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後坐並微躺開起車來會很輕鬆並能減輕靠前檔太近的壓迫感,離A柱遠一點有助於抓兩旁的距離,調低點有助於穩定及心裡的安定感,雙手打直微彎平放方向盤中左右連桿有助於高速穩定及預防突發狀況不慎做出太大的動作,大腿貼近椅面並確定能輕鬆將煞車踩到底有助於減輕壓力及及時的反應動作。
小弟開車六十餘萬公里就是這樣開車由北直達南部或南往北不必休息,高速公路開車輕鬆自在舒適又安全。
常常看到開車挺直的人,大都是開得很緊張,且反而容易失控。坐的直往往離前擋及A柱比較近,壓迫感及壓力之大可想而知。而A柱又比較位於眼睛之兩邊,抓兩邊距離較困難反應亦慢些。坐的較前面大腿通常離椅面有段距離,既不輕鬆踩踏油門的反應及動作必定受限。而雙手非常彎曲會容易造成過度的轉動方向盤,這也是開車不穩的因素之一。
以上僅是小弟個人之經驗,不一定是正確的。
我也是認為頭往後靠開車是比較舒服的,我自己也曾經試著把頭靠在駕駛座椅的頭枕上,是還蠻舒服的,但是我會感覺注意力就比較不集中 (舒服的想睡覺?);同時因為視線低,所以你看對於前面路況的掌握就沒那麼好,假如突然有小孩子跑出來或是路面有坑洞我感覺比較反應不過來,所以試個幾次後我還是以坐正的方式開車。
我是以為每台車都有最佳的駕駛姿勢跟高度,像如果是包覆式座椅比較低的話,那這種高度應該是適合儀表板或是重心就很低的跑車 (Porsche、法拉利...),而不是給一般的轎車用的 (像 GOLF、CIVIC ...),這樣看起來前面的視野也會比較好。如果只是為了要換賽車座椅的舒適跟包覆性,而犧牲了視野及安全,這樣是不是有點不太對?
不知道真正開車的駕駛座椅或姿勢應該要怎樣才是正確的... 我只是不覺得這種降低高度的坐法有什麼好處。
http://www.flickr.com/photos/scottiecheng
至於前述的側向G力是因為車輛平時道面上沒有像自由車場有斜坡的設計.駕駛會有左右甩的感覺.也就是圖中Centrifugal Force和G Force變為同向了.此時須賴座椅包覆性抓住駕駛.車子的抓地力及底盤維持在賽道上.通常F1一個彎有4G的作用力.但若有斜坡.駕駛感覺的G力便仍是由頭至腳.
F-16座椅的傾斜設計是為了減低飛行員心臟至腦部的垂直距離.於帶G情形下.血液便會被重力帶到腳上.配合飛行員的抗G動作.心臟便可省一點力將血液打到腦部以增加飛行員的G耐力.這也是為何飛行員要穿抗G衣的原因.一般人的鬆弛性G耐力(也就是不穿抗G衣不做抗G動作)約5~6G.增加抗G衣增加2G配合良好抗G動作再加2G+...
目前戰機的G力離結構G限都會有一段空間.人的抗G力就是飛機的G限.因為人員一旦失能.即有Fly into terrain撞地的危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