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 violin wrote:
日本怎麼可能把核電收...(恕刪)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11050106/122012041500101.html
在日本54座核子反應爐中,目前僅剩下北海道1座仍在運轉,但該反應爐預計於5月5日關閉維修.....
所以,事實的真相是,除預計於5月5日關閉的一座外,日本目前已關閉所有的核子反應爐......
日本打算重新啟用關西電力公司的大飯核電廠3號及4號反應爐,經濟產業省大臣枝野幸男上周六親赴該核電廠所在的福井縣,與地方政府會面,說服地方接受重啟核子反應爐。 然而日本爆發輻射意外後,政府重返核能發電之路將備受考驗,日本人民對福島意外的記憶猶新,若政府未能成功說服民眾,恐引發強烈的反對聲浪和政治對手的攻擊。
所以,目前日本只打算重啟"關西電力公司的大飯核電廠3號及4號反應爐",目前也僅止於跟地方政府洽商階段............能不能如願,還是個未定數.........
福島核災已經夠可怕的了,但若發生在台灣北部,上千萬人將流離失所...........比福島核災,可怕數百倍!!!別人玩的起的,我們可玩不起....
十年前停建核四,損失一千多億,現在停止核四,損失四千億...
一旦運轉,2300萬將失去"免於恐懼自由的權利"
台電是什麼東西??有什麼權利主宰2300萬人的身家生命甚至後代子子孫孫生存的權利...
幾時你斗蓬長靴而來.深夜敲窗扣門.語音清脆如水.如枝梢勾留不住的一輪滿月.嘩啦一聲跌落荷花池中.引起池的一陣心動....
CHOME wrote:
http://new...(恕刪)
http://money.chinatimes.com/news/news-content.aspx?id=20120119000074&cid=1207
同一網站的新聞 隨手找都有啊
還有平衡報導
http://tchina.kyodonews.jp/news/2012/04/28083.html
這篇又說核能運轉率創新低 但仍有23.7%
老實說 台灣新聞的水準又大家又不是不知道 參考就好 真正還是來點研究性的東西吧
http://mic.iii.org.tw/aisp/reports/reportdetail_register.asp?docid=2904&rtype=freereport
日本在311後 因為事情太大條 本來就已經聲明陸續先關閉所有電廠受檢
但你要注意 日本政府並沒有承諾說要永遠關閉 他在新聞裡本來就聲明
只要確信全國54座發電廠都合乎安檢的規範後在受檢後會再陸續開啟
有疑慮的就停用
現是政府想陸續開改 但人民質疑安全性
政府的考量點 和人民在某些部份是不一樣的
只是民間、政府、企業 目前三方在腳力 跟我們無關 也管不著 這是他們的問題
目前是過渡期 今年1月已經先調漲企業用電17%
東電並說只要核電停用的時間再延長 下一步就是調漲民生用電
日本要是真的本事永遠停用核電 老實說我樂觀其成
因為這樣就可以知道在核電永遠停用後 對整體民生、工業與電價、供需與物價之間長期下來的變化
這些資料經過研究後 可以當作給台灣參考的借鏡
台灣比日本對核電的依靠還來得少 如果日本可以 台灣當然就有可以考慮長期廢核的空間
但一切的前題就是 該怎麼做 會怎麼樣 講清楚 少民粹
crazymimi wrote:
轉貼台電工會理事長的...(恕刪)
合理阿
而且很多科技業用電的電費都還有政府補助
用全民的錢補助民營科技產業 原意是鼓勵科技業提供就業機會
結果科技業得了便宜 再把資金外移 使用台灣人繳稅來的錢補助電費 再把省下的電費花錢去國外設廠拓展
然後等民眾在罵油電漲時 這些科技產業也順便多踹兩腳多罵兩聲說電費太貴
很多民眾不知道還以為科技業也被打壓 最該漲的就是這些科技產業 最惡質就這些人
取之於台灣 用之於國外 他們的用電 是最大最重的 電費卻是繳最低最便宜的 絕對比家用電還便宜多了
幾百戶人用的電 還不足十分之一的科技廠用的電
長久下來 台電早已虧損多年 但員工辛苦工作 本該得到應有回報
不能看到台電的福利就代表電費不該漲 不能看到台電招待員工 就要痛批浪費錢
那每個月補助科技產業的電費幾百萬幾千萬在賠 怎麼沒人出來罵浪費錢?這些錢本來就該是私人產業花的
我認為最好是讓台電賠到倒掉 全國沒電供應 大家用蠟燭當燈 用扇子當電風扇一段日子
讓民營企業去接手經營台電 讓全民知道 電費怎麼樣的算法才叫做合理有賺的價錢
到時最好就不要有人唉唉叫 現在再唉 也不會有到了那個時候來的貴
就讓電像日本一樣民營化 也不要讓政治壓力影響電價
現在要不是政治力介入 哪家企業有辦法用虧損的方式營運?? 現在台電中油是如此
如人民期待 以後最好全部真正民營化
看到時候要這些會唉的要唉給誰聽 民營化台電老闆只會告訴你嫌貴別用 就這麼簡單
省電省電不是在叫假的
台灣的電 已經夠便宜了 還在嫌貴 那就從自身做起節約能源就對了



