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大家都在喊,傳統車廠沒一家認真在玩嗎?

Eric Pan wrote:
電池先生http:...(恕刪)


你這個引用有問題。

以電動車家用充電來說,合理範圍為input 100-220V 10-30A AC。

如果不看某些電動車可以雙輸入的話,也就說就是每台需要INPUT AC 1KW ~ 6.6KW左右,大約跟空調或一些高耗電電器差不多。當然也是未計轉換損耗。

(而且不充飽、不耗完,對電動車電池會有些保護作用)


拿110V 20A來算,2.2KW聽起來很小,但如果充滿8小時(台電二段式計價離峰23:00至次日07:00)就有17.6KWH。
聽起來不大,但已經足夠應付大多數通勤族的需求(20-50km)。

電力負荷部份,1000台大約是2.2MW,然後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87%BA%E7%81%A3%E7%99%BC%E9%9B%BB%E5%BB%A0%E5%88%97%E8%A1%A8

這邊有個數據需要去查,也就是離峰時間基載的發電量,以及離峰時間備載率。
個人看法是以10萬台,也就是220MW來算,對電網供電能力衝擊不會很大。(尤其要注意這是離峰時間)
不過我手中沒有數據可以支持,因此只是猜測。



Homo sapiens wrote:
你講的這個是後端的問題 我當然知道阿 實際上在常溫超導體能解前 都要依賴超充電站 不可能在家自己設置

但你想要一般人用電動車如果一切都跟不上汽油車方便性

一般人根本不會去換電動車

特別是前端消費者用戶這端的問題 你充一台電動車充飽要一小時 根本太不方便 不如繼續使用汽油車了

那電動車很有可能永遠只會注定是小眾玩意


首先,電動車的能量獲取方式,跟一般內燃機車輛有很大的不同。
對於電動車來說,公眾高速充電樁其實並不是最主要的能量獲取來源,反而是在家利用離峰時間以相對低功率充電,才是佔比最多的部份。
這跟內燃機車輛全部要到公眾使用的加油站加油,有很大的不同。

方便性的部份,差別在於回家需要掛上充電槍充電而已。
只有某些狀況下,比如忘記充電或100km以上的長距離移動,這時才會有需要動用到公眾高速充電樁。
而且公眾高速充電樁也不是給車主充到滿的,一般來說比較像充到8成或增加20%電量,就離開換下一位充電這樣的模式。

至於大眾能不能接受電動車,會跟價格成反比。
只要價格夠低,就會逐漸吸引消費者入場使用。
Gogoro就是個例子。Gogoro 1很貴,口碑很好但票房不佳。
但Gogoro 2一上市就不一樣了,消費者實際入手價格,降到跟125-150機車差不多,然後就看到越來越多人選擇gogoro而不是萬年單缸只換殼小綿羊


這其中又以鋰電池成本影響最大。
如果在電動車上,50kwh的鋰電池只要10萬台幣,那就表示這台電動車售價會遠低於50萬(合理應該在30-40萬左右),且滿電可行里程高達50-100km。
加上適合市區行駛以及高扭力特性,那就應該會吸引不少人,考慮採用電動車。

但目前現況是電動車鋰電池,每kwh都是數萬甚至6位數字台幣起跳,導致總體價格高昂(每台都破百萬台幣),這才是推廣電動車目前最大的瓶頸。
明月下的清風 wrote:
首先,電動車的能量獲...(恕刪)


一般家用電費計價是以電流量來算,P=VI=110VAC x 20A = 220VAC x 10A
電動車用高壓低流的充電觀念才符合環保精神喔!

當一大群電動車在同個區域內一起充電,無論夜間或白天,是一個很吃力的事,要提供這樣大的電力系統需要導入相當的保護措施(線路),不允許出錯,因為電動車貴森森。
很簡單

目前充電站 充電停車位(非自家停車位) 還沒有普及到那程度
所以傳統車廠沒有在電動車那一塊投注太多

倒不是沒有電動車的技術 只是在傳統內燃機與混合動力方面 還能賺飽飽

等到充電站的基數超過某種程度時 傳統車廠馬上殺過來

fishtank wrote:
等MP3出來了,根本不用特殊的技術,台灣大陸都能做出來,日本公司因此沒落。
這就是油車跟電車公司的未來。.(恕刪)

其實還是要,變成數位的要把它做小也還是有技術要克服,
對當年來說數位音樂放到儲存裝置也算是特殊技術阿。
所以剛開始有這玩意售價也不會低....

Eric Pan wrote:
一般家用電費計價是以電流量來算,P=VI=110VAC x 20A = 220VAC x 10A
電動車用高壓低流的充電觀念才符合環保精神喔!

當一大群電動車在同個區域內一起充電,無論夜間或白天,是一個很吃力的事,要提供這樣大的電力系統需要導入相當的保護措施(線路),不允許出錯,因為電動車貴森森。


家用電費計價是看電流或瓦數(電壓X電流)來算,這是嚴重的錯誤。
因為台電的「一度電」就等於1KWh,也就是相當於100V x 10A,而且要持續使用1小時。
(不要把KW跟KWh搞混了喔!)

如果只有指定電壓電流,這樣是無法計算電價的。
好比1KV x 60A 跟10V x 6A,然後直接說後者電價便宜而未考慮時間,就是很大的誤謬。
(可試想前者只有持續0.1秒,但後者則是連續供電數年的這種狀況)


而且要說符合環保精神,其實大多數電動車110V跟220V單槍同電流下充電,110V反而比較環保。
原因是因為高瓦數充電,會有較高的轉換損耗。

保護措施部份,其實現行水電師父都能施做,主要是防水、防盜跟有自動斷路設計的110V或220V MAX 10-20A插座而已,並不需要高額成本。
除非想架充電樁6KW(220V 30A) AC以上,或是直流快速充電樁,那才需要額外的考量。
明月下的清風 wrote:
家用電費計價是看電流...(恕刪)


感謝指導~~~電費計價這部分的確是用"幾度電"來算的,與電流無關!

照清風兄所說 : 110V比較環保?
台達設計的充電樁都是220VAC供電的,該如何解釋呢?
http://www.deltaww.com/Products/CategoryListT1.aspx?CID=0808&PID=3917&hl=zh-TW&Name=DC+Wallbox
http://www.deltaww.com/Products/CategoryListT1.aspx?CID=0807&PID=3914&hl=zh-TW&Name=AC+Wallbox
http://www.deltaww.com/Products/CategoryListT1.aspx?CID=0807&PID=3913&hl=zh-TW&Name=AC+Slim+II
http://www.deltaww.com/Products/CategoryListT1.aspx?CID=0807&PID=3915&hl=zh-TW&Name=AC+Mini




mark11eq wrote:
有個問題我一直想不透
電動車喊這麼久只有特斯拉一家正式開賣
而且有在佈建充電站
其他傳統車廠都只是喊喊要不然就是亮相一下電動車而已
開賣時間跟充電站都是未知未知還是未知
製造電動車對傳統車廠來說簡單得很
電車相對油車構造簡單許多
但重點根本不是造車而是足夠的充電站
先開賣建造充電站不是可以搶得先機嗎?
還可以累積夠多的大數據進而改進產品取得市場市占及領先地位
而獲利模式不過就是從油車改到電車而已,說不定還可以翻轉目前油車時代的市占率
為甚麼傳統車廠都是亮相概念車除此之外還是亮相概念車....


1. 價格 無法平價化

2. 可跑距離我覺得還不夠,即便有超充站 至少還是得花20~40分鐘去超充...油電車也不用停下來繼續開

3. 充電站普及度還不夠...

純電是未來趨勢但是汽油 油電這類至少還可以玩30年...

否則價格平價化 行駛距離再拉長一倍 我真的會想入手 反正我家有車庫可以裝充電樁 我家對面停車場也有充電樁 只看過一台特斯拉充過...
canydi wrote:
映像中的報導都是說,...(恕刪)

X陽機車超沒品的!
人家gogoro不怕死闖第一個,自己完善換電大環境,O陽看到人家成功了,威脅到自己,才想跟進用資本壓死對手,還跟政府抗議人家獨佔市場。
如果出平價電動車想必大家應該都會去買然而會出現
1.無充電站可用(因為政府根本不想讓電動車發展所以遲遲未裝設)
2.勢必中油會很慘(國庫瞬間少了幾百億剩至千億政府划不來)
3.車商勢必也倒光光一堆人失業財團就抗議...等
4.可能造成電力不穩
所以就算車廠想玩但政府就是不給你玩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