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不是唯一!鋰電池的能量密度物理局限注定電動車無法取代所有運輸工具

我覺得談到環保大可不必 各種車型的廠商單然都護航自己環保

但就問一句...大部分民眾買車是考慮環保? 還是荷包和爽度

有人喜歡油車聲浪
有人喜歡便宜的車車
有人喜歡妥善率高的車車
有人喜歡電車的加速度CP值和寧靜度

至於環不環保? 誰在乎 假議題而已
讓廠商自己去煩惱就夠了

不過現階段我比較喜歡PHEV 能油能電沒有里程的問題
通勤用也不用常常去加油站排隊 回家插著電就可以去耍廢了 方便
電動車跟電池目前的確是綁在一起的, 所以重點在於如何讓車子內建發電機, 但任何形式的發電機也是需要能量來產生電能.

任何能量要瞬間轉為電能都需要透過發電機, 它不像內燃機, 可以透過燃料點火後的爆震直接帶動汽缸, 核能發電也是透過釋放出的高熱讓水蒸發後的蒸氣帶動渦輪發電機, 所以車子內建微型核能發電機, 目前沒可能達成.

如上所說, 所以電動車的電能完全無法透過其它能量直接轉換給馬達使用, 還必須過一道發電機, 目前只能透過電池供電來達成, 那就又回到本文的原點了, 電池技術目前還沒辦法突破.

充電設施的普及率就不再多說了, 目前還太遙遠.

所以油電車其實才是現階段最佳解, 短程用電, 長程用內燃機 + 發電機儲電.
jiahsien
而且雖然汽油能量比高,但.....內燃機能夠發揮的效果始終有限,要是能100%發揮,那就不需要散熱問題....正因為能量無法完全轉移成動能,才會產生熱....
Kenji.K
燃燒酒精的溫室效果不比另一個問題大.酒精從哪來? 現在的方式很大一部分是從食物發酵出來, 酒精用在汽車=糧食會變得稀缺
un3354 wrote:
電動車電池在氣溫零度以下,

電池充飽電, 實際里程只有一半以下!

更慘的是...
天氣太冷時
充電前還要先耗費電能把電池系統加溫到一定的溫度
行駛中也要耗費電能維持電池系統的溫度
這部分的耗能再算進去
可就不好看了
人類中最卑鄙無恥的是, 權力擁有者和諂媚權貴者, 藏身安全場所歌詠戰爭, 用愛國心將無知者送往戰場!
星幻
jiahsien 但實務上電動車的車體終究是和電池綁定在一起,請問車主有可能發現有新類型的電池之後,就自己、或找第三方改裝?這些原廠許可?所以還是得再換一輛新車,差異其實不是非常大。
jiahsien
星幻 以機車族來說,請看看狗肉,已經換到第三代;而已特斯拉來說有第三方廠商可以更換電池。你過保修車需要原廠許可...??保固內當然走原廠,一毛錢還不用出,過保就找外廠,這不是很正常嗎...
都已經2023年了,還在討論電動車會不會成為主流,真的對於能源這件事有很大誤解。

“電”,可以說是這個星球上最容易取得的產物,從核能到火力,再不濟,你弄台腳踏車都能依靠人力發電。但是,油,尤其給車子用的精煉汽油,不論取得或者製造,都是非常困難的,哪怕你家地下有油田,你都無法自己轉換成今天多數內燃機用的汽油。

再來,內燃機效率,汽油撐死也就40%,柴油也就50%,而且還是特定工況下,即使你號稱有全世界最好的油電混合,也無法超越上述的這個效率,加上變速箱的消耗,剩下來的效率可能都不到3成。電動車,電機的熱效率是90%以上,而且由於電機的特性,市面上99%的電動車都是單級減速器,意味著傳動+電機的綜合效率可以在85%以上,而且電可以直接從已經存在於基礎建設當中的電線傳輸,加油站的油可不是用自來水管送過去的,都要專門的物流體系才能運送,只是這套所謂的油產業鍊已經存在這個世界上接近100年,我們才會有這個東西效率極高的錯覺,實際上,油跟電相比,效率非常的低下,而且精煉出來的汽油只能給交通工具使用,你沒聽過有92無鉛汽油的發電廠吧?拿著油的能源密度跟鋰電池對比,卻忽略到整個汽油的供應結構是討論電動車最大的誤區。

再來是對電池的誤解,今天鋰電池的能量密度已經完全足夠,一台model3,4米7不到的車輛長度,輕鬆的放下75度電的電池,今天的車,一度電很容易跑到6公里,意味著75度電,可以跑到400公里以上,除非你今天就是打算8小時北高來回,不然400公里的續航對於90%的民眾來說已經完全足夠,我可以告訴你,一個計程車在台北12個小時不停營業的狀況下,也就是350公里的實際里程,除非這台計程車是2個人開,24個小時不停,不然一台75度電的電動車是可以完全滿足一台營業用計程車的需求,所以如果你的行駛里程數大於一台計程車,不然電動車完全可以滿足正常的使用需求。

所以電動車能不能取代燃油車,跟電池的成本關聯性更大,跟電池密度其實已經無關了,現在一度電的成本,三元鋰是5000台幣左右,鐵鋰則是4500左右,這也是中國製造的tesla全面切換鐵鋰的關鍵,鐵鋰的能量密度只有三元的7成左右,model3的標準版鐵鋰就是60度電,60度電也可以輕鬆續航300公里以上,所以能量密度不是關鍵,電池成本才是關鍵。60度電的電池包大約就是27萬台幣,加上電機、外殼等等,大約就是30萬台幣上下,而一台4缸渦輪引擎+一個變速箱+後排放處理系統,大約是15萬台幣,如果當電池成本降到1度電2500的時候,主流內燃機就會消失了,大概只會剩下一些高端的內燃機,例如V6雙渦輪這種,任何200匹馬力以內的內燃機在面對同樣功率的電機是完全沒有優勢的。因此接下來整個電池產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降成本,這也是為什麼最近常聽到鐵、納這類型元素電池的關鍵,因為這些元素比起鋰、鎳都要便宜很多,只要這些技術一量產,成本馬上下降。

最後回到充電問題,回到我最上面的說法,電是這個星球最容易取得的產品,全台灣只有中油跟台塑能搞加油站,可是你看看現在多少人在投入充電這個行業?而且再回想一下,你的車到底是停在車位的時間長?還是開在路上的時間長?如果看場電影的時間就能充個20度電,吃頓飯的時間能充個10度電,要求5分鐘充滿電的需求是什麼?只是因為現在你都習慣“92加滿嗎“?
jiahsien
HolyIan 再來一個問題,以鴕鳥政府心態,無法改變人民心態,那就只好想辦法讓你們開慢一點,開慢一點就可以有效降低死亡數。(速度跟是顧嚴重度有關係)
Jiong~
jiahsien 感謝提供資料 供大家參考~
對於這個問題, 我只能勸大家再看看這本書封面。

真正在行業內的人,不會糾結這個問題。




因廟堂之上,朽木為官;殿陛之間,禽獸食祿。狼心狗行之輩,滾滾當朝;奴顏婢膝之徒,紛紛秉政。
npnpnp1979
[100分][XD]
別吵了,這才是真正的綠能環保車,還充值滿滿了"台灣價值"…


阿呆徐
浩克綠+5分[XD]
alazif
消滅地球上的人類鐵定環保[真心不騙]
henrylai21 wrote:
電動車不是:唯一解決...(恕刪)

如果目前電力的取得不環保
氫氣的取得也沒好到哪裡去
所以氫氣也會只是過渡的替代方案
為什麼目前許多國家會選擇電力為替代方案
是因為
電力的來源比較多來源
不會太單一
風力、潮汐、地熱、太陽、核電(融合、分裂)....都能產生電力
雖然氫氣普遍存在宇宙之中
但是
目前科技對於氫氣的取得成本比電力高上不少
硬要讓氫氣成為主要能源
壓低氫氣取得成本是重中之重
如果氫氣的成本無法比電力便宜
那甚麼環不環保都是多餘的
jason_uniq
產生氫氣要用電,還要損失一堆轉換效率,何不直接用電更環保~
汽油就像毒品.
用過就回不去了.

油電根本垃圾,兩個缺點都佔了
發展新電池才是正途..
藍色蟾蜍跟藍蛆 = 最大的在野黨..
CONA24
電動車我是認為還可以期待一下,畢竟有超高速充電加上近期的電池循環壽命也改善了不少。
旗揚
照你這樣說石油還要精煉才能當汽油哀,根本垃圾,應該繼續燒煤才對
你說的全都是電池問題
阿不跟著tesla風潮開始發展電車 甚麼時候開始?
等tesla電池開發完?
或是等哪家電池開發完?
那還有你的局嗎 人家電池換上去就了事了
再說APPLE都能搞無線充電了
哪天電車也能 這些都不是問題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