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電池車與電動車背後的車廠戰略思維

明月下的清風 wrote:
還是要看他安全設計。
儲氫槽如果設計成怎樣都撞不壞(恕刪)


是什麼車子

怎樣都撞不壞啊

坦克都可以撞壞,不要說汽車了吧

安全設計是相對的

純氫是個不穩定物質

背著不穩定物質在街上到處跑

基本和現在街上的高危險化學品運輸車差不多

高危險化學品運輸車的安全設計要求肯定比小車高多了吧

你覺得高危險化學品運輸車可以撞不壞嗎?

一台高危險品純氫運輸卡車,你覺得可以怎樣都撞不壞?




從戰略面來說

比亞迪的鐵鋰電池才是未來汽車的趨勢

安全性,穩定性,循環性無可替代

地球又是個大鐵球,鐵太便宜了,比氫和鈷都要便宜太多

而且比亞迪的鐵電池裡面絲毫不用一點稀土元素

更重要的是鐵電池零污染,不會污染土壤和水源
dongmark wrote:
所以Tesla用松下的鈷鋰電池是不可持續的


http://techorange.com/2014/01/07/tesla-battery-system/

其他像什麼Made in Japan之類的事實,連結裡面都有相關資料,我就不用講太多。

不過Tesla未來會逐漸Made in U.S.A.,也就是Tesla自家正要蓋的Gigafactory電池廠的產品。
猜測大概跟電池量需求的大幅增長速度,可能遠超過日方供應增長速度有關。
也可能因此使得Gigafactory整個計畫本身,Panasonic也有參與在裡面。
(話說當年Panasonic把Sanyo吃掉,現在看起來真的太補了

另外,Tesla直接採用筆電18650鋰電池,發生意外狀況下的安全度,比EV/PHV專用車用鋰大電池比起來較差,這一點是沒錯的。
這也應該是Model S前陣子路上因穿刺起火的可能原因之一。

充電部份Tesla也有改過韌體(他們的充電系統有很大一部份是軟體主導),以減少充電時可能引發電池溫度過高的問題。
車主能透過Internet,直接線上update這一點,是還蠻方便的。
(不過,當然也會有資訊安全上,相關的隱憂)

還有,日本現在已經有免用稀土族元素的永磁馬達製作技術。
(目前僅知磁心使用的主要是鐵,技術細節還不明。)
但距離商品化,應該還有幾年的時間。
(但真的商品化了,價格只要不要太誇張,可能會有一場工業上的寧靜革命發生)



BYD部份,不予置評。
有問題的話,可以去問問Musk怎麼不直接使用BYD技術這麼先進的電池....
少一個"貼牌"費用(如果有的話),不是更能降低成本嗎?
明月下的清風 wrote:
http://tec...(恕刪)


如果日本真的能做出免用稀土族元素的永磁馬達

那就真是人類之福

樂觀其成


Elon Musk不用BYD電池

因為鐵電池放電效率沒有鈷鋰電池強

這樣加速成績上就偏差

另外重量也偏重

鐵電池的一致性比較難做

這幾點都無法滿足特斯拉的需求

所以特斯拉用的是松下的鈷鋰電池,松下是全球最大的鈷鋰電池生產商


比亞迪則是全球最大的鐵鋰電池生產商

不過技術是在一直發展中的

鐵電池工藝這幾年也有了大的進步

等比亞迪的「漢」和「明」上市了

直接挑戰特斯的Model S,到時候大概的局勢可以分清楚了

但我預估

電動汽車成為主流,應該是20-30年後

電池的生產量,是根本無法滿足純電動汽車成為主流市場的

如果純電動汽車全球年銷量超過100萬台

那麼按照目前全球電池工廠的狀態和未來10年擴大產能的計劃,總和的電池產能都不夠滿足每年生產出100萬台純電動汽車

每年人類消費汽車接近1億台

所以未來最少30年,都將是混合動力的天下



如果混合動力能夠做到和純電動汽車或燃料電池車一樣的節能環保,更便宜的使用成本,更強的操控性能,加速性能和便利性,更便宜的整車價格

電動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的發展必然會有所遏制或延遲

1L汽油跑最少100公里,同時加速在7秒以內,將是未來混合動力汽車的趨勢

這會更實際一點

今年底上市的比亞迪「唐」將是未來20-30年汽車的樣板
5秒加速
電動4驅越野
2L汽油跑100公里

明年吉利,傳祺,榮威都將發布自己的混合動力新技術

目前特斯拉跑100公里,耗電量大概在16-18度電左右,按照目前中國大陸電價0.6元來算,100公里是9.6元

一升汽油大概在7.5-8.5元之間

那麼更嚴峻的問題就是

隨著中國混合動力技術的強勢發展,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在使用成本上純電動汽車將也不存在任何優勢
dongmark wrote:
所以特斯拉用的是松下的鈷鋰電池


上面我給的連結內容裡,都有寫到Tesla用的是鋰鐵電池
(而且電池供應商就是Panasonic)
所以,可以不要再亂講了嗎?

車主討論電池包的內容:
http://www.teslamotorsclub.com/showthread.php/3810-Roadster-battery-%28ESS%29

第二樓
"6831 cells - 69 parallel/99 series
18650/2,2Ah Li-ion cells (18 mm in diameter and 650 mm long)
375V/151Ah/53kWh
450 kg/992 lb
Liquid cooled/heated"


再來一個證據,Tesla自己的Blog。
http://www.teslamotors.com/blog/bit-about-batteries
有點長,請慢慢看完。

以上這些都還只是Roadstar,Tesla首款量產EV。
很明顯的交待了使用的電池是鋰鐵電池。

至於現在Model S,

http://www.greencarreports.com/news/1084682_what-goes-into-a-tesla-model-s-battery--and-what-it-may-cost/page-2

相信大家都有看到,文章中間那張「Tesla Motors - Model S lithium-ion battery pack」的圖。

官網自己的說法:
http://www.teslamotors.com/models/features#/battery

"...All three batteries use automotive-grade lithium-ion cells arranged for optimum energy density, thermal management, and safety"


BYD這廠牌,有在關注次世代動力車輛的人,大多已有定見(尤其那次深圳EV計程車碰撞,引起火燒車燒死人後),所以不予評論。
明月下的清風 wrote:
上面我給的連結內容里...(恕刪)


大哥

特斯拉用的是鈷酸鋰電池啊!!!

你那篇什麼爛報道

自己上特斯拉官網看吧。。。

地球上的松下提供的18650規格的,只有鈷酸鋰電池啊!
規格 LiCoO2 鈷分子量: 97.88% 鎳 Ni 0.05% max (wt%)  錳 Mn 0.01% max (wt%)  鐵 Fe 0.02% max (wt%)  鈣 Ca 0.03% max (wt%)  鈉 Na 0.01% max (wt%)  酸鹼性 PH 9.5-11.5  含水量( 105ºC乾燥失重量, %) Moisture (wt% loss at 105ºC) <0.05  比表面積( m2/g) BET surface Area (m2/g) 0.2-0.6  振實密度 (g/cm3) Tap Density (g/cm3) 1.7-2.9  粒徑大小-D50 (μm) PSD- D50 (μm) 5-12  粒徑大小-D10 (μm) PSD- D10 (μm) 1-5  粒徑大小-D90 (μm) PSD-D90 (μm) 12-25

比亞迪做的是磷酸鐵鋰電池

這是完全兩種不一樣的電池

地球人都知道

比亞迪好歹這麼多年才1起,特斯拉銷量比BYD還低,竟然已經7起

麻煩不要再來無厘頭了

這地球上電動汽車最大的市場是中國

特斯拉已經在中國的銷量超過1萬台了

全球各種各車廠純電動汽車都在中國賣

拜託麻煩不要挑戰人類的認知極限了

目前全球生產汽車電池基本已經被中日韓壟斷

日本以松下為代表鈷酸鋰電池

中國以比亞迪為代表的磷酸鐵鋰電池

韓國以三星為代表的超輕鎳鋁鋰電池

全球用在純電動汽車上的只有這3種電池啊!!
請教dongmark幾個問題

問題1.

「5秒加速、電動4驅越野、2L汽油跑100公里」

要是比亞迪的混動技術這麼強

那BMW怎麼就那麼笨?會在2013年1月和Toyota正式簽署的長期技術合作協議

合作項目包括Fuel Cell燃料電池、跑車研發、輕量化技術、新的鋰電池技術。燃料電池被認為是降低汙染排放的解答之一,Toyota和BMW不僅針對燃料儲存的技術進行研發,還包括了整車發動機和電池的相關系統,目標在2020年獲得較具體的成果;跑車則是雙方合作開發中型跑車,共用底盤並分享彼此的技術和知識,製造出讓消費者滿意度最大化的新跑車產品;輕量化技術領域,雙方公司都已頗有心得,兩強合作目標激發出全新火花;鋰電池技術則是計畫開發出比現行鋰電池密度更高、蓄電力更強的全新鋰電池。

應該是去找比亞迪才對,不是嗎?

問題2.

今年底比亞迪「唐」上市後,世界上的混動車是不是就要重新大洗牌,Toyota的油電我看都別賣了,因為技術沒大陸好。
我的LEXUS ES300h 跑100公里要6.5~7.5L的汽油,CT200h 聽說跑100公里聽也要4~5L的汽油
CT200h 用的引擎是2ZR-FXE,熱效率為36.0%(跑100公里要4.0~5.0L的汽油)
ES300h 用的引擎是2AR-FXE,熱效率為38.5%(跑100公里要6.5~7.0L的汽油)
讓Toyota在油電領域再次突破的Free Piston Engine Linear Generator(簡稱FPEG),也只是從目前熱效率38%提升到42%,況且尚未量產。
結果比亞迪「唐」跑100公里只要2L汽油,還是4驅外加5秒加速,它的引擎熱效率到底是多少?

結論

比亞迪「唐」要真的這麼強,是不是我的Porsche cayenne也不等也不用買了,直接買比亞迪的「唐」就行?

還有我二、三個星期前才去付了15萬的訂金,幫我老婆訂了台W205 C250 AMG Line(我老婆現在開W204 C200 ,差不多開4年上下、舊了,想幫她換台新的)還有我現在的LEXUS ES300h 209萬那台(開一年又幾個月),是不是都該退了、賣了,也不必苦等Toyota FCV,直接換比亞迪的車比較快

以上懇請解惑

最後我現在是不是該壓上全部身家去買比亞迪的股票?
id1191876 wrote:
請教dongmark...(恕刪)


比亞迪也和BMW,BENZ有技術合作的

共同開發新的車型和品牌

像BMW這種大財團,各種技術都想插一腳,你擋都擋不住

其實汽車這個圈子並不大

充斥著各種財團利益的分配

比如汽車變速箱,全球基本就是ZF、Aisin和Jatco壟斷

裡面的德國,日本,美國等等各廠的股權利益複雜的很

但是這個圈子不會輕易讓新人進來的

所以現在中國車廠也開始自己研發自己的變速箱技術,研發不出來還說說,出成果了,那些大廠也不知道哪裡來的消息,就想入股,技術交換什麼的

在汽車零配件技術上,很多這樣的事情

唐上市之後

混合動力以後肯定競爭會更加激烈

確實唐的技術水準比較嚇人,不過要替代Porsche cayenne,估計還要在底盤功力上投入更多

最少要用到空氣懸掛技術,這點中國還是比較落後

到時候看看18米繞樁的成績在多少,就大概知道一個操控極限了

像去年上市的「秦」這種車

跑直線5.9秒,一到彎道就不行了,這也沒什麼意思

車還是要超級加速超級剎車超級過彎,才是一台真正強悍的汽車

不過更多的新品進入,混動車在售價上應該會有一個大的跳水

比亞迪股價目前來看是穩中有升,現在進入好像晚了點感覺呢,已經比以前升不少了

不過股票這個東西實在太難說了

像聯想這種企業,明明08年的時候差不多快倒閉了,誰知道現在股價翻了十多倍,世事難料

其實我還是比較看好吉利的帝豪CROSS混動車

技術指標是1.7L跑100公里,不過百公里加速在10秒左右,但售價和舒適性上應該會更好,更貼近家用大眾市場,受眾面會更廣些

等3-5年後,再看看中國車吧

新技術應該會更成熟些,現在買的都是小白鼠,不科學

雖然我已經開了2年半中國車了

dongmark wrote:
比亞迪也和BMW,B...(恕刪)


「汽車這個圈子並不大」,這個我相信
大陸的汽車零件供應商我不熟,
但日本車廠的一級供應商倒是有認識2、3家
下午和他通電話時也大概聊了,Toyota對「FCV」和「EV」的看法和想法
實在懒的打字,簡單來講Toyota並沒有完全放棄「EV」,
但Toyota把未來賭在「FCV」上,經他解釋後我也覺得應該賭在「FCV」上
還有把未來賭在「氫能源」上的,不是只有Toyota或是幾家車廠而以,
還包括了化學、能源、造船、氣體.....等公司,也可以影影約約感覺到日本的國家力量也進去,
如果賭嬴了,在日本將會誕生一個稱霸全球的「氫產業鏈」,日本也將會成為一個能源大國
什麼頁岩油、頁岩氣都成了小兒科
但這所有一切的前提就是「氫燃料電池車」必需成功,不然一切都會淪為空談夢想
id1191876 wrote:
「汽車這個圈子並不大...(恕刪)


從理論上來說

日本確實不應該發展EV技術,因為日本缺電啊

不像中國歐洲美國這樣,電力資源豐富

所以發展氫能源技術,想法是對的

這是沒辦法的辦法

應該能解決日本自身對能源的需求

但是我有的選的話

就像Elon Musk說的:"我為什麼要拿火箭燃料,裝在我的汽車上"

我想說不作死就不會死
dongmark wrote:
從理論上來說日本確實...
日本確實不應該發展EV技術,因為日本缺電啊(恕刪)


說到這個「因為日本缺電」,算是挑戰到我的專業
我在公司負責的都是石化、能源.....等相關方面的業務
不管是日本或台灣的每位客戶都是用電大戶
在台灣每個月電費在100多萬的客戶,在我們眼中只能算是小朋友
有關電力方面我很清楚,因為電價在我們的營運成本中佔了很大的比重
除了運輸外,電價高低、電力供應穩不穩定也是我司設廠選點重要的指標

所以我可以很明確的告訴你:
日本一點也不缺電,而且還剩很多
就算在福島核危機,把核電廠全停了之後(日本核電比率約30%)
只靠現有的水力、火力....等,只要把備載全開就行(不但用夠,一樣還有剩)
跟本不用去建設新的天然氣發電廠(雖然日本已經在做了)
電不夠用只是政府、電力公司、核能相關業者、擁核人士想重啟核電的借口

日本所有火力發電廠的發電利用率沒有一家超過50%
照理講少用這部份要算入備載容量才對
但日本並未把它算入備載容量內
可是沒算入備載容量,並不代表折舊攤提也都不用算(照算不勿)
這也是為什麼日本電價會高居不下的原因之一
因為備載容量雖然沒用,但也全部攤提到電價中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