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新知]汽車的焊點數跟它的操控和安全防護能力有沒有關係?(懇請相關利益從業者勿發狠亂剿)

fake802 wrote:
關於這一點,有人說要...(恕刪)

這我有印象,當初我可是超級期待,還想去現場觀禮勒

說到老J兄........好像很久沒出現了
可惜啊,當初要是有成,把進口的那台懸吊拆換成國產的,大家來去測試一番,直接放上來當作一個紀錄點,也免掉很多人的疑惑啊....
Eswat兄說的很好啊!專門論車兄就參考參考吧
專門論車 wrote:
台灣那萬分之九千九百...(恕刪)




台灣那萬分之九千九百九十九的外行人就命中注定該死,沒有權利知道真相?
探求真相還要被有心人士冷嘲熱諷..

您嘲諷我是外行人,那請問您是內行人嗎?若是的話,請問您[明知答案而故意不說]的意圖為何



你用這種語氣會不會覺得太重了一點?
講的好像在檢察官審案一樣!
會來回覆問題的人,相信都是熱心的人!
你用這語氣潑人冷水,恰當嗎?
請教別人問題的時候,應該要虛心一點!這應該是基本禮貌!

看你回覆別人的口氣這麼衝!
就算知道答案的人,我想也懶的回答你了!

為了你自己好,口氣請改善一下吧!
gladiator wrote:
回樓上的話:
我想我們討論的是一般日常行車,如果要把賽車拿進來會不會扯遠了?像是f1那種爭取一圈少零點幾秒的當然有影響,但是我們這裡討論的應該是一般狀況使用的車輛。


以一般狀況使用的車輛...
進口的賓士 vs 國產的裕隆 操控也是沒差啦
都是把人員由 A點 運送到 B點
以正常車輛的狀況 & 一般使用原則 來說, 根本就不會有操控上的問題.
FF的轉向不足 vs FR的轉向過度, 別跟我說不逼近極限會感覺到有差
如果你高竿到一般駕駛下就能感覺的出轉向過度與不足的差異
就應該更能體會焊點變化造成的差異
操控本來就是包含很細微的反應

賽車~只是把開放的馬路激烈駕駛移到限制的道路上
讓激烈駕駛有較為安全的環境

另外... F1 的焊點?... 跟道路車輛的焊點有啥關聯?
焊的東西就不一樣了....

to 樓主
第二點的證據~有看過
但是沒特殊原因不可能拿出來
(大部分的人無法感受到其中的差異)
有位前雜誌社從業人員曾經拍過
某款日系車的日本原廠車的底盤照片
(在台灣賣的還不錯的一款車喔)
在某位車手以相同套件改裝後, 實際激烈駕駛過後質疑轉向特性的差異下
拿出底盤照片比對過, 明顯看到焊點間距不一樣(總數也差很多)
(ps: 也可以懷疑是日本原廠特別為媒體準備的強化車身)

只是~拿出來要幹啥? 對我們知道狀況的人有啥好處?
在好處還沒看到前, 可以預見會造成自己很多麻煩而已
懷疑的人會一堆, 但是原廠馬上就知道是誰把這資訊放出去的.
以後原廠給的好處少了, 跟你還是版上的人討回來嗎?
加上~你是誰啊? 讓你看了, 所有人看了, 有啥公信力能代表所謂其他萬分之九千九百九十九的外行人?
反正這些外行人就算遇到因焊點問題造成的事故
通常也是過激駕駛造成的, 干原廠什麼關係 ~ 跟我們有啥關係?
我的主題歡迎討論LDS,但是我不跟豬打架~一但發言讓我覺得無法溝通/酸的沒內容,一律黑名單伺候.
如何焊接車架等於是設計車架的一部分 而設計車架是一部車整體性能的淺力 之後再來調校底盤 懸吊 輪胎 重心等

今年 Honda F1 就因為車架設計不甚成功 怎麼調整都無法有競爭力

一台有 X骨架的 S2000 跟 一台沒有 X骨架的 S2000 我想剛性上的差別 對於操控上會是兩台不同的車 當然也有過度強化或是強化錯誤的車架 造成反效果 凡事都有最好的平衡點

安全性我想跟撞擊的吸收力道設計比較有關 就像給同樣數目的冰棒棍 來做一座橋 不見得膠水黏的比較多的就能承受比較大的重量

有資訊想分享或是有想法討論都很好 哪來一堆離題文章 不過這也是 01的風格 屁話文比例高
Jaku 峠
有沒有人可以舉例焊點數 , 只說比例應該還吧不會洩露業界資料
進口 vs 國產 t vs 國產F
是 同一個地方 40 vs 10 vs 20點
還是 7 vs 4 vs 5點
還是 10 vs 5 VS 5

老聽一堆人說某間如何 ..但是始終沒資料



每間車廠的焊點數都不一樣

應該也沒人手上有這種技術資料吧

您若真的這麼有興趣

可以去找台歐洲車跟國產車

把他們的車門打開

車體四週的膠條拆下來就可以看到焊點了

自己去數一數差別的比例吧

你會發現

不只數量

連焊的品質都有差

焊得歪七扭八間距不等的

你猜猜看是哪種車
停權?? 版規?? 現在在我看來都只是權力的傲慢罷了!!!
焊點喔

我研究所同研究室的同學研究焊點的數量跟位置對於強度的影響

當然是焊點越多越強阿€

不過還是跟你怎麼焊還有焊的位置還有本身材料的材質有關係

不過....這種東西沒有跑過模擬後再實際去驗證~誰會知道阿..

樓主丟出這種問題是要幹麻的?@@

更何況~加工法各家不同~很難有個比較的

頂多就是把各家車台拿來做破壞性實驗~看看那家的強度比較好罷了
crazyhatch wrote:
每間車廠的焊點數都不一樣

應該也沒人手上有這種技術資料吧

您若真的這麼有興趣

可以去找台歐洲車跟國產車

把他們的車門打開

車體四週的膠條拆下來就可以看到焊點了

自己去數一數差別的比例吧

你會發現

不只數量

連焊的品質都有差

焊得歪七扭八間距不等的

你猜猜看是哪種車

難怪有網友說:
[國外出口車廠產能大,設備自動化程度高,焊接都嘛Robot在焊,
國慘車產能小,都嘛靠人拿點焊機在焊...每台就像藝術品一樣]
出處
專門論車 wrote:
難怪有網友說:[國外...(恕刪)


你引用不正確的資料,你想說明或證明什麼呢?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