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備有價,安全無價就算多花134萬應該也還是值得吧


Holoyoe wrote:
常常看到很多人喊車...(恕刪)


在台灣~

銷售越不好、銷售普通~安全配備越齊全!

銷售越好~安全配備越簡單、越偷!





‧°∴°☆﹒°☆﹒﹒‧°∴°﹒☆°∴°☆﹒﹒. °.﹒‧°∴°☆‧°∴°﹒☆ ☆°.﹒‧°∴°☆°
根據過往引發死亡交通事故的案例來研判:

很多事故的死亡人都不是肇事者本人,而是無端受牽連的受害者。(跟車子一點關係都沒有)
而因為車況太差去撞山或撞車的比例也比“駕駛人疏忽自己跑去撞山“的少很多。(也跟車子一點關係都沒有)

換句話說,因為安全配備而保住性命的人非常少。但車商或業務很會利用台灣人貪生怕死的性格要求消費者”加價"購買這些安全配備。

科技發展至今,明明就應該列為標準配備的東西卻要消費者當成奢侈品那樣花大錢購買。還假惺惺問消費者“你的生命安全值得用多少錢來換”,真是太噁心了。

安全配備會增加加汽車成本,而所謂的成本就另一個層面去思考不正是配備廠商的”利潤“。簡單來講:

為了增加配備廠商的利潤,所以消費者就必須受到以自身安全為由的恐嚇,並以較高的代價去購買過去沒裝也沒死多少人的配備。

以上是我看完本文後所得到的心得。

Holoyoe wrote:
常常看到很多人喊車...(恕刪)


這樣比較起來Outlander算是安全且划算的車
我家大白開到現在 ACC和FCM用起來真的很實用
而且最近有推新的水箱護罩
還再考慮要不要把冏頭換掉 XD
Holoyoe wrote:
常常看到很多人喊車子...(恕刪)



個人認為安全的順序是
1.操控制動
2.車高要高過一般轎車跟你碰撞的位置
3.撞下去以後的結果數據(當然這都是參考...快撞上的時候沒人會找你硬的地方去撞)

結論就是
主動安全=車高大台加速反應快剎車凌厲
(缺點就是腳癢容易亂胚.駕駛行為很不安全...)
被動安全=被撞只會撞到大包如果車夠高撞不到人.如果車低要用氣囊擋
(缺點對方比你更胖更重啥都檔不住...用氣囊是下下下策能不用就不要用)

駕駛技術和經驗才是最重要...危險的路線不要硬走...會被撞到的位置讓別人先去

首推最便宜的保時捷休旅 Macan ...
別人不會車跟太近 減少踩油門撞到的機會
開RAV一堆人跟車這麼近都踩著油門撞當然會特別痛...

Holoyoe wrote:
一樣拉到同門豪華品牌來看
對比Lexus至少全新的RX有LSS+
Infiniti的休旅車卻沒有主動剎車實在說不過去...(恕刪)



Infiniti QX60是有主動剎車系統的!

- ICC 全速域智慧定速巡航
可設定三段車距調整,透過自動加減速,主動保持與前車之安全距離。

- DCA 車距控制輔助系統附IBA智慧型煞車輔助
協助監控前方車距,當與行進中前車距離過近時,將協助車輛主動減速,減少意外發生的機會。

目前為止我已經看到兩個人的觀念是 車是買來開的不是買來撞的

只要小心開車就能避免掉所有的車禍似的

JarvisL wrote:
以toyota體系來說
134萬只為了買主動安全科技實在花不下去


再等一下,明年和泰就會賣TSS+7SRS+VSC再附送油電系統的日本原裝進口車(Pirus第四代)。
價格搞不好以現在RAV4 Hybrid跟Prius α的定價來看,入門款有機會低於百萬喔!

geter0743 wrote:
個人認為安全的順序是
1.操控制動
2.車高要高過一般轎車跟你碰撞的位置
3.撞下去以後的結果數據(當然這都是參考...快撞上的時候沒人會找你硬的地方去撞)

結論就是
主動安全=車高大台加速反應快剎車凌厲
(缺點就是腳癢容易亂胚.駕駛行為很不安全...)
被動安全=被撞只會撞到大包如果車夠高撞不到人.如果車低要用氣囊擋
(缺點對方比你更胖更重啥都檔不住...用氣囊是下下下策能不用就不要用)

駕駛技術和經驗才是最重要...危險的路線不要硬走...會被撞到的位置讓別人先去

首推最便宜的保時捷休旅 Macan ...
別人不會車跟太近 減少踩油門撞到的機會
開RAV一堆人跟車這麼近都踩著油門撞當然會特別痛...


1.車身越高,其實越危險,尤其是高速時。
原因是重心越高,越容易導致翻滾。

2.你再怎麼小心,都無法防止別人來撞自己。
停著等紅燈,卻被不想活的駕駛從對面神風過來的例子一堆。

車高車重有用嗎?
答案是沒用,沒有氣囊還是照樣直接被方向盤打暈,運氣不好直接就植物人了。

就是死過太多人有太多悲劇發生過,不然現代的車子根本不會做潰縮區跟氣囊出來。
跟老爺古董車(60年代之前)一樣的車體不是簡單多了?
又便宜又不用花大錢研發,只要引擎越大越好,板金換個形狀跟顏色就好,這樣對車廠來說不是多方便又好賺?
幹麼車商要用高剛性鋼材,但前後反而要用一般材料來吸收萬一的衝擊?

而且公正測試單位的測試,也呈現車重跟安全完全無關的結果。
您可以不相信,也可以否認,但事實就是在那,不會因為叫太陽不准下山,今天夕陽就不會西下的。
其實講這麼多有用嗎?
從RAV4改款後
現在有不少人在鼓吹IIHS無參考價值論了
車子是設計給“人”開的,人才是行車安全最重要的一環,估計應該佔了整體行車安全的90%以上。要往鬼門關開還是往家裡開都是操控在那雙手上。

這兩天兩起車禍,一個發生在台東台九線,有機車騎士沒看號誌直接過馬路結果被貨車撞造成兩人死亡。

另一個發生在屏東霧台鄉,議員在山道上違規跨越雙黃線逆向超車直接撞上重機。

以上兩件車禍都跟安全配備無關。

我是認為要強調安全很重要本身並沒有錯,但那都只是被動安全,主動安全是操控在駕駛人那雙手上。與其花大錢去搞些有的沒的,不如把錢花在教育訓練上。
最好是像我們以前在部隊裡駕訓隊受訓那樣,新手駕駛要上個30-45天的課(一天8小時)才能拿到駕照,從機械常識到一級保養、駕駛技巧通通都上,然後每個月強制上"行車安全教育“的宣導課(2小時),告訴你什麼路段死了人,這個月哪個部隊整車翻到橋下全車16人死8人,直接拿照片給你看,看你以後還敢不敢違規駕駛,看你開車還敢不敢跟太近、看你敢不敢逆向超車。

“教育”絕對是有效且成本最低的行車安全訓練。問題是你要不要花那個錢那個時間去上課,就算你願意也沒有那種單位讓你上課。全台灣大概也只有部隊的駕訓隊是真正按照規定每天8小時連續30天(以前好像45天)去幫你上駕訓課。而民間駕訓班駕照幾乎都是買來的,小朋友每天去練個一小時,一個月後說考過了。問他上了什麼內容竟然回答說:就每天繞練習場,繞沒幾天就熟悉了。

駕駛人的養成是這麼草率,然後再把行車安全寄託在這些得花大錢才可以擁有的被動式裝置身上,這樣對嗎?

所謂的安全駕駛是"人的觀念“重要還是配備重要真的要好好想清楚。

所有的安全配備在使用上都有一個大前提,那就是:當你是一個“受過訓練且守法”的駕駛人在路上碰到這些狀況時這些輔助配備"可能可以救你的命”。。

我認為順序要先搞清楚,而不是過份強調誇大安全配備的功用反而忽略了最重要的"人"這個因素。

如果今天安全配備花點小錢就可以裝,那我認為那當然好哇。如果可以增加行車安全那為什麼不裝,我以前所受的訓練不就是為了要安全駕駛嗎。問題是有些東西賣那麼貴,車就已經不便宜了還要消費者多拿很多錢出來裝。就算裝了也只是對我們這種"相對守法“的人來說有用,碰到"相對不守法”的人一點屁用都沒有。

PS.
我忘了講,其實民間駕訓班的課表上有非常完整的訓練課程,但那些課程通通都是"以簽名代替上課“,事實上是什麼課都沒上,就是練車而已。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