中,且可以幫助磨配。待磨配完成後再改用正常黏度機油。
(2)車輛在80000km內,活塞與氣缸磨損不多,間隙正常,可選用正常黏度。
(3)舊車在80000km以上,活塞與氣缸間隙已稍磨損,間隙稍大,可選用較黏機油,以幫助間隙的密封性。
(4)都市用車、常塞車、慢速龜爬者,因慢速塞車易引起引擎高溫,宜選用較黏機油。
(5)高速公路或長途用車多者,因引擎溫度正常,選用正常黏度即可。
(6)輕負荷引擎譬如轎車,宜選用正常黏度機油。
(7)重負荷引擎譬如貨車,或是常常滿載的轎車、常爬山長陡坡的車,宜選用較黏機油。
(8) 激烈操駕者,如常急加速、引擎轉速高、賽車者,宜選用黏機油,對於引擎常逼近紅線區者宜選用#60機油。
黏度係數又來了,上回跟大家談到的是『W』前面的數字,引擎低溫時啟動的難易程度。
『W』後面的數字,叫做高溫環境下的油膜韌度,例如:SAE20、30、40…。W後的數字越大,表示機油高溫時的黏度越佳,更能減少引擎內部的磨損,高溫適用範圍也越大。
那麼台灣的氣候環境,是否應該挑選高溫係數大的就是最好的呢?實際上機油的使用還需考量到本身的騎乘環境溫度、區域與車齡....等作選擇。
以台灣的騎乘環境來說,大致可簡單分成,
A.都會市區騎乘(起步快,大多走走停停)
B.特殊需求族群(重機族,嚴酷環境駕駛)
看起來可能還是聽聽機車行老闆,或是改裝車行的大大們建議,同時要看你自己的車況還有騎的方式跟地點
網址:
https://www.facebook.com/FKlube/photos/pb.1493048557652919.-2207520000.1446433917./1527729587518149/?type=3&thea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