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此先說聲抱歉...

我對01上的大大們並沒有任何的敵意
也對在線上救火兄弟感到敬佩
我承認我的想法的確有點極端...
可能是之前在軍中幫裡面的高級軍官做了不少“消耗預算”的工作
所以當看到這台C1就直覺得大概也是同樣裝備
可是後來查到是由財團捐贈,才發現誤會大了

我承認我對這台車真的不懂
但我的想法是....
既然這台車的功用只是把救護人員和急救設備送到第一現場做急救的動作
也就是說大概只在市區內跑跑,並不會到任何危險的地方,總不可能進火場吧!
(有錯煩請指正
)那國內目前的重機真的會無法擔當這個重任
就我所知,目前125CC載二個身材魁武,重破百的都沒問題了
一台C1可抵好幾十台國產機車內
125CC的引擎,台灣還沒成熟嗎?
我的想法就這麼簡單
並沒有想抵毀各位辛苦的救火弟兄的意思
如果有消防人員對我的發言感到有被侮辱的感覺
在此在次說聲抱歉
sleeper wrote:
沒想到我的回文居然會...(恕刪)
關鍵是整車系統做的出來嗎?
車上其他配套台灣未必做的出來
台灣醫療器材, 跟歐洲國家水準差很多
很多東西, 只能買, 西方國家也是如此
像是西方軍警的野戰輕型化學消除器
整個北約幾乎都是用同一家挪威公司的產品(包含美國)
難道其他國家就做不出來嗎?
當然不是, 但各國寧願選最好的用
東西再貴, 貴得過一條命的損失嗎?
像我在部隊用的野戰醫療檢驗器材
光是一個拇指大小的零件"電解槽"
報價多少, 8萬, 看起來就是一個內有小金屬管的塑膠塊而已
但是做不出來呀!
很多特殊裝備都是一些小公司在做
這些小公司在其專長領域, 市場佔率都超高~
為何?因為冷門呀
這些公司雖小, 但多是在一個領域鑽研數十年甚至更久
相關KnowHow不是短時間就能習得的
難不成要救護人員開拼裝車上戰場?
台灣消防局人力真的少的可憐
我記的沒錯的話好像只有6~7千人
人力從沒充足過
消防員的體能要求蠻高的
EMT緊急救護人員也很缺
消防員還能歸於危險性和對身體素質要求高
EMT就真的跟台灣醫療大環境有關
台灣護理人員相較西方國家, 地位低
薪資也不高, 所以即便護校護專每年畢業生不少
但真正投入醫療職場比率卻很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