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nk Floyd wrote:
老式飛機用的星型引擎,汽缸是隨螺旋槳轉的!
(一次大戰時期)
汽缸不動的星型引擎,是後來才發展的,

原來如此...
不過小弟好奇的是,汽缸是隨螺旋槳轉
那麼進排氣要怎麼處裡呢
村長啊,這個不叫丁啦, 這個叫噹啦!
Pink Floyd wrote:
home1226 wrote:

星型引擎Radial Engine只是把汽缸做輻射式的排列它還是活塞引擎,依熱力學熱力循環的

分類都是Otto引擎,"星型引擎只不過是把活塞引擎排成星型"這句話並沒有錯,頂多因汽缸數

的差異汽缸點火順序不同而已,但這不影響他是Otto引擎的事實,我蠻想聽聽Pink Floyd大

對星型引擎有何獨到的見解,明明兩個都是Otto引擎,卻說他們不一樣.




既然星型引擎用活塞,那文中這句旋轉引擎又用啥???

一樣是用活塞來進/壓/爆/排產生動力,為什麼它就特別??



home1226 wrote:

你懂什麼叫星型引擎嗎??

他不過是把活塞引擎排成星型而已

跟這個"旋轉引擎"完全都不一樣.....





這個"旋轉引擎"一樣是用活塞來進/壓/爆/排產生動力

依你說熱力學熱力循環的分類都是Otto引擎,

為什麼又完全都不一樣??





指正一下上面第二個引言的內容不是我說的別把他套在我身上~~~


看來你好像不懂什麼是熱力循環,所有引擎的分類都是依熱力循環來分類,而不是說進/壓/爆/排產生動力
都一樣就是一樣的類型,所有的內燃機都需要進/壓/爆/排來產生動力,分類也不是依進/壓/爆/排來分類,
Otto引擎跟Disel引擎都有活塞都需要進/壓/爆/排來產生動力,這兩個不同的熱力循環你要怎麼分類??你
能說這是一樣的東西嗎??
引擎分類是依壓縮、加熱、膨脹、排熱哪些等壓、等容、等溫、等熵(理想狀況)所產生的熱力循環過程來
加以區分,這些在熱力學上都有依據的,而不是什麼汽缸形狀、氣缸會不會動來分類的,這樣只會笑屬人~~
樓主post的這具"旋轉引擎"我從頭到尾沒說他是什麼引擎,我根本不知他的熱力循環過程,如何知道他是那
一類的引擎,如果依零件去猜測那跟嘴砲有何不同.
changold2 wrote:
Pink Floyd 大應該是從事熱機工程的...(恕刪)


耶....我不是耶,我念書和工作都是計算機方面,
機械純粹是自己興趣找資料而已!

好心沒好報,誠摯終召嫉.....
home1226 wrote:
既然星型引擎用活塞,...(恕刪)


竟然引錯言...先致歉先!

文中旋轉引擎照片沒有太多機械作動的說明,
不過我約略推斷,有謬誤的地方,再請先見指正!

一般引擎靠曲軸旋轉,讓活塞上上下下作往復運動
(不一定上上下下,有些是左左右右或斜上斜下,呵呵!)
往復之間去作進/壓/爆/排等動作...

重要的是要有方法把氣體壓縮加上燃料點燃,
讓更多體積的氣體產生,產生壓力.(也就是動力!)

文中所謂的旋轉引擎也不脫這樣的模式,
中間轉子內藏四個活塞可以指向軸心作返復運動,
外殼類似花生米型狀...

到這邊和NSU/AUDI/Mazda的轉子引擎很像,
NSU/AUDI/Mazda轉子靠轉子邊邊轉動時和花生米外殼形成的容積改變,
來作進/壓/爆/排...燃燒室也是在轉子邊邊和花生米外殼之間.

NSU/AUDI/Mazda轉子引擎一直很難克服的技術難點,
在轉子的三個角錐和花生米外殼之間的磨損和氣密性,
磨損後氣密性不佳,引擎就沒力又耗油.

文中引擎是靠活塞底部和花生米外殼間距離改變,
讓活塞作往復動作,燃燒室則是在轉子之內部.
這樣一來就沒有轉子引擎的困擾.

OK...到這邊,我們以活塞環劃分,
活塞環以下,以NSU/AUDI/Mazda轉子引擎方式取代曲軸,
活塞環以上,還是和傳統引擎一樣.

不過進排氣機構捨棄汽門方式,採和二行程引擎一樣的進排氣孔方式!

其實我覺得機械動作很像星型(轉缸)引擎,只不過活塞倒裝!
用轉子引擎的花生米外殼原理去取代和曲軸.

扭力大家想太多了...因為它轉子夠大夠重,就像農村的鐵牛搬運車一樣,
鐵牛只是一個傳統單缸小馬力引擎,但配上一個又大又重的大飛輪,
低速扭力自然大!

讓我隨意搭配飛輪的話,我可以用一個野狼單缸125cc引擎來
達到相同的扭力值...(不過不保證扭力曲線一樣,只是某個峰值達成)

有沒有原創性???有啦!組合式的原創性,
就像用樂高積木堆一台法拉利一樣,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只不過我會覺得發明樂高積木的原創性比較好!
好心沒好報,誠摯終召嫉.....
Pink Floyd wrote:.....................................
...............................................................
文中引擎是靠活塞底部和花生米外殼間距離改變,
讓活塞作往復動作,燃燒室則是在轉子之內部.
這樣一來就沒有轉子引擎的困擾....(恕刪)


但我覺得他比轉子引擎有更大的隱憂,他的散熱與潤滑問題
他4個燃燒室都同在一個圓盤上又在花生米外殼內部,氣冷效
果差,圓盤又會轉水冷又不容易,再來他火塞底部的滾軸與花
生米外殼接觸面會造成滾動摩擦,這部份沒油壓產生油膜無法
保持,這裡轉速越高能量損耗越大.

其中還有一個蠻特別就是"多重燃燒技術"把多種燃料混在一起
燃燒,靠汽油燃燒時的溫度與壓力把柴油點燃這是非常不穩定的
燃燒過程,單單燃燒汽油時空氣溫度壓力都會影響空燃比的變化
讓ECU去作供油的修正已符合環保法規,何況燒這種多重混和的
燃料,這要控制到符合環保法規就是很長一條路~~~
home1226 wrote:
他4個燃燒室都同在一個圓盤上又在花生米外殼內部,氣冷效
果差,圓盤又會轉水冷又不容易,再來他火塞底部的滾軸與花
生米外殼接觸面會造成滾動摩擦,這部份沒油壓產生油膜無法
保持,這裡轉速越高能量損耗越大.

那麼如果把圓盤跟花生米外殼內的空間,灌入機油,並外接油冷排
如此是否可以達到油冷的目的,同時潤滑活塞底部的滾軸?

是說這樣的話,機油流動的阻力會不會導致轉速提升困難??
村長啊,這個不叫丁啦, 這個叫噹啦!
J攏係愛KUSO wrote:
那麼如果把圓盤跟花生米外殼內的空間,灌入機油,並外接油冷排
如此是否可以達到油冷的目的,同時潤滑活塞底部的滾軸?

是說這樣的話,機油流動的阻力會不會導致轉速提升困難??



生米外殼內的空間,灌入機油,並外接油冷排~~~這個同學的想法相當不錯,值得鼓勵
但是機油是液體,液體不具壓縮性,當你把花生米外殼內的空間灌滿機油,活塞行程完全被侷限
住,如果這組雞絲頭強度不夠的話,當燃料流入燃燒室火星塞點火的瞬間,這組雞絲頭也埋單了.



第一組條件無法達成,第二個問題點也就沒這個煩惱
home1226 wrote:
機油是液體,液體不具壓縮性,當你把花生米外殼內的空間灌滿機油,活塞行程完全被侷限

很簡單呀
活塞推出行程造成的機油壓縮,剛好把機油推到油冷排

然後如果機油量沒辦法很剛好,還是會壓縮到的話
那就不要灌滿,留一半空氣
(有些四行程用"飛濺潤滑",這活塞推出+轉動也可以促進機油"飛濺")

反正一般四行程引擎的區軸箱,也不是灌滿機油
村長啊,這個不叫丁啦, 這個叫噹啦!
J攏係愛KUSO wrote:
很簡單呀活塞推出行程...(恕刪)




我想花生米外殼內機油太少散熱效果差,機油加滿或加一半的話會有活塞泡在
機油裡面的問題,機油會從活塞環缺口跟活塞環與汽缸的間隙流進燃燒室,量少
的話噴藍湮而已,量大的話這組雞絲頭瞬間埋單,轉速越高油壓越高,被逼進燃
燒室的量會越多~~~
home1226 wrote:
再來他火塞底部的滾軸與花
生米外殼接觸面會造成滾動摩擦,這部份沒油壓產生油膜無法
保持,這裡轉速越高能量損耗越大.
...(恕刪)


其實這一個點不會太難克服...

活塞底部可以用一顆大軸承來取代它,
這樣接觸面就不會有太大的磨擦,
在三菱的引擎設計有類似的前例,
效果還不錯!
這樣大約只要抹點機油就足以潤滑!


好心沒好報,誠摯終召嫉.....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