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國外機油發展現況及趨勢討論,飛踢台灣神油的假象及技倆~~


小戴CAT wrote:


...(恕刪)

也就是說只要不合你意~
你大可不必回答~
再重另一方面來說~
只要不是吹捧你的文章或疑問~
就直接忽略囉?

阿哩馬喀拜託勒~~
從頭到尾說要踢飛~
也不見你踢飛~
也只在吹捧低黏度機油~
人家提出疑問也不去回答~
這叫討論~?
別笑死人了~~


您說的真白~~讚~~我喜歡~~~

他回應的最高境界簡直就是"神人"
神人的中心思想是個神 神的表現是
搞不懂就忽略 搞得懂就答人 沒有人懂 還可以唬爛
如以神為本體 表現在具體的生活上 Come on everybody一起來
要懂得忽略 要標題聳動 要答非所問 要充滿吹捧 要分隔一切的質疑
開版大,小弟認為討論事情,如果是大家都同意的當然就沒有問題,但如果出現有爭議的時候,是不是要提出專業的理論或是有效的事證,這樣子才有繼續討論的價值,這也才是實事就是的態度吧,開版大您立意雖不是不好,但是討論到了最後就是缺乏這些,然後演變成口水戰,也不是您的本意吧,而您既然開版,當然也不能做選擇性的回答吧,否則到了最後變成有點自說自話,繞來繞去還是講差不多的東西,為什麼之前好幾位專業的大大都沒繼續參與討論了呢?

您的這個主題應該可以分為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就是黏度的問題,而這個又可以分成兩點來探討,第一點就是您說的發展趨勢的部分,依照您所說的資料,黏度往越來越稀薄,這一部分應該是比較沒有爭議,小弟也愛看賽車,很多高科技本來就是經由賽車研發出來,然後再轉用在市售車上,問題就是在於第二點,目前實際上使用在市售車上,是不是真的合宜..

您自己也說"油品選擇除了最基本的參考國外車廠手冊,油品本身的運用範圍及通過的認證也要參考",xw30不只是國外,國內也有很多網友在使用了,當然適不適合還是要看個人情況,但是xw20部分,國外車廠手冊,到目前所看到的資料,歐洲車並沒有建議此種黏度,而日本車也不是適用於各種車種,當然大大您可以找其他資料補充,或是其他大大可以提供其他車輛手冊來參考,這才是網路可貴之處不是嗎?可以收集各方面的意見,而大大您自己到現在也沒提供您自己的車輛手冊,如果有心分享,花個時間照個相貼個圖應該不難吧,這是您自己開的版..

油品本身的運用範圍來講,xW20的節能款運用範圍有限制,那如果我不想自宮黃金右腳,是不是要用競技款的,競技款的價格比較貴吧,如果我又想要省油,又想要兼顧其他效能,用0w20一罐要比我用5w40一罐要多出三四百塊,那算下來合算嗎?是不是真的有省,每個人的情況應該會不同,當然如果說為了節能保護地球,因此願意多花那些錢,那也是好事,這本來就是個人的選擇..

認證部分,舉mb 229.5來說好了,目前沒看到xw20的認證,以後也許會有,但從現在來看,似乎在歐洲,還不是那麼流行..

也不是要大家不要去用xw20的,畢竟這種市面上較新規格的東西還是要有人嘗試,我想這也是開板大要給我們的資訊,有興趣的話當然可以去試試,(不過要注意一下自己的車是否可用),畢竟還是自己試了才準,願意的話,可以順便分享給大家眾樂樂..畢竟這種目前比較新規格特殊的東西比較少人用..

第二個部分就是您要飛踢的,我前面就說過,神油,分裝機油我沒興趣,我只是好奇台灣品牌的部分,我知道01這有很多人不喜歡台灣品牌,就是因為這裡很多人不喜歡所以才在這裡問啊,要不然去那些汽車俱樂部問,可以問出東西嗎?

品牌這東西本來大家都可以選擇喜歡的,可以不喜歡台灣品牌所以不用,也可以合理懷疑台灣品牌有用問題所以不用,那是個人選擇問題,但是如果公開說台灣品牌不好,是不是要說出個所以然來..
到目前我看到的,最常看到的就是懷疑油品的來源,也有聽說是用回收油的!要不就是懷疑廠商會做手腳,那通過api認證的呢?
更有甚者,我在某汽車俱樂部,看到一位愛用歐洲進口機油的網友,本身是團購發起人,把api認證說的一文不值,有黑幕,說台灣自創品牌會添加不好的添加劑長期使用有害,問他黑幕是什麼,哪種添加劑不好,也是回答不出個所以然來..黑幕難道只是自己嘴巴說的?小弟只是就事論事,他所賣的機油小弟也用過,並不貴,很多人也是喜歡用,但是小弟是覺得還好,但小弟並不會因為自己不愛用就說人家是有問題的東西..

很多台灣品牌早已行之有年,到目前有聽說過災情?用到假油的災情倒是偶有聽說,有災情不早就被網友傳翻了,那問哪些配方,哪些添加劑長期可能造成問題,也沒人回答,懷疑別人有罪,也要提出事證吧,上了法院難道僅能靠合理懷疑,就定別人的罪嗎?這個疑問小弟很早之前就有了,也不是現在才有,正好開版大要飛踢,所以小弟滿懷期望,終於可以一解小弟多時的疑惑,可惜到了目前,都還是嘴上談兵,沒看到實證..

譬如說,有人用了,引擎出狀況,證明是機油問題,或是積碳油泥嚴重,或是車子性能明顯下降,等等..
那些配方或添加劑,會讓車子剛加機油時好開,可是過了一兩千公里之後,車子就難開等等..
或是出現了哪些狀況,代表機油的配方或是使用的添加劑有問題,等等等...
gonwu wrote:
更有甚者,我在某汽車俱樂部,看到一位愛用歐洲進口機油的網友,本身是團購發起人,把api認證說的一文不值,有黑幕,說台灣自創品牌會添加不好的添加劑長期使用有害,問他黑幕是什麼,哪種添加劑不好,也是回答不出個所以然來..黑幕難道只是自己嘴巴說的?小弟只是就事論事,他所賣的機油小弟也用過,並不貴,很多人也是喜歡用,但是小弟是覺得還好,但小弟並不會因為自己不愛用就說人家是有問題的東西..
...(恕刪)


不知道我們想的是不是同一位呢,我們這樣聊,可是會被認為是只會看認證的網路嘴砲族呢。

一直討論認證,把Meets of....跟 Approval of....的差異教育大家後,可能會讓大家發現買的機油只有Meets of....

教會認證怎麼查詢後,很容易讓大家發現原裝進口在台灣販售,有MB-229.3認證的,卻在Benz網站查不到。 甚至再到國外機油原廠網站查詢,也只是標示MB-229.1,只有台灣販售的有Approval of MB-229.3。 在細細的注意一下,台灣賣的瓶身與國外機油原廠網站的標識,長的還不一樣。 問到這時,只好說原廠是商業考量,通過認證以後不付維持費,Benz一年後從這款機油從網站名單被下架,甚至說台灣賣的是新配方.......

我倒蠻期望他可以把這些話拿來Mobile 01與大家討論看看,能夠吵得有證據,又能說服大家,我以後就都去買他賣的東西...


要低調點,機油的利潤不錯,檔人財路很可怕的喔。
抱歉,又看到小弟了,大概是小弟最近太無聊一直在網上晃吧,又很希望看到小弟想看到的爆料,不過確實網路上有心人真不少,怪不得小弟還被誤認為廠商..

PO文真的要注意,要不然真的會被斷章取義,上面大大引用的那句話,我要解釋一下,我只是形容目前台灣品牌人人喊打的情況,很多啊哩不達的理由都會出現,這個之前討論過了,有興趣可以往前爬文..

monguly大,我不知道跟您說的是不是同一位,至於我說的那一位,我覺得他很熱心為車友服務,幫大家辦團購,是一個熱心的好人,他幫大家團購的油,也真的品質算不錯,起碼我覺得比中油便宜又好用多了,團購也是很多人購買,很多人也是頗有好評,只是不合小弟的口味,不代表不好,同樣價格的東西,有人覺得A牌好用,有人覺得B牌好用,本來就是正常的..只不過小弟不欣賞他不說清楚的方式,這樣子有誤導之嫌,很多謠言都是這樣子出來的,到了後來就變成了大家的觀念,就如同以前大家都覺得一定要選擇高黏度一樣..

實在是很好奇哪些添加劑會造成引擎的問題,要怎麼去發現?可是就是沒人說清楚,那這樣的說法不就變成謠言?所謂的有傷害,是害到什麼?真的不能講嗎?還是根本大家都在用,所以不能講

monguly大您的那篇敎大家認識認證的文章,小弟也有拜讀,真的敎會了小弟不少的東西,至於認證這種東西有就有,沒有就沒有,反正也不難查,有一分證據講一分話..

其實機油這種東西,我想大部分人都是直接去保養廠換的,一罐4百多塊,就算覺得貴也不會想自己買油去換,因為嫌麻煩,也有人根本就是只相信原廠的機油..

至於自己會去買油的,有人指選大廠牌便宜堪用就好,反正只要車開個20年不出問題,並不會要求行車品質,而有些人就懂得看認證選擇,每個人都有其參考的重點,小弟是屬於那種,比較在意別人用過的心得,因為小弟覺得參考別人用過的心得最準,如果大多數人都覺得不錯,小弟就會去試,當然如果覺得不適合自己,就會試別種,反而廠牌與認證與否並不佔小弟選擇機油的很大比重..,但若找不到使用心得的,認證與否就是一個參考重點了..

一些網友大概會以為我在為台灣品牌講好話,其實並不是,我個人本身選購機油這一方面沒有品牌忠誠度,也沒有高價神油迷失,個人自行購買機油,上限大概就是300元/L,超過幾乎就不太考慮了,能符合自己的使用狀況,當然是越便宜越好,台灣機油市場亂,但也不只是台灣品牌的問題,許多台灣代理商也有責任,高價神油也不是只有台灣品牌才有,外國品牌也是偶有看到,商人嘛,怎麼可能說自己的東西差,當然都說自己的東西好,不然還賣什麼,小弟只是好奇台灣品牌到底有什麼問題會這麼讓人嫌,作生意本來就是要賺錢,只是不要黑心,消費者當然也有自己省錢的撇步..
其實以台灣人的IQ api真是花個幾萬元就可搞定,那怕是那名不見經傳的神油,你願意花錢,自然就有人會處理到好,沒啥困難的,這在台灣油界早就是公開的秘密,君不見一些台灣神級品牌皆能榜上有名,
這世界真是有錢能使洋鬼推磨,什麼嚴謹的態度標準早就為五斗米折腰了,
給喜歡添加油精或來路不明調配神油的網友一點參考:

車主手冊開宗明義就告訴你別加任何油精或添加劑
另外別以為加了只有好沒有壞,其實油精可能破壞機油化學平衡,一般油精未經認證,非常可能含有重金屬,造成燃燒室更容易積碳(造成熱點),引起爆震甚至破壞觸媒,原本已調配妥當的機油配方,你還要當化工人員重新調配嗎? 用合成機油已經夠浪費了 有誰是用礦物油引起縮缸的?站在賣方立場,別說有人3000公里換油,最好是每燒完一桶油就換,多多益善嘛! 在此建議想加的人就加吧,至少促進經濟繁榮。

再看看台灣有哪些原廠保養清單裡有油精選項的?已知某些類別油精是產生油泥的元凶。
既然選了合成機油使用,一些化學調配比例都已經幫你調配好了,請勿自行再亂添加所謂的油精。
teabox wrote:
給喜歡添加油精或來路...(恕刪)


我們繼續討論油精好了~~~從愛X強開始

用了之後車子嚴重重拖~~不好用

下一樓繼續
此篇從低黏度機油砲打高黏度機油~~
轉而探討機油精~~
這轉折真是大阿~~~
有沒有良心都是自己人在說的啦~~~
哪款機油沒添加劑?
果然飯可以多吃話不要多說
從之前誤闖此串討論,引起了本身對機油議題的興趣,再加上去其他相關地方爬文,對為什麼現代社會人跟人之間越來越冷漠,互相越來越沒有信任感有一些體會,常常看到一些論述,例如有網友問某某品牌,有沒有人使用過等問題,常看到一些的回答是,這個牌子是台灣的,可以信任嗎?或者是說,這一個沒通過認證耶,可能會有問題,要小心喔等等的回答,那有通過認證的呢,就會說,這種小牌子通過認證沒有可信度,要不就是有錢就可以買到認證等(以上非指任何人,如有雷同,純屬巧合),可是就是不常看到,這種牌子哪裡哪裡有問題,為什麼有問題的這種實質性的回答..

不過這也難怪,台灣這一個小小的市場就這麼多的牌子,惡意或是暗喻的相互攻擊不少,大家看久了就好像變成了理所當然的有問題,除了神油,這大概也是另一個可愛的台灣現象吧..(紅的看到黃的就喊打,黃的看到黑的就喊罵,看到黑影就開槍,為反對而反對,啊,抱歉,扯遠了)..不過這也要怪台灣自己的不肖廠商,攪亂一池春水..
--------------------------------------------------------分隔線--------------------------------------------
回歸正題,機油就是基礎油+添加劑,好一點的基礎油,添加劑就可以用少一點,不管哪國的品牌,通常正派經營的店家,也都會建議不要在另加油精,原因如開版大所說,機油配方都是經過實驗調製的,確定了之後通常就不會修改,通過認證的更是不能更改,不然認證就失效了,另加油精先不論有沒有害,不過加了能提升多少效能很難說,可能與原本的機油效用有重複,不如把那些錢直接拿來買等級高一點的機油比較划算,不過若是同一家出的,效果可能會比較明顯,畢竟是自家的,缺什麼補什麼..

除了神油現象,在台灣合成油是不是也過分被誇大了呢?有一個說法是,美國境內有各式各樣的氣候,礦物油卻佔大多數,這是代表著日常一般情況,礦物油其實就足夠了嗎?但賣礦物油在台灣利潤不高,所以商人都炒作合成油?還是說這也是舊有的觀念?現在合成油也便宜了,所以現在大家都用合成油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56)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