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車、跑黏土(板金去角質)、沖洗、研磨拋光、再沖洗一次(沖去研磨的粉塵)
上第一次腊(潑水)、然後再上第二次腊(增亮)
內部就比照一般打腊在清理而已
依車型 車況 顏色來區分價格 3000起
而鍍膜就跟大美容差不多步驟
只是腊變成鍍膜藥劑 5000起
鍍膜藥劑成本高 不易保存 潑水時效較一般腊來的好
以上看了看的確是三洗三腊.. 只是他說的比較含糊了點
自助洗雖然會比較便宜省錢
但必須說還蠻多自助洗的人
後來把自己的車搞的比給電腦洗的還糟
最後反倒花大錢來給美容店家處理
洗車打腊還是有很多眉角步驟的
如果有心想顧車 還是讓專業的來吧
最後只想說一分錢一分貨
這年頭各行各業惡性競爭的很嚴重
要便宜
自然你就會找上那種大美容腊只打一層
甚至連打都沒打的店家
但換個角度想想 如果沒有你們這些愛比價削價的消費者會有這些惡質店家嗎?
美容簡述
這裡介紹的美容是指使用機器,搭配上拋光劑或研磨劑,加上適當的海綿輪或羊毛輪來除去漆面的刮痕、細紋。
不過廣義的來說,如果是在新車無紋的狀況下,上保護劑如各式鍍膜封體等,也算是美容的一環。
附帶一提,新車做鍍膜或封體前,做適當的細微拋光動作是有必要的,因為就算是剛出廠的車,到了車主手上漆面也不會是完全乾淨、毫無瑕疵。適當的處理可以讓鍍膜封體等材質附著得更緊,也就更持久。
原文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14&t=1384761
小弟曾經是汽車美容從業人員,就小弟個人的認知,打蠟跟美容是兩件事。這裡的蠟指的是保護用的蠟,英文稱WAX,舉凡純天然棕梠蠟,棕梠混石油化學製品,石油化學製品+少量矽油等等,只要是用來保護烤漆表面而且不含研磨顆粒的,都可以稱為蠟。
很多人把粗蠟跟這種保護蠟視為相同的東西,事實上粗蠟指的是拋光劑,粗蠟一詞太過含糊了,首先它不是蠟(WAX),應該依照切銷能力分為研磨劑及拋光劑。另外到底多粗?也很含糊,研磨劑或拋光劑各家廠商都有一套標準定義產品對漆面的切銷能力。台灣長期以來消費者或者某些店家用單一名詞"蠟"來稱呼保護用的蠟以及拋光研磨用的藥劑,美容蠟、拋光蠟,然後以訛傳訛,造成大眾認為洗車打蠟跟美容一樣都是在打蠟,實際上施工內容跟需要技術有相當大的差異。
在這裡小弟只是以個人立場表達打蠟與美容之間的差異,至於大美容的定義,小弟內心有一把尺,不過也不見得人人都能接受,所以乾脆就不說了。
我也認同大大說的,大美容,撇開細節部分不說,最主要就是將透明光亮漆層的拋光,然後再上所謂的蠟,不管上幾層,其實都沒有用,下個幾次雨後這些蠟會因為平時的受熱被沖掉了,其實我最在乎的就是透明光亮漆層被拋光過,變薄了,雖然變亮了。這是很難回的去。 所以我都完全避免大美容或上什麼磁釉。 平時車子送洗注意工具清潔,手工上棕梠蠟,持續保護亮光漆層就夠了。 商人要你掏出錢,總是會千萬種辦法啦!
fei_fan wrote:
看完整段影片.要說龐德錯也對.龐德說得有道理也行
我認為龐德說的.還蠻有道理的.你要車亮.最終還是靠打蠟.
打蠟的前置作業每家不同.他講的洗三次打三次蠟.是比較誇張一點.也沒必要洗三次那麼多.
大美容後.車一定比小美容亮.為什麼.因為他多了拋光.
其他車輛細部保養.龐德沒說.但主要的卻有交代.
別說大美容要怎樣怎樣.每家都不一樣.用料用功都不同
只要你有辦法把車變亮.我說就是大美容.你還是願意掏錢買單(恕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